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循環利用

看我手指一點、點垃圾成燃料 —— 台灣 SRF 製造與使用情況

哪些機構在製造SRF?

在垃圾市場榮景所產生的動力以及一連串政策誘因下,許多本來就在收這些SRF料源的廢棄物清除機構或再利用機構,紛紛投資或轉型為SRF製造廠。

據業界人士C的觀察,這些投入SRF製造廠的業者大多數是中小型業者,普遍缺乏製程規劃能力,即使政府有制定《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供他們設廠參考,也無多大幫助。加上近年來地方環保局人員素質退步,看不出他們規劃的問題,或為解決掩埋場上堆置的垃圾,而盡量通過審查,卻無力監督。他說,這些業者有的守法意識並不堅強,且有些小聰明,時日一久,可能開始鑽漏洞,比如摻雜有害廢棄物或不適燃廢棄物,卻因為掌握了配比而有辦法符合SRF品質標準,或透過逃漏流向申報方式亂收亂丟亂燒,畢竟產源也有許多中小規模業者甚至地下工廠,不見得要申報流向,或可能跟著逃漏申報,或亂申報。

氣候與能源: 

SRF/RDF的前世今生 —— 可燃廢棄物的種類及它們的去處

SRF的料源

《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雖然自2020年至今已經修改四次,但其容許做為SRF料源的廢棄物種類,變動不算大。故我們以現行規範中的SRF料源,進行探討。

目前容許做為SRF料源的廢棄物種類,可分成塑膠類、橡膠類、紙類、木材類、織品纖維類、其他生物質類、垃圾等七大類,再依廢棄物代碼,又可分成二十四種。其中垃圾一類,包括:事業活動產生之一般性垃圾(D-1801)、一般垃圾(H-0001)、事業員工生活垃圾(H-0002)等三種,由於成份複雜、分選困難,並非SRF製造廠的收受對象,也非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當初規劃SRF政策所考量的重點。目前垃圾的燃料化,只有雲林有將其垃圾透過MBT(機械生物處理)設備進行乾化破碎篩分處理,將可燃部份製成燃料棒送台塑石化六輕廠區的循環式流體化鍋爐當輔助燃料;花蓮則是將其垃圾送台泥和平廠的氣化爐,熱裂解產生可燃氣體送入水泥窯的預熱段。

塑膠(苦?寵?)兒流浪記 —— 台灣塑膠物質流

台灣雖然是個蕞爾小島,沒有多少化石燃料礦產,卻是個石化王國,同時扮演著塑膠加害國與受害國的角色: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塑膠料或者是廢塑膠,生產成塑膠料或塑膠品,然後再大量出口。根據環境部粗略的物質流盤點,2022年台灣國內產業為了生產製造、銷售販賣及使用塑膠料/品,從國外進口982.1萬噸的原油、136.2萬噸的塑膠料、24萬噸可再生的廢塑膠(以「產業用料」1名義進口),以及58萬噸的塑膠製品,加上從國內回收的廢塑膠104萬噸,總共吸納了1304.3萬噸來自世界各地、處於塑膠不同生命週期的物料或物品。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