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說經濟成長率,他們不說的是……
起源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的世界地球日,每年提醒著人們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然而五十二年過去,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日漸高昂,各國政府、NGO與企業也推行了大大小小的環保行動,但我們的大地母親似乎狀況越來越不利於其上生物的生存!
過去一年來,即使新冠疫情壟罩全球,造成了產業供應鏈斷鏈及重組,有人得利、有人受害;但台灣經濟在受到程度不一的正負兩面影響之下,整體而言卻衝出近二十年來難得一見的佳績,經濟成長率高達6.45%。但這樣的經濟成果,卻不利於我們腳下的土地。
過去一年,我們在這塊土地上產生了3,165萬噸廢棄物(含生活垃圾與事業廢棄物),創下官方帳面數字的歷史新高,若平均分配給每個人,等於每人每年要分攤1.36噸的廢棄物,相當於每年有23個體重60公斤的垃圾人擠進你家,而且這只是環保署能夠掌握的數字,還有許多被偷偷埋到農地漁塭,或是暗夜裡被放把火燒掉了!
再翻開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數據,2021年,我們在這塊土地上使用了8,932萬公秉油當量的能源,也是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在電力方面,我們總共使用了2,830億度電,成長率為4.34%,是近十五年來增幅第二高者,僅次於從金融風暴谷底脫身的2010年。
在有限的物質資源與土地資源下,我們社會仍然毫不留情地大量消耗資源、大量廢棄資源,並未顧及未來世代生存權益。雖說我們有環評機制,但在政府大開發、處處討好選民的氛圍下,這環評制度再度成了為產業發展背書的橡皮圖章!
即使我們人口從2020年起開始負成長,2021年較2020年減少了0.79%(18.5萬人),但經濟成長的引擎卻持續在加速,而其動力當然不是深受疫情打擊的服務部門(比如住宿及餐飲業用電量減少了6.89%,整個服務部門用電負成長1.35%),而是大體上受益於疫情的工業部門,其用電較前一年增加了7.08%。
2021年工業部門用電量及其成長情形
行業別 | 用電量(千度) | 用電成長率(%) |
金屬製品製造業 | 7,636,516 | 14.45 |
營造業 | 1,157,678 | 11.76 |
紡織成衣及服飾業 | 5,240,393 | 9.50 |
精密光學醫療器材及鐘錶製造業 | 1,122,890 | 8.92 |
金屬基本工業 | 19,788,831 | 8.47 |
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 60,062,445 | 7.90 |
機械設備製造業 | 2,966,038 | 7.74 |
化學材料製造業 | 33,550,529 | 7.62 |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工業 | 1,243,445 | 7.34 |
皮革及毛皮業 | 158,396 | 6.61 |
塑膠製品製造業 | 5,776,094 | 6.18 |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不含煤、油及氣) | 266,624 | 3.42 |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 2,592,362 | 3.17 |
紙漿、紙及紙製品業 | 3,720,571 | 2.42 |
食品飲料及菸草業 | 4,540,374 | 2.00 |
木竹及家具業 | 405,508 | 1.69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 5,817,596 | 1.07 |
印刷業 | 543,785 | -0.62 |
橡膠製品製造業 | 1,058,082 | -0.94 |
化學製品製造業 | 1,326,708 | -1.07 |
運輸工具製造業 | 2,451,123 | -8.47 |
資料來源:能源局。
用電成長英雄(?)榜
在工業部門的21項行業別中,用電成長第一名為「主要製造電子與半導體、運輸工具、家電產品、事務機器、鐘錶儀器及其他五金等相關產品之基本零組件」的金屬製品製造業,第二名是營造業,這兩個行業以及第七名的機械設備製造業,應該都算是得利於其他製造業擴廠而增加的機具設備與土木工程需求;然而這幾個行業,或重度使用重金屬(電鍍及塗料),或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鋼材與水泥,或產生大量剩餘土石方或營建廢棄物,都對環境帶來沈重的負荷。
至於第三名,還不是浮現在大家心中的母雞(電子業),而是快時尚及大海中微塑膠纖維的製造者:紡織成衣及服飾業!這產業的產品早已氾濫成災,在其高速生產下,過往人們捨不得丟的衣服,現在則塞滿了路邊的舊衣回收箱與回收商的倉庫,要便宜賣給發展中國家也沒人要,導致回收業者必須把許多還可以穿好幾年的衣物,做成燃料棒燒掉!這個產業應該可以停個半世紀到一世紀,也不會對人類衣物需求造成影響,然而它卻還在擴張!
