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2016世界現況:城市能否永續?

2016SOW封面
NT$425.00

環境生態系列叢書 E016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著;
看守台灣研究中心/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輔大跨文化研究所 合譯
定價:新台幣500
售價:新台幣425
ISBN 978-986-93790-0-7 (平裝)
17x23 公分
2016年10月初版

城市是世界的未來。當今,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住在都市地區,且預計這數字將在2050年前倍增。無疑地,城市正在成長中;唯一問題是,它們將如何成長?我們是否會為了城市的宜居、公平與永續,投資必要的實體基礎設施與社會基礎設施?看守世界研究中心為此召集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在其最新一期的旗艦出版品《2016世界現況》中,檢視永續城市主義的核心原則,並介紹正在落實這些原則的城市。從美國奧勒岡州的波特蘭,到印度的亞美達巴德,在地民眾紛紛起而行動,改善他們的城市,即使國家政府牛步不前。

本書檢視的議題從廢棄物處理、大眾運輸規劃等基本問題,到公民參與以及政府功能失調的探討;讀完本書,你會了解許多地方所面臨的迫切問題,以及所發展出來的截至目前為止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案。本書讓你一窺今日城市樣貌,想像全球永續城市未來。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的評論分析乃以事實為基礎,且深具前瞻性與可迄及性,而普受世人肯定。看守世界針對棘手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強調不但要有政府領導,民間企業與公民也要採取行動,才能實現永續未來。

目錄 中文版序暨謝辭-劉志堅 中文版序-廖桂賢

小森林

目錄

中文版序暨謝辭
劉志堅 iv
謝誌 Gary Gardner, Tom Prugh and Michael Renner / 黃晶晶 vii
目錄

xii
方塊、圖表

xv
中文版序 啟動永續城市的想像力 廖桂賢 xviii
序ㄧ Eduardo da Costa Paes / 黃晶晶 xxi
序二
Garrett Fitzgerald / 孫瑋孜 xxiii
全球城市一瞥
Gary Gardner / 謝和霖 xxviii
第一部:城市,如人所造
第一章 想像一座永續城市
1

Gary Gardner / 陳靖怡
第二章 歷史洪流中的城市發展:能源與物質觀點
9

Gary Gardner / 謝承諭
第三章 城市:多重系統組成的系統
24

Gary Gardner / 羅允佳
第四章 朝永續城市的遠景邁進
42

Gary Gardner / 謝承諭
第五章 能源攔路虎:進一步都市化可能面臨的能源限制 62

Richard Heinberg / 楊子慧
第二部:城市面對的氣候挑戰
第六章 城市與溫室氣體排放:挑戰的範疇
72

Tom Prugh and Michael Renner / 柯舜鐘
第七章 都市主義與全球都市蔓延
86

Peter Calthorpe / 黃淑姿
城市觀察: 上海/中國
106

Haibing Ma / 胡家璇
第八章 降低建築物的環境足跡
113

Michael Renner / 葉瑞堂
城市觀察: 弗萊堡/德國
134

Simone Ariane Pflaum / 羅允佳
第九章 建築的能源效率:危機中的轉機
142

Gregory H. Kats / 隴黔霈
城市觀察: 墨爾本/澳洲
156

Robert Doyle / 賴孟宗
第十章 百分百再生能源城市,可能嗎?
164

Betsy Agar and Michael Renner / 洪佩瑩
城市觀察: 溫哥華/加拿大
176

Gregor Robertson / 游懿萱
第十一章 支持永續運輸
184

Michael Renner / 謝和霖、陳維真
第十二章 城市運輸與氣候變遷
203

Cornie Huizenga, Karl Peet and Sudhir Gota / 李王清
城市觀察: 新加坡
220

Geoffrey Davison and Ang Wei Ping / 詹雅婷
第十三章 垃圾源頭減量及回收再利用
228

Michael Renner / 王筑琪
城市觀察: 亞美達巴德及浦那/印度
242
Kartikeya Sarabhai, Madhavi Joshi, and Sanskriti Menon / 王筑琪
第十四章 固體廢棄物和氣候變遷
253

Perinaz Bhada-Tata and Daniel Hoornweg / 黃晶晶
城市觀察: 巴塞隆納/西班牙
270
Martí Boada Juncà, Roser Maneja Zaragoza, Pablo Knobel Guelar / 林虹穎
第十五章 城鄉移民、生活型態及森林砍伐
278

