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
催生「龍崎牛埔泥岩惡地」自然保留區

圖1. 淡紅色界線為龍崎區,深紅色區塊為龍崎工業區。
掩埋場開發許可不再展延,後來怎麼了?
原退輔會龍崎炸藥工廠舊址位於台南市龍崎區牛埔里,面積總共有335.4公頃(如圖1),其中51公頃歐欣公司具所有權。龍崎炸藥工廠自1978年營運以來,其廠房及建物分散於谷地,因屬利用坡地為天然屏障的小型建物,土地利用密度低,使該區青灰泥岩惡地地形與自然生態維持良好穩定狀態,符合指定自然保留區之基準條件。
今年1月25日,台南市長黃偉哲召開記者會,基於龍崎泥岩惡地隨時可能被開發的緊急狀況,對外宣示依據文資法第84條,將龍崎掩埋場預定場址共41公頃指定為「暫定自然地景」(歐欣的掩埋場開發許可執照在3/10到期,經濟部當時並未表態是否准許展延)。
搶救一生必遊一次的高美濕地

一流的美景 最低級的管理
2016年日本旅行社H.I.S透過社群網站調查日本人海外旅遊最想去的景點,台中的高美濕地勇奪第一,擊敗許多被讚譽為一生必遊一次的世界級景點。1不可諱言的,奪冠原因之一是高美濕地佔了地利之便,是離日本較近的海外美景,日人到訪容易;但若不是高美濕地的生態、景觀極具吸引力,豈能得此盛名??
高美濕地之美,尤其在夕陽西下時,沿著以高架方式鋪設在濕地上的木棧道進入高美濕地,遠望是波光粼粼的海面映照著雲彩繽紛的天空,色彩變幻萬千;近看是綠油油的雲林莞草隨風擺動,還有不甘寂寞的招潮蟹與樸拙可愛的彈塗魚,頻頻出沒在泥質與砂質兼具的灘地上;而在眾聲喧嘩中被驚動而越來越少現身的海鳥,偶爾駐足或劃過天際。生命昂揚奔放,在這美不盛收的天然畫布上。
龍崎世界級自然地景的驚艷與生靈
一. 全世界的泥岩惡地
全世界為數不少的惡地地形中,義大利與中亞喬治亞具有與台灣較為相似的泥岩惡地型態,其中又以義大利與台灣的泥岩惡地形成原因、地質年代與最終形貌最為接近。整體而言,台灣、義大利與喬治亞之泥岩惡地皆具有尖山利脊、泥火山與泥流等相關型態。
(1)喬治亞泥岩惡地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東部Vashlovani國家公園一帶廣泛分佈惡地地形,保護區內亦分佈有泥火山等特殊惡地型態,與台灣現有的泥岩惡地景觀等有相似之處。而以地質年代來看,喬治亞東部之地層主要應為上新世之時期之沉積岩,略早於台灣上新-更新世之沉積岩型態。Vashlovani國家公園具有85平方公里的自然保留區內惡地與植披、森林交錯,鮮少人為活動干擾,約664種動植物之生態搭配整體規劃約250平方公里之國家公園,完美保護了此地惡地形態與相關之生態圈。
世界級特殊自然地景—— 台灣泥岩惡地的獨特性
一、惡地概述
惡地(Badland),所謂的荒涼不生之地,一般是指因地層不均質(黏土、砂土、礫石等組成比例)導致差異侵蝕,所產生的鋸齒、凹槽或圓頂等型態之陡坡1。更精確地來說,惡地一詞所代表的應是「鬆軟沉積岩和富含黏土的土壤,大範圍的被風和水侵蝕後,所產生的乾燥地勢。通常具有陡坡、稀疏植被、缺少實質性的風化層與高密度的引流等主要特色」2。
一般而言,大部分惡地主要形成於乾旱到半乾旱地區,若當地地層中顆粒膠結較鬆散,加上氣候容易產生暴雨時,就容易使表面物質與附著之植披隨泥水沖刷而下,產下光禿禿的惡地型態1。
改善台南市牡蠣浮棚養殖的方法及牡蠣環礁計畫
~當牡蠣養殖不再只是為了吃,廢棄蚵棚及保麗龍汙染問題就可以解決~
策略目標
- 我們要延續牡蠣養殖這個產業。
- 我們要解決浮棚牡蠣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 我們要讓牡蠣養殖產業延續對環境生態友善的一面,並讓大家知道。
- 我們要幫忙牡蠣養殖業提早因應未來要面對的氣候變遷問題,以減少損失。
- 我們希望藉由牡蠣養殖延伸到推動海上休閒觀光活動。
- 我們希望透過牡蠣養殖過程進而保護我們的海岸線減少沖刷侵蝕。
- 我們希望推動養殖行為的改變,並作為低碳城市創新作為的實質呈現。
- 我們要延續牡蠣養殖這個產業。
- 我們要解決浮棚牡蠣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 我們要讓牡蠣養殖產業延續對環境生態友善的一面,並讓大家知道。
- 我們要幫忙牡蠣養殖業提早因應未來要面對的氣候變遷問題,以減少損失。
- 我們希望藉由牡蠣養殖延伸到推動海上休閒觀光活動。
- 我們希望透過牡蠣養殖過程進而保護我們的海岸線減少沖刷侵蝕。
- 我們希望推動養殖行為的改變,並作為低碳城市創新作為的實質呈現。
要使牡蠣浮棚養殖產業實質呈現對環境友善的一面,並朝向乾淨環保,我們就一定要做一些改變。因此我們要仔細觀察以釐清問題,並用先進思維來解決問題,創造大家生產與生活的同時,延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採取可以同時保存台南小吃文化又可促進其成為低碳城市的創新作為,讓水清魚躍、生物多樣又可發展海上觀光活動,還可以減緩海岸的侵蝕退縮,只要觀念可以改變,當牡蠣養殖不再只是牡蠣養殖,下定決心,蚵架保麗龍汙染問題就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