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其實,不應該讓里山離我們這麼遠

2010 年於日本名古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1 ,提出了「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與「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兩項重大的決議。其中「里山倡議」意旨希望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按照自然過程(natural processes)維持、開發社會經濟活動(包括農業與林業),塑建人類與自然的正面關係2

「里山」satoyama)一詞也隨著這次在日本召開的大會增加了知名度,但事實上「里山」不是新名詞,而是日本農村文化中尊重自然運行的精神,並沒有指某個特定的地點,也沒有限定的地景,更不是專指與某種農業型態相關的環境條件。只要當地的鄉村,以環境為思考的基本面,經濟發展要顧慮到生態環境,社會發展要配合生態環境,甚至在生活面也是,就可以是里山。

/sites/default/files/images/epaper/20270728-node-1572-001.png
@台南市社區大學
里山其實不應該離我們這麼遠。圖為八煙梯田田埂

2005 年的夏天有幸跟隨著一群建築和社區營造領域的專家踏上了日本開啟鄉村學習之旅。旅程中處處是驚艷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鄉村的里山精神。就我的觀察來看,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在日本叫做「里山」的鄉村社區中,農業生產一定是有機的。事實上不然,至少不見得會做到像台灣的「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中規定的「有機農產品」:「指在國內生產、加工及分裝等過程,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有機規範,並經依本法規定驗證或進口經審查合格之農產品」,沒有經過驗證機構驗證通過的就不算數,反而是比較偏重在「產銷履歷」的精神,強調生產必須對消費者負責。

/sites/default/files/images/epaper/20270728-node-1572-002.png
@台南市社區大學
里山強調人與大自然中共生共存。自然資源可以利用,但要如何永續,需要用更大的智慧與心胸來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

里山地區的地景保存運動都是社區共識下的產物,甚至許多鄉村民眾成立「研究會」,自主進行傳統建築與文化、生物資源調查,每個地區產業活動與台灣許多官辦的地方節慶活動不同,都是社區自主規劃並執行;里山更不是「保護區」或「國家公園」,事實上許多里山地區,林業生產還是相當重要的經濟,但經營的背後卻是因為永續的需要,河川會保育,但也會開放一定時間供民眾釣魚;里山更強調參與,是全人類學習的教室,常常舉辦的體驗活動,不但增加農村的觀光收入,行銷在地的農產品,更是重要的環境教育場域。

本文以參訪京都府南丹市的美山町經驗來談起。

這裡的有水稻有蔬菜,另外後面山坡上是私有林場,仍有伐木作業。這裡也是日本重要的茅箿屋建築聚落之一,每一棟茅箿屋都超過百年歷史,令我驚訝的是每一棟都還是具有完整的生活機能,不但還能用,而且還很好用,至於其他已翻修的房子,也都遵守不超過 2 層樓並一定具備斜瓦屋頂的規範,遠遠看去,不會突然有一棟水泥高樓,破壞了整體感。

就因為居民合作努力維持好幾百年來的傳統,因此儘管到這裡得換 5 種交通工具,花上大半天,每年還是吸引許多人前來參觀,尤其是像我們這種外國人。我們的中餐是在一棟和室的老房子裡進行,和主人家聊天才知道,這裡的觀光客再多,他們也不會為外地客甚至是外國人改變他們的服務,例如餐點一律以在地食材製作的料理,有什麼吃什麼,或是決不會敲掉任何一棟建築,改成可以容納更多觀光客的旅社,有多少房間?可提供多少餐飲服務?端看在不破壞居民生活與傳統空間的條件下,有多少容許量就做多少生意。因為他們驕傲的相信,外地人會來美山町,為了就是要來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日本」。現在還住在美山町的民眾都是農民,也都是小農,村頭有一處可愛的無人「直売(賣) 所」(見下方圖),裡面每一小包蔬菜都只要日幣 100 円,而且都是在地的農民種的無毒蔬菜,只要你喜歡哪一包就在前面竹製的錢筒中投入 100 円,你就可以帶走了。這裡也不養豬,因為他們說養一頭豬,每日會排放人類 6 倍多的糞便,山上的水源會變髒,這樣他們溪裡的魚就會失去生存的地方。每年夏季,這裡的溪流會開放垂釣香魚,也會有相關的文化祭活動,會讓孩子親近溪流,認識河川生態。

/sites/default/files/images/epaper/20270728-node-1572-003.png
@台南市社區大學
遠眺美山町,町如其名

對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鄉村應該是怎樣的面貌?跟我們大多數不是住在鄉村的人來說,又有何干係?大體來說人口少、老年人比例較高、農林漁牧業生產為主、自然環境比較好,這些該是大多數人的印象,然而隨著都會化與全球化的影響,尤其在加入 WTO 之後,鄉村也必須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農業生產不再只是滿足小眾果腹所需,而是必須賺錢的產業,才能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有繼續待下去的機會,或者說理由。所以要使用農藥減少病蟲害;所以要投入化學肥料提高產量,以量制價,才能獲得中盤商的青睞;所以原本泥土的溝渠將它水泥化,增加水的流速抵達灌區,並減少水的滲透率,漸漸地鄉村應該有的自然風貌慢慢不見了。透過土地來生產,等待一顆種子發芽茁壯後再採收,中間還要足夠的陽光、乾淨的水源,除此之外,一個颱風或病蟲害,就可能讓辛苦耕耘的成果毀於一旦,加上價格時好時壞,這些事情在講求效率的與經濟法則的現代社會,算一算投資報酬率遠遠不及格,年輕人如何願意留下來?