第四名的「精密光學醫療器材及鐘錶製造業」,應該是隨著全球疫情肆虐下的醫療器材需求擴增而擴張,在人命關天下,不予批評;但提醒大家,更應該擴增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昇你的身體免疫力。第五名則是為我們社會帶來大量鋼鐵爐碴、有毒集塵灰、鋁碴的金屬基本工業,他們提供營造業所需要的鋼筋,金屬製品製造業與機械設備製造業所需要的金屬原料,包括汽車所需的鋼材!
雖然製造汽機車的運輸工具製造業去年用電成長率是負成長,在工業部門的表現是倒數第一;但其既有產品的銷售卻不受疫情影響。2021年,台灣登記的機動車輛數目,達到2,259萬輛,較前一年增長了1.35%,是近十年來最高。其中汽車有833萬輛,幾乎是每戶一輛;機車則是1,427萬輛,每1.6個人就有一輛。這些私人運具,造成了都市道路的堵塞、排放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細懸浮微粒,污染了你我的肺、耳朵並破壞都市景觀,同時停車需求消耗了不少的土地資源。且不僅使用過程中消耗掉國內15.4%的能源,製造過程中也是高耗能、高污染,廢棄後無法回收的廢棄物(汽車粉碎殘餘料),更是造成南部焚化爐頻頻破管停爐、進而排放更多戴奧辛污染的禍首之一!然而這樣的產品,在現代人或為了貪圖便利、或為了展示財力地位、或為了生活所需,氾濫成災。
不能戳的台灣經濟奇蹟、護國神山
至於第六名,才是以台積電為首、帶動其他產業的電子業(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這個產業的用電成長幅度雖然只屈居第六,但其用電量則高居各產業之首,是用電第二名的「化學材料製造業」的近兩倍,第三名的「金屬基本工業」的三倍。且這個產業不僅高耗能、高耗水,更密集使用各種毒性物質,因此也帶動了用電成長第八名的「化學材料製造業」。君不見當台積電宣佈要到高雄設廠後,美國半導體材料暨特殊化學品巨擘英特格也跟著投資高雄,擴增新廠。1這些毒性物質,部份留在電子產品,部份成為廢氣或廢水的一部分,部份則在廢水處理過程中成了污泥的一部分,常常被混入被亂丟的廢土中,對我國環境的危害相當大!
而電子業現在之所以大發,據說是來自5G、電動車等產品製造業者對於晶片的強烈需求!但我們為何每幾年就要配合花錢換手機,在已經夠快的聯網速度下,為何還要更快?為何許多人在可以使用大眾運具滿足運輸需求的情況下,還要配合花錢去擁有一輛甚至兩輛車?為何廣告中的車輛,總是駛在怡人的風景中,放著美妙的音樂,一旁坐著可愛的妻兒;等到花錢買車後,才發現假日開車到遠方的觀光景點,根本是折磨人的苦差事?難道我們一定得要到遠方旅遊才能放鬆身心嗎?
塑膠產業在旁邊偷笑了啦
至於造成海洋廢棄物氾濫成災、為毒性物質散布環境中的禍首之一、人人喊打的塑膠產業,在全球減塑風潮下,用電成長只屈居第十一名,但6.18%的成長率還是太過刺眼,好像告訴社會他們正心平氣和地看待這股減塑壓力!這反映著我們這個社會依舊是重度依賴塑膠,不只是一次用包裝容器,還包括前面提到的幾個產業,比如電子業、汽車製造業。
我們不是要這些產業都消失不見,然而現在工業規模已經太大,且其產品不但不見得是必需品,有些還是奢侈品。我們能否讓這些產業控制在一定規模下,不要讓我們的農田、綠地及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眾生們,陸續消失,河川、海洋及維繫生命網絡的食物鏈日益污染?而要管控產業規模,雖然需要政府的魄力作為與業者的自我節制,但他們的意願最終還是得仰賴每個人對於其生活方式與物質需求的深刻反思與對環保生活的積極實踐,如此社會才能一起謀求如何與未來世代共享這地球的美好!
-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感謝林奕均研究員協助製作插圖。
- 發表日期:2022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