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生物入侵/外來種管理

七家灣溪國寶魚——台灣鮭魚基因窄化警訊


台灣鮭魚不能說的秘密

台灣鮭魚(Oncorhynchus formosanus)僅倖存且陸封於台灣中部大甲溪上游的七家灣溪支流。防砂壩防止魚隻自由進出農業影響區域。國民政府為輔導安置退除役軍人就業,於1963年在大甲溪上游源頭設立武陵農場,開墾七家灣溪河谷地,種植高冷蔬菜、水果與茶等經濟作物,面積達三百餘公頃;其中耕地面積約100公頃,歷時近50年。回顧過去80~90年代,一度是台灣發展高冷蔬菜的黃金歲月;也是七家灣溪的河谷被濫墾濫伐最嚴重的時段,加上遊憩壓力(旅館飯店,林務局招待所)使用的民生用水,經年累月排入七家灣,污染物藉由食物鏈逐漸生物累積放大。

台灣九孔產業復甦的啟示


在台灣,1960年代就已開始九孔的人工育苗和養殖,並在1980年代產業化。但自2001年爆發九孔幼苗由附著基脫落死亡;秋冬採收期時卻出現成貝集體暴斃,一年的心血在短短幾天內全部化為烏有; 2009年起台灣九孔產業幾乎全軍覆沒。其實台灣的九孔養殖是道地的台灣在地本土產業(種貝、育苗、龍鬚菜餌料、人工合成飼料、養殖設備等都是本土產業),從育苗開始擔任餌料餵食及浪板、養殖池清理、上市九孔分級篩選的女工、潛水採收九孔的潛水夫、養殖龍鬚菜的養殖場、飼料廠、養成場、貨車司機、水電維修商,水泥土木工人、盤商,外銷據點,整個產業鏈所影響的人數粗估有數十萬人。一旦棄養,養殖池一龜裂,馬達或鼓風機生銹,損失一如農田的棄耕,會隨著時間而問題更加嚴重。九孔是藻食性動物,單價歷年幾乎都居台灣其他水產物之冠,其養殖時間短,故資金周轉快風險較小,所以九孔養殖比起台灣一味耗能、超抽地下水兼破壞犧牲環境等社會成本的肉食性水產生物養殖,是對環境非常友善、永續的水產養殖模範產業。尤其國人對於食材安全無毒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石斑魚日前因偽藥問題的負面形象,甚至業者不敢吃自己養的石斑,台灣九孔標榜養殖過程不下藥,安全新鮮無虞。

氣候與能源: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生物入侵/外來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