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農業

解決垃圾山的最後一塊拼圖 不是新蓋焚化爐──民間呼籲彭部長 落實資源循環零廢棄 公開承諾不支持興建焚化廠

日期: 
2024/12/06 (週五)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全台53座垃圾山問題受到社會矚目,環境部長彭啟明宣示兩年內解決垃圾山問題,並在視察南投草屯垃圾山時表態支持縣府蓋焚化廠,「完成全台最後一塊拼圖」。他還說:「我們不能只要台積電,卻不要一個焚化廠 。」到澎湖視察時也表態「尊重」澎湖縣府打算設置焚化爐的構想。當年被民間社會集體否決的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已快被高歌循環經濟的政府實現,實為可悲。為此,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名間鄉反焚化爐自救會與名間鄉及其鄰近鄉鎮居民以及澎湖公民,偕請立法委員林淑芬召開記者會指出,蓋焚化爐解決垃圾問題是飲鴆止渴,會產生更多更難解決的有害飛灰與底渣;而全台最後一塊拼圖,應該是政府近十年來執行不力的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才對。只要做好廚餘以及塑膠的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與循環利用,南投與澎湖外運垃圾可大減,全台各焚化爐餘裕量能也可增加,根本不須再蓋焚化爐。

經濟: 

親水性高分子隨著水尾土跑四方 聚丙烯醯胺長期生態風險令人憂(上)

相信大家都看過砂石場。它們常常位於河川旁,有怪手、推土機、碎石機與篩洗機等機具設備,有許多砂石車進進出出、有長長的輸送帶將篩選出不同尺寸的砂石粒料分類存放,處理過程中會產生轟隆隆的噪音、灰濛濛的揚塵、還有泥濘的污水,作業環境通常不太清爽。

每年224億元產業 有價拼命挖 無行情就亂填亂排?

根據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統計,國內2020-2022年期間砂石需求量每年約在7,200萬噸左右,其中約有5,000萬噸為來自河川開採,1,600萬噸來自營建剩餘土石方;以每立方砂石約1.5噸計,相當於每年開採了3,333萬立方米的河沙、再利用了1,066萬立方米的營建剩餘土石方,總計產出約4,400萬立方米的砂石。

經濟: 

營建剩餘土石方應入現行中央法制 好好當成資源來管理

以農為壑的營建剩餘土石方

營建剩餘土石方遭隨意棄置已是長年以來亂象,近年更因政府大興土木、產業大幅擴張而更趨嚴重。根據統計,2016-2022六年之間,營建剩餘土石方產出量增加了1.75倍,從2016年的2405萬方,於2021年飆到近十餘年來新高的4356萬方,2022年則仍有4216萬方的高量產出。如此高量的產出,加上鬆散的管制以及甜美的暴利,讓不肖業者爭相投入,以身試法。

環境與健康: 
社會: 

總量管制 產業轉型 這世代無可迴避的現實與責任!

<!/*#############################*/>

現在人類面臨氣候急遽變遷、生態多樣性減少、自然資源枯竭、森林等綠地大幅減少、土壤退化、生態環境與食物鏈的嚴重污染、糧食安全等多重危機,這在媒體大力放送各國日漸頻繁的乾旱、洪水、暴風雪、熱浪等未來只會更極端的極端氣候事件下,普羅大眾都已意識到人類的危機,覺得人類應該有所改變。但是民間普遍被動消極,等著別人先改變,而被賦予帶領社會改變的政府,卻仍把經濟成長率當成重要施政指標,只要有經濟成長就覺得有政績,而不管經濟成長的果實其實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其惡果,也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多重環境危機,卻由大多數人以及未來世代承擔;也不管這些多重環境危機,都是源於褐色產業在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褐色經濟模式下,規模一直放大的結果。

而當他們施政無法獲得大多數人肯定,就拿著國家的錢亂發討好人民,等於是拿著我們繳的稅來買我們的票,卻無視這個國家留給下一代的債務逐日高築!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