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公民社會

從嘉南平原出發,推動地方永續治理!

日期: 
2015/07/24 (週五)

有鑑於台灣的環境問題,如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毒物污染與累積,已甚嚴重;即使說經濟上似有成長,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用電量、能源用量,仍然不斷升高;所謂的「永續」、「永續發展」,只淪為口頭禪。這顯然是無法「永續的」。我們必須趕快盤點、弄清楚問題,儘速採取行動。為此,看守台灣協會結合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與嘉義縣環保局,在7月23日於嘉義舉辦永續治理工作坊,希望能透過公民的參與及監督、活力與智慧,督促縣市施政朝向永續發展、落實「全球思考,在地行動」。

20150723susgov01.jpg

在工作坊開幕時,前環保署長張國龍便表示:「今天由永續治理平台聯盟主辦的永續治理工作坊,堪稱為台灣地方政府和NGO團體,第一次就永續的問題做雙向溝通。 雖然各政府機關口口聲聲都把『永續』兩字掛在嘴邊,但台灣永續指標曾在全球評比的146國家中得到倒數第二。同時糧食自給率逐年下降、能源依靠進口的程度更是逐年攀升。

氣候與能源: 

韓國首爾市「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節約能源、自己發電、公民參與

韓國首爾市自2012年4月推動「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OLNPP),其為綜合節能、節電、減碳的計畫,推動至2014年6月,已達成節省200萬公噸油當量(2 M TOE)的第一期目標。人權律師朴元淳於2011年當選首爾市長後,即結合了市政府、市民、NGO及企業,在中央政策、法令的基礎及支持下,誠心、踏實、明確具體地推動OLNPP各項執行計畫,實值得我們警醒、借鏡。

有鑑於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災所造成的極大損失及其為環境與民眾健康所帶來的巨大威脅;又看到國家須進口大量能源,而須對外支付龐大費用,且能源自給率低、能源獨立性差;再考量到全球浩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所引致的氣候變遷危機,於是誕生了這個由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推動的計畫。2011年在朴元淳市長領導下,成立「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市民委員會,推動節能減碳及再生能源各項工作。

經濟: 

世代合作 面對未來

cooperate.jpg

十多年來,拼經濟一詞屢屢成為政治人物口號。無論是總統就任、新春賀詞,或者行政首長發表施政願景,常常離不開這個口號。然而拼了這麼多年的經濟,人民對經濟的感受是每況愈下,生態環境也不見得好到那:產業只會外移、擴張而不見升級轉型;年輕人薪資水準倒退,房價與物價卻一直上漲;而具生產力的土地卻因為債台高築的政府為搶錢或政客為炒地皮而逐年減少,轉變為建地或空蕩的工業區。

其實就政府與大眾媒體最在意的GDP而言,從1970年來,只有2001年與2009年曾經倒退,每人平均GDP已從1970年的393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0,423美元。因此問題不在於經濟成長不夠,而在於經濟果實分配不均。

十三年前的季刊

自從福島核災發生後,民間的反核運動再次興盛,許多人重新關注核能議題,除了反核的前輩和貢寮的鄉親重新燃起希望,有更多的年輕族群開始瞭解核能議題,並用講座、音樂、文字等媒介,慢慢地向大眾傳達能源訊息。更有藝文人士在中正紀念堂舉辦「核四五六」活動,發下在核四停建以前,都會在每週五下午六點準時聚會的宏願。如今從309遊行到現在已經40個週末。不論晴暖或颱風來襲,他們都沒有缺席過。

翻閱看守台灣季刊十幾年的季刊,許多文章證實台灣的反核歷史早已走了很久。於是幾週前,我們抱著協會十三年前講述能源議題的刊物,到核四五六的現場分送給關注核能議題的民眾。每個人不僅欣喜的收下,更訝異的是這些十三年前的出版物,講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

這本季刊的主題是能源革命,翻開目錄,編者的話就是「核四再評估,延後時機」,當時的編者怎麼想得到十三年後,核四仍然持續「再評估」。再翻閱其他文章。探討分散式供電系統的概念,德國廢核文章,美國核能情況和再生能源、生質能等討論,都是至今仍然費神的議題。而這年剛好是九二一地震的後一年,也有不少文章撰寫災後復興或生態旅遊的想法。其他還有些外來種和水源政策等文章,種種都仍是現在大家帶解決的問題與努力的方向。

氣候與能源: 

聯合公民團體領導政府


當多數立法委員已被政黨綁架而不顧人民死活,當多數議員與縣市政府成為利益共同體,當地方檢察署可以對人民提告案件無限期拖拉,當法院可以被暗黑勢力主導何時判決與如何判決時;如果台灣還算民主社會,人民主人還有甚麼辦法可以挽救這個我們聘僱的政府不會成為奴役人民的黑道組織?洪仲丘枉死事件,只有人民展現隨時可以罷黜總統的決心、人氣和能力,才足以改革國防與司法體系,而不會被總統、行政院部會及媒體打手繼續愚弄。

遊行訴求、靜坐抗議、不服從運動真的還不夠,去年12月22日台東縣重新環評通過美麗灣渡假村案後,我深刻反省自己在台東二十年的環保運動及社區大學推動公民社會經驗,認為我們所提供的科學報告只是被那群政客和行政官僚選擇性使用,媒體發聲的作用通常很有限,而群眾運動總有冷卻的時候。

【企業主宰的世界和台灣青年的未來】講綱與參考資料

主講者:簡錫堦/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
2010/06/28

一、台灣租稅不公平的現象

  • 所得稅75%來自受薪階級的負擔
  • 全台最富有的40名當中,其中8人不用繳稅,17人只繳1%。
  • 租稅財富重分配效果僅0.28%,遠不如美國22%、歐盟35%。拉大貧富差距的社會危機

二、造成租稅不公平的原因

  • 資本利得(證券和土地交易所得)不課稅
  • 境外所得不課稅
  • 以『減稅救經濟』為由,過度、重複的減免(兩稅合一與促進產業升級為例)
  • 日不落免稅帝國:獎勵投資(30年)→促進產業升級(20年)→2010起實施產業創新條例(國際比較:美國、歐盟、亞洲四小龍、中國為例)
社會: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