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1960年代就已開始九孔的人工育苗和養殖,並在1980年代產業化。但自2001年爆發九孔幼苗由附著基脫落死亡;秋冬採收期時卻出現成貝集體暴斃,一年的心血在短短幾天內全部化為烏有; 2009年起台灣九孔產業幾乎全軍覆沒。其實台灣的九孔養殖是道地的台灣在地本土產業(種貝、育苗、龍鬚菜餌料、人工合成飼料、養殖設備等都是本土產業),從育苗開始擔任餌料餵食及浪板、養殖池清理、上市九孔分級篩選的女工、潛水採收九孔的潛水夫、養殖龍鬚菜的養殖場、飼料廠、養成場、貨車司機、水電維修商,水泥土木工人、盤商,外銷據點,整個產業鏈所影響的人數粗估有數十萬人。一旦棄養,養殖池一龜裂,馬達或鼓風機生銹,損失一如農田的棄耕,會隨著時間而問題更加嚴重。九孔是藻食性動物,單價歷年幾乎都居台灣其他水產物之冠,其養殖時間短,故資金周轉快風險較小,所以九孔養殖比起台灣一味耗能、超抽地下水兼破壞犧牲環境等社會成本的肉食性水產生物養殖,是對環境非常友善、永續的水產養殖模範產業。尤其國人對於食材安全無毒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石斑魚日前因偽藥問題的負面形象,甚至業者不敢吃自己養的石斑,台灣九孔標榜養殖過程不下藥,安全新鮮無虞。
最近報刊雜誌與台灣電子媒體均報導今年新北市貢寮地區九孔養殖產業已有復甦跡象,曾一度創造年產值20億新台幣的九孔,即使這幾年在產官學研界宣布台灣九孔感染致命病毒是九孔疫區,加上大環境地球暖化,藻相改變,悲觀的認為台灣九孔已無藥可救,呼籲九孔業者棄養九孔,轉型改養外來種鮑魚、海膽、海參等,甚至建議政府要全面禁養九孔兩至三年,讓病毒沒有宿主可寄生,才有機會自然消失根除或利用深層海水克服問題;然而在平均國中學歷的業者棄(鍥)而不捨不斷摸索嘗試努力下,種苗的成活率大幅提高,今年第一批九孔成貝已經收穫上市,業者開心的說今年可望豐收,並預期產業起死回生重建昔日榮景!據台灣九孔養殖業者說:他們仍是按照以往15年前締造九孔養殖王國熟練的台灣九孔養殖技術按表操課;唯一改變的是種苗的品種。業者反覆育種幸運找到適應台灣環境的組合,新品種拯救了台灣瀕危的九孔產業,這漁民自救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台灣九孔養殖業者最詬病台灣政府產官學研相關人員的消極態度:常常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又愛爭功諉過。他們說,政府有資金、人員及技術,本應該積極主動千方百計去研發解決問題的方案,但這些領薪水的米蟲,卻多只會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無法落實的方案,而逃避需要時間、經費、空間、學識、長期投入的育種工作。甚至在養殖業者求不到種苗的時候,謊報大量放流種苗至海域。在在凸顯遇到問題時,業者只能自求多福想辦法找生路和台灣政府短視急功近利的心態。
既然引進外來九孔品系與本土品系種內雜交已不可避免,但在考慮其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要分析引進外來物種的生物學特徵,透過種質鑑定,瞭解這些外來種及在地原生種群的遺傳結構;同時應將外來物種進行隔離封閉式養殖,避免其與本地物種發生交配,防止產生遺傳漸滲,而喪失地方種的遺傳多樣性。另外,檢疫部門應評估並提供擬引進之外來物種,是否對我國生態環境和遺傳污染影響的報告,建立外來物種風險評估體系。不僅入關當時須進行全面的檢疫,更要對引進後在隔離區的暫養,進行全面系統化的追蹤與監測。九孔是臺灣重要的養殖產業,而良種決定一個產業的競爭力,台灣應按部就班,育出品系,自繁、雜交、級進,建立九孔鮑魚種業三級體系(育、培、繁),落實種鮑培育專業化、良種化,加強規範管理,淘汰尾苗、劣苗才能讓新的九孔品種維持旺盛的生命力,以免再度陷入大滅絕的輪迴。
台灣潮間帶九孔養殖池乃開挖整建原本潮間帶之海蝕平台上的潮池而成,以閘門控制調節海水的進出,和天然環境僅一閘門之隔,是不折不扣的開放系統。開放系統的缺點是很難,甚至無法控制許多變因, 環境因子是其一,傳染性疫病的管控是其二。使用過的養殖池用水也未經生物化學等標準去處理污水,即徑自排放至周遭海域,一旦有一養殖池發生傳染性疫病或是汙染源(養殖生物的排泄物、藥物、斃死生物體、殘餌等)流出或沉積海床,隨後蔓延散開必成燎原之勢,一發不可收拾。其次,溫度劇烈變動,尤其是颱風會誘發九孔成熟種貝同步大量排精與產卵,潮間帶九孔養殖池不異是變相進行人工種苗放流。由於養殖九孔有效族群數目過小,易釀成遺傳飄變,同時其基因庫與基因多樣性亦遠低於野生族群。經年累月無意識人工種苗放流約20年,台灣野生九孔族群的稀少很難獲得,或許和台灣潮間帶九孔養殖池一度蓬勃發展有關(競爭棲地和餌料、近親交配與稀釋種質),頗值得進一步探討。科學家發現鮑魚有阿里效應(allee effect),種貝族群的密度必須達到某程度,否則即使環境再適合也無法重建資源。因此台灣應建立九孔專業養殖區,同時也應規劃構築種貝高密度分布的海洋保護區,進行資源管理,恢復過度濫捕所造成的九孔天然資源量的衰減,重建台灣九孔資源。
另外,台電核一、二、三廠自從運轉以來,每秒共排放流速126公噸,水溫比周遭海域環境高7.8~12.1℃的高溫溫排水,其中夾雜各式各樣生物的殘骸、殘留的有毒化學物質、和核電廠洩露排放的放射性物質,再度嚴重荼毒出水口周遭的環境生態與生命。經年累月,藉著食物鏈循環累積,例如過去隨著四季變化原盛產於金山沿岸夾在核一、核二廠間的海草,漸漸枯竭;九孔也完全絕跡,漁源日漸減少,核電廠不但降低鄰近海域漁業的漁獲量,而且銳減核電廠附近居民經濟收益。所以核四一旦運轉就是台灣東北角九孔產業滅絕之時。
- 作者:郭金泉/台灣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 發表日期:2013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