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漁業

解決垃圾山的最後一塊拼圖 不是新蓋焚化爐──民間呼籲彭部長 落實資源循環零廢棄 公開承諾不支持興建焚化廠

日期: 
2024/12/06 (週五)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全台53座垃圾山問題受到社會矚目,環境部長彭啟明宣示兩年內解決垃圾山問題,並在視察南投草屯垃圾山時表態支持縣府蓋焚化廠,「完成全台最後一塊拼圖」。他還說:「我們不能只要台積電,卻不要一個焚化廠 。」到澎湖視察時也表態「尊重」澎湖縣府打算設置焚化爐的構想。當年被民間社會集體否決的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已快被高歌循環經濟的政府實現,實為可悲。為此,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名間鄉反焚化爐自救會與名間鄉及其鄰近鄉鎮居民以及澎湖公民,偕請立法委員林淑芬召開記者會指出,蓋焚化爐解決垃圾問題是飲鴆止渴,會產生更多更難解決的有害飛灰與底渣;而全台最後一塊拼圖,應該是政府近十年來執行不力的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才對。只要做好廚餘以及塑膠的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與循環利用,南投與澎湖外運垃圾可大減,全台各焚化爐餘裕量能也可增加,根本不須再蓋焚化爐。

經濟: 

營建剩餘土石方應入現行中央法制 好好當成資源來管理

以農為壑的營建剩餘土石方

營建剩餘土石方遭隨意棄置已是長年以來亂象,近年更因政府大興土木、產業大幅擴張而更趨嚴重。根據統計,2016-2022六年之間,營建剩餘土石方產出量增加了1.75倍,從2016年的2405萬方,於2021年飆到近十餘年來新高的4356萬方,2022年則仍有4216萬方的高量產出。如此高量的產出,加上鬆散的管制以及甜美的暴利,讓不肖業者爭相投入,以身試法。

環境與健康: 
社會: 

事業廢棄物管理失控如何補破網?

日期: 
2020/08/10 (週一)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20200810095116525274.jpgg

台灣2019年事業廢棄物申報產生量約1,984萬公噸(不含剩餘土石方、污染土壤),其中88.5%來自工業。事業廢棄物高達84%以再利用方式處理,廢棄物搖身一變為產品,其中卻有不明數量循環到農地與魚塭,日積月累下,一步步蠶食我國乾淨土壤、糧食生產用地,危及食安!為此,時代力量陳椒華委員與環保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討論政府應如何補破網,避免我國事業廢棄物管理走向失控懸崖!

台鹼安順廠失去真相的依法判決三部曲——失去正義的判決



前言

2017年8月11日二審宣判,判決經濟部不須負國家賠償的責任,中石化公司負責完全賠償總金額為1.9億,合議庭認為,經濟部雖是國營事業管理法的主管機關,但不負環保事項的預防、整治等相關政策之法定職務,因此沒有公務員消極不作為,怠於執行職務可言,而且不是中石化的股東、董事,也沒有連帶賠償責任,所以撤銷一審判決,改判經濟部免賠。所有侵權行為責任皆在台鹼併入中石化前已就定位,所以這樣的判決有還原真相與維持社會正義嗎?

災難的源頭——海水蓄水池含汞與戴奧辛之底泥未被清除

1981年6月4日下午二時,台灣省水污染防治所召開會議,檢討台南市台鹼安順廠廢水改善及魚類含汞量調查事宜。在該會議中,經濟部工業局林志森發言,台南安順廠除電解工廠廠區廢水應全部回收外,該廠廠房、屋頂及四周雨水含水銀量頗高,亦應考慮回收並增設蒸發塔系統以平衡多餘水份,確實做到滴水不外流措施。商討結論如下:

特定議題: 

台鹼安順廠失去真相的依法判決二部曲——法官認為停止五氯酚鈉生產這樣就好了?



前言

2017年8月11日台南地方法院二審宣判,判決經濟部不須負國家賠償的責任,其中之一理由如下: 「經濟部裁撤台鹼安順廠,起因於汞汙染而與戴奧辛無關,經濟部既裁撤台鹼安順廠,台鹼安順廠不再停止生產五氯酚鈉,戴奧辛汙染情形因此停止繼續擴大,經濟部之公務人員並無不法之侵害行為可言。吳信等人主張經濟部應負國賠法第2條2項前段之國賠責任,為無理由」。

這樣的論述,顯然與2003年監察院對經濟部的糾正文有天壤之別,更遠離常民一般的常識。監察院該糾正文明述: 「經濟部無視法令並輕忽污染行為人、國營事業等多重主管機關職責,任令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台南市安順廠之污染,持續惡化、擴大迄難以處理,肇致環境嚴重破壞並損及民眾健康,行事消極怠慢,洵有重大違失。」

司法,應該貼近事實真相,更不該與常識脫節!

特定議題: 

改善台南市牡蠣浮棚養殖的方法及牡蠣環礁計畫



~當牡蠣養殖不再只是為了吃,廢棄蚵棚及保麗龍汙染問題就可以解決~

策略目標

  1. 我們要延續牡蠣養殖這個產業。
  2. 我們要解決浮棚牡蠣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3. 我們要讓牡蠣養殖產業延續對環境生態友善的一面,並讓大家知道。
  4. 我們要幫忙牡蠣養殖業提早因應未來要面對的氣候變遷問題,以減少損失。
  5. 我們希望藉由牡蠣養殖延伸到推動海上休閒觀光活動。
  6. 我們希望透過牡蠣養殖過程進而保護我們的海岸線減少沖刷侵蝕。
  7. 我們希望推動養殖行為的改變,並作為低碳城市創新作為的實質呈現。

要使牡蠣浮棚養殖產業實質呈現對環境友善的一面,並朝向乾淨環保,我們就一定要做一些改變。因此我們要仔細觀察以釐清問題,並用先進思維來解決問題,創造大家生產與生活的同時,延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採取可以同時保存台南小吃文化又可促進其成為低碳城市的創新作為,讓水清魚躍、生物多樣又可發展海上觀光活動,還可以減緩海岸的侵蝕退縮,只要觀念可以改變,當牡蠣養殖不再只是牡蠣養殖,下定決心,蚵架保麗龍汙染問題就可以解決。

環境與健康: 
社會: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