Tom Prugh / 張蕎韻
第三部:政治、公平與宜居性
第十六章 重新市有化、低碳轉型與能源民主
289

Andrew Cumbers / 邱品雅、施吟瑾、丁玲、劉忻怡
城市觀察: 波特蘭/美國奧勒岡州
305
Brian Holland and Juan Wei / 黃凡
第十七章 生物多樣性對於都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312
Martí Boada Juncà, Roser Maneja Zaragoza, and Pablo Knobel Guelar / 蔡宜倩
城市觀察: 耶路撒冷/以色列
327
Martí Boada Juncà, Roser Maneja Zaragoza, and Pablo Knobel Guelar / 沈明昇
第十八章 包容的城市:促進多元性與社會凝聚的都市計畫 335
Franziska Schreibe and Alexander Carius / 黃孟瑾、杜慧玲、蔡佳穎
城市觀察: 德班/南非
354
Debra Roberts and Sean O’Donoghue / 洪瑞君
第十九章 都市化、包容性和社會正義
362
James Jarvie and Richard Friend / 陳又新、謝和霖
附註與索引
附註

374
索引

410

回頁首


中文版序暨謝辭

劉志堅/看守台灣協會 理事長

在期待中,《2016世界現況》中文版又出刊了。今年主題是「城市能否永續?」再一次地,我們把「永續發展」掛在口頭;但這一次,在可視見的範圍內,我們似離「永續」城市近了幾步,觸動了一些可能。

於2014年,全球約有一半以上人口(約39億,占總人口53 %)住在城市裡,且仍在成長中。顯然,城市不論是大城或小鎮,在追求永續的道路上,應可扮演更關鍵的角色,可有更多作為。本書提供很多城市政府推動永續的施政計畫、作法、資訊、範例及其論述、理念;篇幅甚多,有待讀者慢慢閱讀、體會,自行尋寶了。

城市,是人口集中、密集的生活環境,是一個大量消耗能源與物質,排放大量污染物(含空污、廢水、垃圾),如同熱島的一個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奢華消費的處所,是一個甚不「永續」的環境。依本書所述,全球直接性終端能源用量中,有約四分之三用在城市裏;城市的物質消耗,占所有自然資源消耗量的75 %;至於二氧化碳,很多城市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每年10公噸以上!城市實在是消耗能源、物質及排碳的「哥吉拉」啊。

爰此,以城市為重點,在節能減碳、再生能源、建築物、運輸、食物供給與大眾生活習慣與消費行為等面向,推行增進永續性的計畫、作為,應是好的策略。

「永續性」的維持或提升,除環境層面(環境維護、公害防治)外,也包括社會與經濟層面。一些城市,也常有貧民居住地區,如何著力於消除貧窮及改善基本生活、供應水電及基本公共設施;如何發展友善環境的經濟,以提高這些貧民的所得、改善其工作環境、提供他們更多就業機會,促進社會公平,也甚為重要。

城市政府對於市政經營,有甚多行政權。在法定權責下,可以(也應)推動節能減碳、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推展綠色運輸、推廣綠色建築、改造及供應平價社會住宅、強化營建管理及標準(以降低建築物能源與物質消耗)、促進資源減量與循環利用、推動綠色採購、戮力於公用事業(水/電/油/氣)與其他公共服務的公有化與民主化。城市也有其社會照護(含醫療照護)、救貧濟弱、急難救災的工作,及提倡教育、加強食安、推展文化古績保護;可以營造城市的公共空間,強化社會參與及市民互動,促進族群融合,並提升民主。

城市也可推動都市農園,進行食農教育;可以與周遭的農民(或生產基地、工廠)合作、契作,減少食物之足跡及浪費;可有計畫地擴展綠地、自然化城市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使城市具備更多生態上的功能及資源。

城市可以推更多的社區交流,分享社區自治、資源回收、照護守護等等的作法;城市可以推更多的公民參與,採由下而上的決策過程;可以有更多的公民組織、合作社等,可以設置更多共同擁有的公民再生能源電場(市民或參與者也可分享到利益)、設更多腳踏車道;可以推動更多的節能、減碳作法,可以要求市民或產業提高能源效率,可以訂定更嚴格的建築物、車輛、機電設備的能源效率標準、排碳效能標準,可以訂定空氣污染管制計畫……等等。

