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零廢棄

解決垃圾山的最後一塊拼圖 不是新蓋焚化爐──民間呼籲彭部長 落實資源循環零廢棄 公開承諾不支持興建焚化廠

日期: 
2024/12/06 (週五)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全台53座垃圾山問題受到社會矚目,環境部長彭啟明宣示兩年內解決垃圾山問題,並在視察南投草屯垃圾山時表態支持縣府蓋焚化廠,「完成全台最後一塊拼圖」。他還說:「我們不能只要台積電,卻不要一個焚化廠 。」到澎湖視察時也表態「尊重」澎湖縣府打算設置焚化爐的構想。當年被民間社會集體否決的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已快被高歌循環經濟的政府實現,實為可悲。為此,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名間鄉反焚化爐自救會與名間鄉及其鄰近鄉鎮居民以及澎湖公民,偕請立法委員林淑芬召開記者會指出,蓋焚化爐解決垃圾問題是飲鴆止渴,會產生更多更難解決的有害飛灰與底渣;而全台最後一塊拼圖,應該是政府近十年來執行不力的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才對。只要做好廚餘以及塑膠的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與循環利用,南投與澎湖外運垃圾可大減,全台各焚化爐餘裕量能也可增加,根本不須再蓋焚化爐。

經濟: 

台灣垃圾熔景 廢轉能如雨後春筍 —— 環團:解決垃圾危機 取決零廢棄軟體 興建焚化設施已無必要性

日期: 
2024/10/18 (週五)

「廢棄物燃料化調查報告」第二場成果發表記者會

前情提要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開議在即,和國際污染物消除網絡(IPEN)合作,收集國內廢棄物燃料貿易與製造使用現況的看守台灣協會,於今日(2024/10/18)夥同長年關注廢棄物議題的台南社大、荒野保護協會召開第二次記者會,說明其研究調查結果的下半部。這份報告除提供IPEN用來督促與會者正視潛藏在廢棄物衍生燃料貿易中的廢塑膠污染危害問題之外,也藉以體檢國內塑膠物質流及廢塑膠燃料化政策。

這份報告數據清楚說明,我國現在垃圾處理設施量能已經過大;要解決垃圾山危機,取決於政府是否願意採取真正有效果、呼應零廢棄治理原則的源頭減量與循環利用作為,繼續新增設施不但沒有必要性,也將抑制零廢棄與循環型社會的打造。

台灣垃圾淹腳目 —— 失敗的廢棄物減量與資源回收

零廢棄實未達標 美化數字掩瓶頸

台灣的垃圾處理政策,早期是以掩埋為主,但隨著經濟快速起飛、人口增長,掩埋場很快一個接著一個飽和,要另覓場址不易,於是於1990年代轉向為「焚化為主、掩埋為輔」,並陸續推出兩個興設焚化廠的計畫,規劃要在各縣市興設36座大型垃圾焚化廠,結果引發民間一波波反焚運動,訴求零廢棄,要求以「源頭減量、分類回收、再使用、再利用」取代焚化與掩埋,最終成功阻止10座焚化廠的興建,前環保署並於2003年底提出《垃圾處理方案檢討與展望》,宣誓推動垃圾零廢棄,要:

經濟: 

請環境部大力推源頭減量與循環利用 不要再把心力放在末端焚化與SRF!

日期: 
2024/06/07 (週五)

【看守台灣協會新聞稿】

把資源燃燒破壞掉 排放有害物質 延續線性經濟規模 是循環經濟?

據報導,日前(6/6)環境部長彭啟明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上,針對垃圾在部份縣市掩埋場上堆積成山,從2018年的21萬噸成長到2023年底的84萬噸,六年增加4倍的嚴峻問題表示,「目前全國有24座焚化廠正在升級整備,預計每年可處理廢棄物總量能約650萬噸,加上正在興建的5座,預計2027年29廠總處理量能可達每年700萬噸,最快2036年可將這84萬噸暫置垃圾完全去化。」「因此針對短中長程規畫,彭啟明指出,短程將協調各縣市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的廢棄物循環;中程則提升焚化爐處理量能,預計2027年總處理量達每年700萬噸;長程則在今年底推出「資源循環法」草案,讓廢棄物轉廢為能。」1

限塑政治社會氛圍已成熟 環團籲全面禁購物用塑膠袋 搭配全面實施隨袋徵收+兩袋合一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零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