於是乎可以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人願意再彎下腰耕耘,鄉村人口開始外流,往大都市尋求發展的機會,於是乎賺不了什麼錢的農地處心積慮想變更成住宅區或商業區,就算繼承了土地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也不會回來務農,大量的農地等著領休耕補助,或是無限期廢耕。可是,人類這種哺乳動物,每天張開眼睛就要攝取能量,如果前面敘述的事情正在發生,鄉村正在崩解,各位是否想過我們吃的食物,又從何而來?

農業企業進口大面積國家所生產的廉價糧食,或是拿著大筆資金予農民契作,再透過綿密的通路,送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要便宜還要漂亮的糧食,那就把中盤價壓低,把收購的品質門檻提高,這些被低價壓的喘不過氣的小農,不得不使用便宜的農藥,不得不選擇使用泡過藥的種子,想盡辦法消滅任何可能影響生產的雜草和昆蟲,然後在灑過藥之後就趕快採收,免得產品受到破壞,就怕賣不了好價錢或賣不出去,當然這些農產品,最後還是進入了每天忙碌賺錢養家活口的老百姓口中。接著,這些農藥與化肥,隨著雨水流入河川,流入大海,汙染了生物,人類再從中捕撈漁獲來吃。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餐桌上的食物也逐漸被連鎖的餐飲業者或糧商所控制,人類無法掌握自己的飲食,造成對糧食認知的缺陷,再過幾代之後落差會越來越大,沒有多樣的糧食需求,就不會有多樣性的糧食生產,生產環境逐漸單一。這樣的物質循環,在人類以獲取最高獲益,卻不考慮環境成本與健康成本的經濟系統中,加速了惡性循環,形成滅絕漩渦(extinction vortex)效應,人類環境與健康向下沉淪的速度將會加速。

/sites/default/files/images/epaper/20270728-node-1572-004.png
@台南市社區大學
在傳統建築裡享用地食材製作的料理
/sites/default/files/images/epaper/20270728-node-1572-005.png
@台南市社區大學
直賣所和無毒的蔬菜,蔬菜的來源就是住家附近的菜園
/sites/default/files/images/epaper/20270728-node-1572-006.png
@台南市社區大學
美山町茅箿屋與從外地來學習修繕技巧的年輕匠師,而傳統建築中仍保有現代的生活機能

以上所述,大可視為一部災難電影的劇本大綱,然而,現在的人類不就落入這樣的圈套之中。可否逆轉劇情,至少不是全軍覆沒的悲劇?其實方法是有的。在另外一個里山社區-內子町參訪的時候,我問負責為我們解說的老師,這樣的社區日本政府給了多少經費?他訝異的問我,社區是自己的,為什要政府給經費?我無言以對,但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日本里山參訪的經驗讓我體會到,其實里山對日本人而言就是家的延伸。既然是家裡的事,大家都要關心,有力出力;既然是家裡要吃的東西,就要乾淨健康;既然是家裡的環境,水裡游的、天空飛的、地上爬的,都是家裡的一份子,理當要給他們一席之地;更重要的,家,是要傳承的,要讓下一代了解並有保護這個家的行動力。

相較於美山町,我不禁好奇,這樣的故事如果在台灣會變成什麼樣?日本農村規劃專家,同時也是協助安排我們的平井秀一3老師 說,其實日本絕大多數的鄉村都都會化了,當日本經濟大好的時候,沒人會想到鄉村保全的重要性,等到發現問題,都為時已晚,傳統鄉村消失的太多太快,反而讓社區覺醒。我們那次參訪了美山町之外,還有內子町、足助町與源兵衛川等地方,都是社區自發性的改變,堅持手作精神,努力的成果並成功推動日本政府訂立新法規與施政的方針。日本花了 20 年的時間覺醒並反省,由下而上推動,並利用老祖先的智慧:里山精神,將人類的生活融入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行動,強調不是改變大自然配合人類,而是人類在大自然的規律下,重新思考出路。

/sites/default/files/images/epaper/20270728-node-1572-007.png
@台南市社區大學
許多農村生態或是里山的日文資料中,都可以看到讓孩子接近農田接近水圳的畫面,讓我們的下一代了解並有機會參與,才是永續之道
/sites/default/files/images/epaper/20270728-node-1572-008.png
@台南市社區大學
社區環境是自己家的延伸,本當社區自
己愛惜,才能生生不息

但別羨慕日本,有空走訪台灣農村,您會發現,只要我們願意反省與改變,里山,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而這一次必須是民眾的力量來改變現況,必須先了解我們的糧食安全從何而來,進一步了解安全的農業,必須要有消費者的支持才能繼續走下去;有了安全的農業,不但我們吃的健康,大地也會恢復生機,可以維繫農業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逆轉滅絕漩渦。或許有人會說劃設「保護區」可以維繫更高的生物多樣性,然而里山倡議並非要取代原有的保護區功能,而是在自然度高的保護區之外,讓人類生存的環境就能夠具備生態系統的功能,而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也是保護我們人類永續生存的重要條件。

總之,為了我們的未來,其實,不應該讓里山離我們這麼遠。

參考資料:

1.  CBD-COP10
http://www.cbd.int/cop10/。

2. 趙榮台,2011。里山倡議。大自然雜誌,116:64-67。
http://www.swan.org.tw/mag/110_6.htm。

3.  平井秀一先生曾協助及參與台南市後壁區土溝社區「水水的夢」工作坊與相關規劃。相關資
訊可參考「織台灣水網」等網站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