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水資源

推動廢棄物燃料化的政策搖籃 ——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2017年10月,政府為鼓勵金融業投資或融資時必須考慮到對環境面的影響,而仿效歐盟的《永續金融分類標準》,由金管會推出第一版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鼓勵金融機構簽署「自願性綠色投融資準則」,發展綠色債卷,同時鼓勵放款給綠能產業。這原本是個不錯的政策,但由於方案中缺乏對何謂「綠色」的明確定義,加上廢棄物能被當成再生能源,而成為鼓舞廢棄物焚化或燃料化的幫凶。

2020年8月,金管會續推出第二版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將第一版只著重在環境面的投融資決策,擴大到永續層面,也就是要看公司的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的表現。因此這版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強化要求金融機構及上市櫃公司揭露ESG相關資訊、推動ESG責任投資、發展可持續發展債卷市場,引導金融業及企業重視氣候變遷風險管理,同時鼓勵金融機構支援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如綠色運輸、綠建築、綠色製造)。同樣的,何謂「永續」,也是缺乏明確的判定準則。

其實,不應該讓里山離我們這麼遠

2010 年於日本名古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1 ,提出了「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與「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兩項重大的決議。其中「里山倡議」意旨希望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按照自然過程(natural processes)維持、開發社會經濟活動(包括農業與林業),塑建人類與自然的正面關係2

「里山」satoyama)一詞也隨著這次在日本召開的大會增加了知名度,但事實上「里山」不是新名詞,而是日本農村文化中尊重自然運行的精神,並沒有指某個特定的地點,也沒有限定的地景,更不是專指與某種農業型態相關的環境條件。只要當地的鄉村,以環境為思考的基本面,經濟發展要顧慮到生態環境,社會發展要配合生態環境,甚至在生活面也是,就可以是里山。

總量管制 產業轉型 這世代無可迴避的現實與責任!

<!/*#############################*/>

現在人類面臨氣候急遽變遷、生態多樣性減少、自然資源枯竭、森林等綠地大幅減少、土壤退化、生態環境與食物鏈的嚴重污染、糧食安全等多重危機,這在媒體大力放送各國日漸頻繁的乾旱、洪水、暴風雪、熱浪等未來只會更極端的極端氣候事件下,普羅大眾都已意識到人類的危機,覺得人類應該有所改變。但是民間普遍被動消極,等著別人先改變,而被賦予帶領社會改變的政府,卻仍把經濟成長率當成重要施政指標,只要有經濟成長就覺得有政績,而不管經濟成長的果實其實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其惡果,也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多重環境危機,卻由大多數人以及未來世代承擔;也不管這些多重環境危機,都是源於褐色產業在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褐色經濟模式下,規模一直放大的結果。

而當他們施政無法獲得大多數人肯定,就拿著國家的錢亂發討好人民,等於是拿著我們繳的稅來買我們的票,卻無視這個國家留給下一代的債務逐日高築!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問。聖邪門

我躺在地上,望著藍藍天空,四周低沉的引擎聲、人聲,像流水般潺潺流過,老實說,那感覺還不錯。在這座高速發展的水泥叢林裡,一座座高聳入雲的鋼筋水泥建築,封控了我們的視線,想要好好看著藍天,得躺平了來看,像個井底蛙般。

曾有個精通動植物與原住民文史地理的生態學者跟我說,許多人崇拜水泥,把堅固的鋼筋水泥建築、平整硬實的混凝土鋪面,視為進步象徵;長著雜草的綠地,則是一文不值。在他們眼中,水泥實可封聖,稱之為"Saint Cement",並不為過。

Saint Cement,意譯聖水泥,音譯聖邪門。聖邪門,這名詞好像也可拿來形容許多受到人們崇拜、卻帶著邪門的玩意兒,真是有點邪門。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總量管制,地球會希望年底與明年候選人提出來的政見

我國廢棄物問題嚴峻,日趨頻仍的廢棄物、廢土非法處置事件,象徵著合適的最終處置場址難覓、環境涵容廢棄物能力已趨於飽和、維護人類生存基礎的生態環境已退無可退的事實。因此,除了環團一再呼籲政府應支持民間版《資源永續管理法》草案的立法,儘速採取廢棄物總量管制手段,加強資源節約使用、明智運用與循環利用,透過源頭管理避免廢棄物產生以外1 ;近來立法院預算中心也發出警訊,指出全國垃圾掩埋場容量只剩9.74%的事實,呼籲政府應力推零廢棄,「應加強廢棄物源頭減量、分類回收措施,並規劃長程垃圾處理政策,邁向資源循環零廢棄目標。」2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社會: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