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公民社會

由權力三面向來解析警民衝突

陳雲林來台,發生了嚴重警民衝突事件,一群大學生也發起了靜坐抗議活動,從十一月六日開始,在行政院前靜坐。為了表達對於他們訴求的認同,我和一些朋友也參加了學生的靜坐。隔天傍晚,我們在行政院門口被抬上了警備車,這是我生平的第一次經驗,相信其他參與者大概也都與我一樣。為什麼我和許多朋友要參加這一次的抗議活動?它不是一個「非法」的集會嗎?知識份子應當是相當「理性」的,怎麼會去參加非法的集會呢?我以為經由權力三個面向的解析,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來掌握整個事件的全貌,並瞭解問題的核心。

權力第一個面向假定所有民眾都具有公平參與的權力,民眾倘若有著不滿,可以由個人直接來表達,或是透過他們所選出的民意代表,來代為表示意見,因此,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參與機會,沒有人會被排除在外。既然如此,那麼民眾就不應走上街頭,甚至於與警察有所對抗。另外,權力的第一個面向也特別強調,在權力的運作過程中,我們所要著重的僅是在於那些看得見的行為(如警民流血衝突),至於那些看不見的制度結構及意識型態都不是要考量的對象。

留空間給子孫

前陣子友人攜二幼女邀我一起外出同遊。我們於傍晚時來到了政大校園,那兩個小女孩在見了偌大的操場後,興奮地繞了好幾圈,遲遲不肯回家。雖吾不復童稚已多年,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們應是平常遊玩的空間過於綁手綁腳,太過束縛所致。看到她們愉悅的笑容,不禁心裡也有點為現在的小孩覺得可悲。

現在的交通政策不當,造成私車過多,車水馬龍的都市空間,使得現代人不僅要撥空溜狗,更要陪小孩出外遊玩,時時得注意小孩的安危;值此同時,我們的自然資源也急遽消失:如河流死亡、海岸被工業區包圍、山坡地過度開發、田園荒廢進而蓋起大樓或者被非法掩埋廢棄物、森林漸漸消失換來沒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高冷蔬菜等經濟作物、地下水位下降、食物受到污染、生態多樣性喪失…。捫心自問,我們所能留給子孫的已經不多,但卻還是有人要得更多!

給重大環境爭議政策一個討論的空間

「2008年環保績效指數」(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報告已於上週出爐;在全球149個國家地區中,台灣積分為80.8,排名為第40名,相較於2006年的第24名,退步16名。在此次報告中,全球排名第一的國家地區為瑞士,積分為95.5,其次為瑞典和挪威,積分皆為93.1,前十名國家有七個在歐洲。該環保績效指數係依據環境健康、空氣污染、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及棲身環境、具生產力的自然資源,以及氣候變化等面向的指標,來進行評估。

根據報載,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認為該報告內容並不夠完整,例如台灣做得比較好的資源回收、垃圾處理等都沒被列入,但是評分不好的項目,環保署會進行檢討。

在此次環保績效指數報告中,台灣的積分為80.8,在東亞僅次日本(84.5)和馬來西亞(84.0),但優於南韓(79.4)、泰國(79.2)、中國(65.1)與印度(60.3)。這反映出台灣的環境績效目前正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地位,比起環境績效優秀的國家,還有一段距離;而我們的積分則與東亞中段班的南韓與泰國相近,但優於東亞後段班的中國與印度。

社會: 

回歸東台灣領航精神

2005年11月間縣市長、議員、鄉鎮長三合一選舉方酣時,行政院林盛豐政務委員在謝長廷院長的交辦下,邀請台東縣政府城鄉局長、台東市長及本人到行政院討論台東如何推動東台灣領航計畫。不久,謝院長卸任,蘇貞昌繼任後改成東台灣永續發展計畫,筆者呼籲回歸東台灣領航精神來推動永續發展。

蘇花高議題引發花蓮各界關心永續發展的人士屢屢舉行研討會、論壇,提出「東島不西歪」訴求,不讓花蓮步西台灣人口密集、工業污染、城鄉髒亂無章的後塵,還要以好山好水為基礎,推動好人、好社區、好產業來領航台灣,讓台灣優起來,陸續獲得游錫堃、謝長廷院長的認同和配合。就要匡列預算時,林政務委員發現冷落台東而邀請筆者等人聽取意見,我們共同表達應捨台北、花蓮、台東思考,改以高、高、屏、東的「南台灣島」思考,優先提升南迴鐵公路的質與量,並大力支持原住民部落重建,推動南島文化園區。

社會: 

地球日需與政治人物共舞嗎?

政客尊重環境與制度嗎?

台灣的政治人物喜歡做秀,環保議題更是被當成權力爭奪的工具,隨著每次要討好的群眾,東秀秀、西秀秀,表演一齣齣的環保秀!政治人物更缺少真心去尊重制度與環境的價值,爭議一起,政治人物想到的只是這次要討好誰,在鎂光燈下要怎麼做秀!

2002年底,陳水扁總統公布「環境基本法」,明定基於國家長期利益,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但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環境保護優先。落實「環境基本法」開章明義所宣示的環境保護優先之基本信念,在所有的環境法規當中,就屬環境影響評估法最能消弭污染危害於先,遂行預防勝於整治的積極作為。

社會: 

NGO選總統

台灣的選舉非常激烈,候選人與助選員選得很辛苦,尤其是總統大選。但選得越辛苦,不代表當選後服務人民的表現會越好。往往選前人民是主,選後當選人是主,人民只是投票的工具。要改變這種情形,讓人民在選前選後都能作主,得靠NGO(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公益組織)。

如果一個地方有一群人組織道路關懷協會,聘用專職人員與組織志工來落實成立宗旨,相信該地方的道路安全與交通品質會大大地改善。更大膽地說,道路關懷NGO一位專職人員的貢獻抵得過十個以上的道路公務員。同理,如果沒有環境NGO不斷地對政府部門施壓並遊說人民,以垃圾為例,台灣的垃圾不會減量,政府「服務」人民的方式還是圖利廠商興建焚化爐,製造二次公害。

很顯然的,人民靠「選賢與能」選出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後,這些「菁英」即使不貪不污,帶領公務員服務人民的能力還是很有限;有道路就好,奢談更好;垃圾眼不見為淨,別談零垃圾理想。要確保人民選前選後都能作主,事實上就是要實踐所謂的公民社會。人民關心公共事務,組織人民團體來實踐宗旨,尤其在選舉時能提出自己的政見,要求候選人簽署,選後並予以監督、協助落實,這樣才比較有保障。

社會: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