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底渣|飛灰

焚化爐穩賺不賠 空污毒渣大眾承擔 國家還加碼變相補貼?環團籲應即停止適用促參獎勵

日期: 
2025/03/18 (週二)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多年來環境部容許各級政府機關得適用促參法鼓勵焚化爐設置營運,讓寡佔暴利的焚化爐業者得享五年免稅(高達上億元!)及其他賦稅減免與補貼,業者受惠金額遠高於政府每年用於推動源頭減量的經費。焚化爐會產生空污及毒渣,影響人民健康和造成生態環境負荷,業者不僅穩賺不賠,國家還變相高額補貼!這樣的不公不義,必須儘速懸崖勒馬,18個環團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希望財政部與環境部能負起責任,修正《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重大公共建設範圍》,立即停止焚化爐適用促參法的各項獎勵補助與免稅,別讓政府再亂花公帑,而是將納稅錢用於鼓勵垃圾源頭減量及循環利用,才是正辦。

解決垃圾山的最後一塊拼圖 不是新蓋焚化爐──民間呼籲彭部長 落實資源循環零廢棄 公開承諾不支持興建焚化廠

日期: 
2024/12/06 (週五)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全台53座垃圾山問題受到社會矚目,環境部長彭啟明宣示兩年內解決垃圾山問題,並在視察南投草屯垃圾山時表態支持縣府蓋焚化廠,「完成全台最後一塊拼圖」。他還說:「我們不能只要台積電,卻不要一個焚化廠 。」到澎湖視察時也表態「尊重」澎湖縣府打算設置焚化爐的構想。當年被民間社會集體否決的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已快被高歌循環經濟的政府實現,實為可悲。為此,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名間鄉反焚化爐自救會與名間鄉及其鄰近鄉鎮居民以及澎湖公民,偕請立法委員林淑芬召開記者會指出,蓋焚化爐解決垃圾問題是飲鴆止渴,會產生更多更難解決的有害飛灰與底渣;而全台最後一塊拼圖,應該是政府近十年來執行不力的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才對。只要做好廚餘以及塑膠的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與循環利用,南投與澎湖外運垃圾可大減,全台各焚化爐餘裕量能也可增加,根本不須再蓋焚化爐。

經濟: 

政府就洗番你燒垃圾 —— 推動廢棄物燃料化的政策搖籃

垃圾成山情險峻 填海焚化納循環

在經濟高度發展下所導致的廢棄物增加,以及資源與廚餘回收成果在市場不利因素紛飛下的止步不前甚至下滑,於是新竹市、南投、雲林、台東、花蓮、澎湖等無焚化爐縣市以及桃園、台中、台南等近年高度發展縣市,暫置在掩埋場上的垃圾,一座座長高成山,至今已累積到84萬噸。而因無處可去而暫置在事業單位場所的事業廢棄物,主要是鋼鐵爐碴與副產石灰,於2018年站上613.8萬噸的高峰,至今仍有514萬噸。(圖1)

在這沈重的廢棄物處理負擔下,前環保署提出的循環經濟行動計畫,雖然說要「接軌國際趨勢,廢棄物管末處理需轉變為源頭減量與資源循環」,內容主要還是從末端處理思維出發,考量的是:1

畢竟燒的是垃圾 —— 廢棄物燃料化的環境健康風險

目前國際間大力鼓吹廢棄物燃料化的倡議者們,多宣稱廢棄物衍生燃料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 相較於傳統化石燃料成本較低廉
  • 相較於傳統化石燃料排碳量較低
  • 廢棄物轉能源(Waste-To-Energy),將廢棄物再利用。
  • 避免廢棄物最終進入掩埋場或流失到環境中。

然而這些優點卻只是針對廢棄物整個生命週期中的廢棄部份做分析、並且是跟最劣等的方法(燃燒化石燃料、掩埋場)做比較,並未通盤考慮物質的生命週期,包括開採、製造、配輸、使用、廢棄……等所有階段的資源消耗和排碳量做比較。例如宣稱「相較於傳統化石燃料排碳量較低」這說法極有爭議,因為廢棄物燃料中的熱值主要提供者是塑橡膠,是源自化石燃料之材料,燒塑膠等於燒化石燃料,碳密集度不相上下,有的甚至更高。

另外單單鼓吹這些優點,卻也忽視了燃燒廢棄物會直接產生或衍生的負面效應,拿著放大鏡檢視著RDF的各國環保組織,除了憂心廢轉能這種破壞資源的處理方式為各國所仰賴,而妨礙零廢棄目標達成之外,所關注的大抵不出兩個問題: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底渣|飛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