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公民社會

釐清環評專家會議的真相

過去三年來由於有許多重大開發破壞案,屢屢於環評過程中受到環保團體與在地居民的強力反對,由於這些環評案對環境與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對少數財團經濟私利均有重大影響之虞,因此即使是參與這些案子的審查委員之間也因持不同立場而有重大爭議。為釐清真相,因此使得環評案一拖再拖,而使得那些即欲進行開發破壞的利益相關者急著跳腳,而藉由其政治管道對環評程序施予極大的壓力。即使後來換了一批委員,而使得持「環境可因經濟而妥協」之立場的委員變多了,但在舊政府最後一任環保署長要求環評應採取共識決的情況下,這些重大開發破壞案的環評,在實際上不應通過又不敢毅然否決下,仍無實質進展。

不過,新政府上任後,卻火速通過了違背其「節能減碳」政見的中龍鋼鐵環評案,而遭到環保團體強烈的批評。新任署長為減少環評爭議,因此於今年9月底在與環保團體的座談會上提出「專家會議」的想法,即針對有重大爭議的環評案件,在環評專案小組決議之前,另召開專家會議,由持不同立場的利害相關者各推派其信任的學者專家,釐清事實真相(即開發案的風險與利益),再由環評委員主導的專案小組草擬環評決議,送交環評大會決議。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社會: 

無奈 台灣

上週五(11/28)走過總統府旁的襄陽路,突然間雙腳定住了;總統府降旗的國歌揚起,腦海深處早期烙下的「聞國歌應肅立」的教條,已成為不需思考的反射動作。然而行人依然前行,行車依然從中華民國總統府前急馳而過,撲向抵禦「經濟蕭條」的戰場;除了執行公務的憲兵同志外,可能連總統府內的人員又有誰去關心位居「神殿」的執政者所誓言捍衛的中華民國國號和國旗?既然公權力可以公然撕毀國旗,保護別國的五星旗,我還得「奉行」烙印在腦海深處的遠古教條?無奈,還是走吧!否則成了街頭食古不化的看板了。

經過博物館館前路口時,擠滿兩旁路邊的SNG採訪車,以及一大群搜尋獵物的記者,空氣中充斥著嗜血亢奮的氣氛。當執政者的政見只不過是「競選口號」,或是不在其法定任期的「8年」兌現的支票時,再加上毫無「偵查不公開」認知的檢調機關,及不顧輿論倫理的媒體;這些事實湊合成麻痹民眾的社會現實,台灣要能從經濟海嘯的漩渦中突圍,難了!

夜幕低垂,遠處朦朧中台北市政府大樓前兩座突兀的白色物體吸引著目光,記憶裡這座建築物不曾有過這種印象。隨著目光的焦點,走到白色物體的前面,哦!原來是中國的古老印記:鎮邪石獅。猛然間,一幕幕中國政府機構建築物前一模一樣的雕像在腦海中閃現,我該不會穿越時空去到了中國的領土吧!

環境與健康: 
社會: 

由權力三面向來解析警民衝突

陳雲林來台,發生了嚴重警民衝突事件,一群大學生也發起了靜坐抗議活動,從十一月六日開始,在行政院前靜坐。為了表達對於他們訴求的認同,我和一些朋友也參加了學生的靜坐。隔天傍晚,我們在行政院門口被抬上了警備車,這是我生平的第一次經驗,相信其他參與者大概也都與我一樣。為什麼我和許多朋友要參加這一次的抗議活動?它不是一個「非法」的集會嗎?知識份子應當是相當「理性」的,怎麼會去參加非法的集會呢?我以為經由權力三個面向的解析,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來掌握整個事件的全貌,並瞭解問題的核心。

權力第一個面向假定所有民眾都具有公平參與的權力,民眾倘若有著不滿,可以由個人直接來表達,或是透過他們所選出的民意代表,來代為表示意見,因此,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參與機會,沒有人會被排除在外。既然如此,那麼民眾就不應走上街頭,甚至於與警察有所對抗。另外,權力的第一個面向也特別強調,在權力的運作過程中,我們所要著重的僅是在於那些看得見的行為(如警民流血衝突),至於那些看不見的制度結構及意識型態都不是要考量的對象。

留空間給子孫

前陣子友人攜二幼女邀我一起外出同遊。我們於傍晚時來到了政大校園,那兩個小女孩在見了偌大的操場後,興奮地繞了好幾圈,遲遲不肯回家。雖吾不復童稚已多年,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們應是平常遊玩的空間過於綁手綁腳,太過束縛所致。看到她們愉悅的笑容,不禁心裡也有點為現在的小孩覺得可悲。

現在的交通政策不當,造成私車過多,車水馬龍的都市空間,使得現代人不僅要撥空溜狗,更要陪小孩出外遊玩,時時得注意小孩的安危;值此同時,我們的自然資源也急遽消失:如河流死亡、海岸被工業區包圍、山坡地過度開發、田園荒廢進而蓋起大樓或者被非法掩埋廢棄物、森林漸漸消失換來沒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高冷蔬菜等經濟作物、地下水位下降、食物受到污染、生態多樣性喪失…。捫心自問,我們所能留給子孫的已經不多,但卻還是有人要得更多!

給重大環境爭議政策一個討論的空間

「2008年環保績效指數」(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報告已於上週出爐;在全球149個國家地區中,台灣積分為80.8,排名為第40名,相較於2006年的第24名,退步16名。在此次報告中,全球排名第一的國家地區為瑞士,積分為95.5,其次為瑞典和挪威,積分皆為93.1,前十名國家有七個在歐洲。該環保績效指數係依據環境健康、空氣污染、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及棲身環境、具生產力的自然資源,以及氣候變化等面向的指標,來進行評估。

根據報載,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認為該報告內容並不夠完整,例如台灣做得比較好的資源回收、垃圾處理等都沒被列入,但是評分不好的項目,環保署會進行檢討。

在此次環保績效指數報告中,台灣的積分為80.8,在東亞僅次日本(84.5)和馬來西亞(84.0),但優於南韓(79.4)、泰國(79.2)、中國(65.1)與印度(60.3)。這反映出台灣的環境績效目前正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地位,比起環境績效優秀的國家,還有一段距離;而我們的積分則與東亞中段班的南韓與泰國相近,但優於東亞後段班的中國與印度。

社會: 

回歸東台灣領航精神

2005年11月間縣市長、議員、鄉鎮長三合一選舉方酣時,行政院林盛豐政務委員在謝長廷院長的交辦下,邀請台東縣政府城鄉局長、台東市長及本人到行政院討論台東如何推動東台灣領航計畫。不久,謝院長卸任,蘇貞昌繼任後改成東台灣永續發展計畫,筆者呼籲回歸東台灣領航精神來推動永續發展。

蘇花高議題引發花蓮各界關心永續發展的人士屢屢舉行研討會、論壇,提出「東島不西歪」訴求,不讓花蓮步西台灣人口密集、工業污染、城鄉髒亂無章的後塵,還要以好山好水為基礎,推動好人、好社區、好產業來領航台灣,讓台灣優起來,陸續獲得游錫堃、謝長廷院長的認同和配合。就要匡列預算時,林政務委員發現冷落台東而邀請筆者等人聽取意見,我們共同表達應捨台北、花蓮、台東思考,改以高、高、屏、東的「南台灣島」思考,優先提升南迴鐵公路的質與量,並大力支持原住民部落重建,推動南島文化園區。

社會: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