因體制不一,各國城市享有的自治權或所受限制也不一;但整體上,城市在永續治理上,可以揮灑的空間還蠻大的。若必要,可訂定地方自治法令。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與國家層級的作法、目標不同,可以有自己的作法、目標(通常是嚴謹度、理想性更高)。從本書中可知,有很多城市,自己訂下:達成再生能源自給100 %的目標,或是自願減碳目標。在城市層級,可以有更多更多的創新作為,可以創造更多元的、多樣的面貌,追求更多的可能性。城市也可以向其它城市學習、複製成功的經驗,把表現優良的城市引為標竿。

但整體而言,「城市」以外的環境,仍有很多要治理的,仍有很多大環境的影響因素,如農業的、自然生態保育的、工業的、經濟體系(含金融的、財稅的)面向、國民消費習性的因素。最為垢病的,如化石燃料之產銷價格體系、全球化、大財團之壟斷/逃漏稅,及政經之勾結等等大問題。儘管如此,如若很多「城市」做好了「永續治理」,其經驗、網絡及累積之資源、信心,必將會促進全球環境朝更永續的方向演變。

可以做的太多了,但環視國內,城市進步的腳步又何其緩慢。政治的不當干擾或考量,經費、人力、專業能力、視野的不足,讓城市甚至國家舉步維艱。許多城市希冀獲得國家、區域層級的更多協助,甚至尋求更多企業、公益機構或國際上的幫助。即使必要的經費、人力有了著落,我們仍面臨應當優先做些什麼?做的方向對不對?以及是否夠快?改善幅度是否足夠?在城市政府結合、動員其市民,朝向永續城市邁進的路途上,本書似可為指引。

而這本可啟迪普羅大眾、培力公民社會的年度巨著得以面世,得感謝許多人願意在人生路途上,撥出一部份的美好生命時光。值此《2016世界現況》繁體中文版發行之際,特別要感謝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李根芳老師及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陳宏淑老師以及她們指導及帶領的學生們,還有本協會翻譯志工群黃晶晶、謝承諭等人,以及協會同仁孫瑋孜研究員等人(作者與譯者群詳見書名頁)。尤其感謝謝和霖祕書長,他負責從頭到尾逐章審閱、潤飾文字,及編製索引、印刷發行;另外也感謝負責全書編輯的汪家興專員,幫忙校對的小志工張嘉育,以及為我們寫中文版序的廖桂賢老師。

同時,要特別感謝贊助、支持我們翻譯出版《2016世界現況》的機構與個人,讓我們能夠年復一年地為這本年度旗艦作品而努力。感謝旅居美國波士頓的連三郎/謝剛明夫婦、鄭福田文教基金會、黃林輝先生、戴逸群先生及台耘公司、陳素姍小姐、郭金泉先生。最後,也要感謝很多支持我們協會的捐款人與團體,尤其其中有些是長年贊助的,或者經常參加我們的活動,給我們指導與鞭策。

為呼應本書所揭,在城市中推動永續,本協會於去年陸續拜訪縣市政府及舉辦座談,與地方縣市合辦永續治理工作坊,並舉辦縣市環保施政(永續性)觀察評量等,冀望地方縣市政府施政能更落實永續發展。基於城市在營造永續未來的龐大潛力,我們將持續努力以赴。

回頁首


中文版序

啟動永續城市的想像力

廖桂賢/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

「城市能否永續?」這是今年的《世界現況》的大哉問。

一直以來,我們鮮少質疑過這個問題。但城市,特別是以工業化為基礎的現代城市,作為一種人類生活模式,真的有可能永續嗎?任何城市的發展,有可能不侵害到其他地方與下一代的發展權益嗎?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給答案,但這的確是值得深刻思考,因為這是一個根本問題,關乎我們對城市的理解與未來想像。

繼2007年的《世界現況:我們的城市未來》之後,今年的《世界現況》再度將焦點放在「城市」這個議題上。很顯然的,城市已是當今主要的人類生活模式,而在可預見的未來,如果人類沒有遭遇全球性的災難,都市生活模式會持續為主流。如果「城市」的基本定義是人類高度聚集、以工業或商業(非農業)經濟為主的系統,那麼,該如何以符合永續原則的方式來發展、經營城市呢?這需要我們發揮極大的想像力。

