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循環利用

SRF/RDF的前世今生 —— 可燃廢棄物的種類及它們的去處

SRF的料源

《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雖然自2020年至今已經修改四次,但其容許做為SRF料源的廢棄物種類,變動不算大。故我們以現行規範中的SRF料源,進行探討。

目前容許做為SRF料源的廢棄物種類,可分成塑膠類、橡膠類、紙類、木材類、織品纖維類、其他生物質類、垃圾等七大類,再依廢棄物代碼,又可分成二十四種。其中垃圾一類,包括:事業活動產生之一般性垃圾(D-1801)、一般垃圾(H-0001)、事業員工生活垃圾(H-0002)等三種,由於成份複雜、分選困難,並非SRF製造廠的收受對象,也非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當初規劃SRF政策所考量的重點。目前垃圾的燃料化,只有雲林有將其垃圾透過MBT(機械生物處理)設備進行乾化破碎篩分處理,將可燃部份製成燃料棒送台塑石化六輕廠區的循環式流體化鍋爐當輔助燃料;花蓮則是將其垃圾送台泥和平廠的氣化爐,熱裂解產生可燃氣體送入水泥窯的預熱段。

塑膠(苦?寵?)兒流浪記 —— 台灣塑膠物質流

台灣雖然是個蕞爾小島,沒有多少化石燃料礦產,卻是個石化王國,同時扮演著塑膠加害國與受害國的角色: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塑膠料或者是廢塑膠,生產成塑膠料或塑膠品,然後再大量出口。根據環境部粗略的物質流盤點,2022年台灣國內產業為了生產製造、銷售販賣及使用塑膠料/品,從國外進口982.1萬噸的原油、136.2萬噸的塑膠料、24萬噸可再生的廢塑膠(以「產業用料」1名義進口),以及58萬噸的塑膠製品,加上從國內回收的廢塑膠104萬噸,總共吸納了1304.3萬噸來自世界各地、處於塑膠不同生命週期的物料或物品。

請環境部大力推源頭減量與循環利用 不要再把心力放在末端焚化與SRF!

日期: 
2024/06/07 (週五)

【看守台灣協會新聞稿】

把資源燃燒破壞掉 排放有害物質 延續線性經濟規模 是循環經濟?

據報導,日前(6/6)環境部長彭啟明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上,針對垃圾在部份縣市掩埋場上堆積成山,從2018年的21萬噸成長到2023年底的84萬噸,六年增加4倍的嚴峻問題表示,「目前全國有24座焚化廠正在升級整備,預計每年可處理廢棄物總量能約650萬噸,加上正在興建的5座,預計2027年29廠總處理量能可達每年700萬噸,最快2036年可將這84萬噸暫置垃圾完全去化。」「因此針對短中長程規畫,彭啟明指出,短程將協調各縣市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的廢棄物循環;中程則提升焚化爐處理量能,預計2027年總處理量達每年700萬噸;長程則在今年底推出「資源循環法」草案,讓廢棄物轉廢為能。」1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