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社區自治

其實,不應該讓里山離我們這麼遠

2010 年於日本名古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1 ,提出了「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與「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兩項重大的決議。其中「里山倡議」意旨希望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按照自然過程(natural processes)維持、開發社會經濟活動(包括農業與林業),塑建人類與自然的正面關係2

「里山」satoyama)一詞也隨著這次在日本召開的大會增加了知名度,但事實上「里山」不是新名詞,而是日本農村文化中尊重自然運行的精神,並沒有指某個特定的地點,也沒有限定的地景,更不是專指與某種農業型態相關的環境條件。只要當地的鄉村,以環境為思考的基本面,經濟發展要顧慮到生態環境,社會發展要配合生態環境,甚至在生活面也是,就可以是里山。

平板包材回收偏低?環團指其回收體系不僅烏青還斷肢!

日期: 
2023/04/14 (週五)

主要用來盛裝生鮮食品、被稱之為「平板塑膠容器」或「薄片塑膠」的塑膠托盤與包裝盒,由於分類不易,回收商不會主動收購,長年來回收率偏低。看守台灣協會今日(4/14)召開記者會指出,其實連民眾細分類好的平板塑膠容器,也少有回收商有「收受」意願;並說明回收商與處理商對於回收平板塑膠容器的顧慮與考量,呼籲環保署儘速採取對策。

看守台灣協會表示,要有效提昇回收率及回收物品質,讓民眾親手做好合理程度的細分類,是重要手段,可避免民眾因為分類項目太過籠統,不知手中回收物要丟那一類,而隨手亂丟,造成回收物中有垃圾、垃圾中有回收物的窘境,因此倡議政府應推動源頭細分類,並與台東東海國宅、台北清潔隊景美分隊合作,先行實踐、試辦。

五角拌X寶興街回收廠拆除案 要求落實公正轉型,保障基層回收業生活

日期: 
2023/02/03 (週五)




萬華拾荒者來說,這個年可能是最難過的寒冬。南萬華唯二的地方回收廠之一,在近期陷入了限期停業的窘境,這也將影響周遭近百位拾荒者的生計,將在回收廠消失後備受考驗。五角拌欲藉此契機呼籲政府研擬相關機制,保障拾荒者及相關產業工作者生計,並正視現行法規對於都市回收產業、環境及弱勢拾荒群體之影響。大家可以關注 @五角拌Ngóo-kak ,關注事件的發展及拾荒者們正遭遇的困境!


五角拌聲明稿全文:

對萬華拾荒者來說,這個年可能是最難過的一個寒冬。寶興街回收廠是南萬華地區唯二的回收廠之一,但由於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遭台北市都發局要求勒令停業,即將於 2/15 關廠,屆時周邊受其服務的上百位拾荒者即將無處可販售回收物、導致收入中斷的危機。五角拌身為長期關注拾荒者權益之組織,認為若寶興街回收廠關廠、回收廠於都市消失,將會面臨以下嚴重問題:

毋通焚化台東好所在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台東環保聯盟、台東大學教授 劉烱錫

台東可以稱得上是本島還沒被工業汙染的唯一縣市,好山好水的農產品價格比西部高一些。由於沒有空氣汙染,台東市區就可看到上百公里外的高山和離島,綠地藍天、田園海洋一覽無遺,這也是遊客到台東一遊的主要吸引力。

但台東縣政府即將啟用焚化爐,雖號稱通過空污檢測,但起爐與停爐的升溫與降溫過程大概要花半天,產生的戴奧辛劇毒含量遠高於容許標準,環保法規卻沒要求監測,加上有毒的底渣、灰渣還會汙染土壤、地下水。台東好山水形象一旦破功,農產價格優勢不再,地價下跌,觀光業受阻,居民與觀光客都將受害。

我們為什麼要推動「細分類」回收?問答集

    一、基本概念題

Q1 甚麼是細分類回收?

資源回收雖然是台灣各縣市無一不與的環保政策,分類回收的細緻程度卻有地方差異,最粗略的分類可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回收物」和「廚餘」三類,稍微加強的做法則會將資收物再分類為「塑膠」、「金屬」、「玻璃」、「紙類」等等,而我們要推動的細分類回收,則是將各種資收物材質再分類為20種以上,包括紙類可分為三種(紙餐盒、鋁箔包、紙張)、容器類塑膠至少可分為七類(材質1-7號)、金屬可分為三類(鐵罐、鋁罐、其他金屬)、玻璃也可分為三色(綠色、褐色、透明);此外還有非容器塑膠、電器用品或其他生活用品等等(參見下圖)。

循環經濟需要社會力――台東最大國宅改造社區回收站的故事

20200103recyclestation.jpg

故事緣起

台灣現況:源頭分類做不好 資源循環半途廢

我國自2003年底宣示實施零廢棄政策以來,雖然垃圾回收率數字年年成長,但實質垃圾回收成果恐不容樂觀,否則早該有焚化廠屆齡除役而非延役,南投、新竹縣、雲林與台東等仰賴外縣市焚化廠處理垃圾的縣市更不會有垃圾無足夠去處而堆置的窘境。

要落實零廢棄,或者蔡政府上台後大力提倡的循環經濟,其實需要的不只是技術,而是更多的溝通協調與連結,讓垃圾能夠走上最好的管道成為資源。在我國,並不欠缺可以把垃圾再生變成資源的工廠,而是欠缺良好的連結。然而環保官僚在面對每天大量產生的垃圾時,總是求助於可以讓他們暫時把問題忘掉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方便法門,如焚化與掩埋,因此即使零廢棄口號已經出現十餘年,各縣市對於焚化廠的仰賴並沒有減少多少,否則就不會有啟用停擺十餘年的台東焚化廠之議。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社區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