然而,許多人對城市的理解與想像卻過於狹隘,以至於難以想像城市如何邁向永續。台灣,即便經濟與土地已經處於高度開發狀態,卻並未脫離「超英趕美」的自卑心態,不自覺地將那些較早發展的西方城市樣貌,當成發展的典範。在許多人的認知中,現代城市一定是高樓大廈林立、寬大筆直的道路車水馬龍的樣貌;甚至,許多規劃專業者(包括規劃官僚)認定老舊城區必需得更新才算是現代城市。但城市,真的就只是這樣一種想像嗎?如果地球繼續快速都市化,每一個城市都希望能達到高樓大廈林立、車水馬龍,以西方城市二十世紀的發展方式發展,那麼,在地球資源與生態已經無比脆弱的情況之下,這樣的都市化模式顯然是不可能永續的,最終,大家只會一起崩毀。

「城市永續」這個課題,在學院中的研究與教學上已是主流。寫這篇序文之際,我正在準備在香港中文大學城市研究學程所教授的「城市永續」(urban sustainability)課程,這是我第四個學年教這門課。因為有幸教這門課,使我必須經常思考城市的本質,並觀察學生對永續的理解。要能夠想像永續城市,必須先對「永續」這個概念有充分理解。永續,涵蓋了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個人類發展的基礎層面, 但不少人將永續的三個層面錯誤地解讀為「環境雖然很重要,但經濟和社會也要顧好」,因此仍認為「要先將經濟發展好再來保護環境」。此外,許多人誤以為永續只是環境議題,但是永續的意涵其實是「兼顧環境健康與社會正義的發展模式」。的確,永續的概念乃因為環境危機而生,但絕非只是環境保護的單一面向,而是需要全面重新考量人類發展的方式。理解了永續的意涵,就能夠理解,永續城市應該代表一種新的城市發展與經營模式。

其實,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城市發展與經營模式(水泥叢林、汽車運輸、消費主義等等),只是「一種」城市形態,是在某種社會經濟、價值觀與環境條件下的產物,並非城市發展的必然。既然城市可以有不同的發展與經營模式,我們對永續城市的樣貌就應該更具備想像力。一個城市,在都市經濟與都市代謝模式、建成環境的樣貌、基礎設施的設計與運作、與自然生態系統的互動方式等等面向,都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可能性。

例如, 城市雖然人口密集,但不必然是水泥叢林,也可能有大量可提供生態系統服的綠地;城市不一定需要筆直的道路和汽機車,也可能只有公共運輸、腳踏車、與行人;城市人雖然大量消費,但可能買勞務多於買東西;即便買東西,不見得買大量快速汰換、跨國生產的東西,而是買少量品質好又耐用的本地產品;城市人雖然努力工作賺錢,但不過度工作,適當休息,不汲汲營營追求更多財產;市政府雖然努力讓城市變得更好,但不追求經濟成長與競爭力,而追求市民的幸福感。下意識覺得這些都不可能嗎?我會反問為什麼不可能?事實上,唯有如此,城市才有可能真正往永續方向前進。

許多人把永續城市視為「理想」,認定其不切實際,但那是因為缺乏想像力,侷限在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城市發展與經營模式,無法看到不同的可能性。如果「城市能否永續?」不是個問題,而是挑戰,要接受這樣的挑戰,首先需要的就是想像力。我所指的想像力並非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點子,永續城市的想像力是奠基在對現實的理解。很多人常不加思索地將「現實」窄化為「限制」,但「現實」也包括「機會」。 今天我們所面臨的現實,的確有根深蒂固的資本主義或是消費主義等的限制,但今天的現實也包括快速累積與發展的永續相關知識與技術,包括環保材料、綠色能源、水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回收與處理、綠建築、綠色基盤、低碳交通、生態保護與復育等等。除此之外,我們所面臨的現實還有愈趨多元的價值觀,例如「共享經濟」,以及正在年輕世代中萌芽的「後物質主義」。這些在今天雖然並非主流,都也是不可否認的現實,是明日永續城市的機會。

將現實窄化為限制,是因為不了解世界做了什麼樣的努力。《2016世界現況》幫我們打開一扇窗,讓我們除了解永續城市的相關理論與挑戰,也看到世界各地的城市在永續課題上的努力與成果。這些,正提供給我們永續城市想像力的現實基礎。城市能夠永續嗎?絕非不可能,端看我們是否願意啟動想像力,大膽想像城市發展與經營的另類模式。


作者:廖桂賢 ,目前為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自2000年陸續旅居費城、西雅圖、柏林、札幌、加州爾灣、新加坡。關心城市永續、城市生態、都市河溪、水患治理等議題,著有《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2009年野人出版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