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循環利用

焚化爐穩賺不賠 空污毒渣大眾承擔 國家還加碼變相補貼?環團籲應即停止適用促參獎勵

日期: 
2025/03/18 (週二)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多年來環境部容許各級政府機關得適用促參法鼓勵焚化爐設置營運,讓寡佔暴利的焚化爐業者得享五年免稅(高達上億元!)及其他賦稅減免與補貼,業者受惠金額遠高於政府每年用於推動源頭減量的經費。焚化爐會產生空污及毒渣,影響人民健康和造成生態環境負荷,業者不僅穩賺不賠,國家還變相高額補貼!這樣的不公不義,必須儘速懸崖勒馬,18個環團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希望財政部與環境部能負起責任,修正《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重大公共建設範圍》,立即停止焚化爐適用促參法的各項獎勵補助與免稅,別讓政府再亂花公帑,而是將納稅錢用於鼓勵垃圾源頭減量及循環利用,才是正辦。

解決垃圾山的最後一塊拼圖 不是新蓋焚化爐──民間呼籲彭部長 落實資源循環零廢棄 公開承諾不支持興建焚化廠

日期: 
2024/12/06 (週五)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全台53座垃圾山問題受到社會矚目,環境部長彭啟明宣示兩年內解決垃圾山問題,並在視察南投草屯垃圾山時表態支持縣府蓋焚化廠,「完成全台最後一塊拼圖」。他還說:「我們不能只要台積電,卻不要一個焚化廠 。」到澎湖視察時也表態「尊重」澎湖縣府打算設置焚化爐的構想。當年被民間社會集體否決的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已快被高歌循環經濟的政府實現,實為可悲。為此,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名間鄉反焚化爐自救會與名間鄉及其鄰近鄉鎮居民以及澎湖公民,偕請立法委員林淑芬召開記者會指出,蓋焚化爐解決垃圾問題是飲鴆止渴,會產生更多更難解決的有害飛灰與底渣;而全台最後一塊拼圖,應該是政府近十年來執行不力的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才對。只要做好廚餘以及塑膠的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與循環利用,南投與澎湖外運垃圾可大減,全台各焚化爐餘裕量能也可增加,根本不須再蓋焚化爐。

經濟: 

可燃廢棄物的種類及它們的去處 —— 塑、橡膠及織品纖維

這三類材質大部份是人造高分子,少部份是利用自然界高分子製成,算是親戚,可一起來檢視它們的可能去處。誠如前述,我國的塑膠生產與消費規模龐大,因此也造就一批強大的再生業者,根據環境部「資源再利用管理資訊系統」,收受這三類材質廢棄物來製造再生料的再利用機構,總共有460家,其中收廢塑膠的有425家(每年量能總計達211.5萬噸),收廢橡膠的有40家(總體量能達22.67萬噸/年),收廢人造纖維的有18家(每年量能總共約4.2萬噸),收紡織殘料的有6家(每年量能總共為9.2千噸)。

可燃廢棄物的種類及它們的去處 —— 木材類

木材看來很單純,但和其他廢棄物一樣,前頭加個「廢」字,就不見得單純。產生廢木材的部門很多,但其再利用管理方式卻沒有納進環境部主管的《共通性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中,而是散落在各部會的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中,隱隱透露著不單純。

好的木製家具,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二手品賣出;不堪用者,也可以裁切成板材,用來製作新的木製品;或者破碎成木屑,再加膠合劑,高溫壓製成板材。這樣的再利用機構,目前有16家,整體量能是每年約7.7萬噸。相對地,廢木材的事廢申報產生量,每年就有12.8萬噸,而且申報產生量並非全部的產生量,所以還是有些廢木材,在破碎成木屑後,拿去當其他用途。

氣候與能源: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