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利用
可燃廢棄物的種類及它們的去處 —— 塑、橡膠及織品纖維
這三類材質大部份是人造高分子,少部份是利用自然界高分子製成,算是親戚,可一起來檢視它們的可能去處。誠如前述,我國的塑膠生產與消費規模龐大,因此也造就一批強大的再生業者,根據環境部「資源再利用管理資訊系統」,收受這三類材質廢棄物來製造再生料的再利用機構,總共有460家,其中收廢塑膠的有425家(每年量能總計達211.5萬噸),收廢橡膠的有40家(總體量能達22.67萬噸/年),收廢人造纖維的有18家(每年量能總共約4.2萬噸),收紡織殘料的有6家(每年量能總共為9.2千噸)。
可燃廢棄物的種類及它們的去處 —— 木材類
木材看來很單純,但和其他廢棄物一樣,前頭加個「廢」字,就不見得單純。產生廢木材的部門很多,但其再利用管理方式卻沒有納進環境部主管的《共通性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中,而是散落在各部會的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中,隱隱透露著不單純。
好的木製家具,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二手品賣出;不堪用者,也可以裁切成板材,用來製作新的木製品;或者破碎成木屑,再加膠合劑,高溫壓製成板材。這樣的再利用機構,目前有16家,整體量能是每年約7.7萬噸。相對地,廢木材的事廢申報產生量,每年就有12.8萬噸,而且申報產生量並非全部的產生量,所以還是有些廢木材,在破碎成木屑後,拿去當其他用途。
可燃廢棄物的種類及它們的去處 —— 生物質
代碼為D-0102的植物性廢渣,到底來自何處?它們是什麼東西?是咖啡渣、茶葉渣、豆渣、果菜市場殘渣、餐飲業生廚餘、椰子殼?為何它們沒有被送去堆肥場?缺乏適當收集體系還是缺乏足夠設施?把這些變成SRF料源,會不會抑制這些植物性廢渣的肥料化或能資源化(厭氧醱酵產生沼氣發電之虞,還有沼渣沼液可當肥料)?
如果這一年一萬多噸來自事業的植物性廢渣,可以堆成肥或養黑水虻,不但可以減輕垃圾處理負擔,也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降低化肥使用、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等多種益處。這些處理方式的優先順位應該遠高於SRF與焚化,應該受到更大的鼓勵與正視。
推動廢棄物燃料化的政策搖籃 —— 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
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
這份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是供SRF製造廠依循,其列為《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審查作業參考指引》的附件四,而《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審查作業參考指引》是環境部依廢清法31條授權訂定,供各縣市政府審查廢清書時依循。也就是環境部透過縣市政府審查廢清書的程序,間接規範SRF製造廠。
第一版的《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是於2020年4月7日訂定,主要內容為(一)指引SRF製造業者選用設備及各設備的使用目的;(二)SRF品質標準及品質管理方式;(三)得做為SRF料源的廢棄物種類。
初版的SRF品質標準,主要參考歐盟SRF品質標準 (EN 15359)訂定,但未如EN15359將SRF品質分為五級,而是採淨熱值第4級、氯含量第5級及汞含量第5級(0.5mg/MJ(ar)=5mg/kg)訂定標準值;另參考韓國環境部SRF品質標準訂定鉛含量及鎘含量標準值。(表9)
推動廢棄物燃料化的政策搖籃 ——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2017年10月,政府為鼓勵金融業投資或融資時必須考慮到對環境面的影響,而仿效歐盟的《永續金融分類標準》,由金管會推出第一版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鼓勵金融機構簽署「自願性綠色投融資準則」,發展綠色債卷,同時鼓勵放款給綠能產業。這原本是個不錯的政策,但由於方案中缺乏對何謂「綠色」的明確定義,加上廢棄物能被當成再生能源,而成為鼓舞廢棄物焚化或燃料化的幫凶。
2020年8月,金管會續推出第二版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將第一版只著重在環境面的投融資決策,擴大到永續層面,也就是要看公司的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的表現。因此這版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強化要求金融機構及上市櫃公司揭露ESG相關資訊、推動ESG責任投資、發展可持續發展債卷市場,引導金融業及企業重視氣候變遷風險管理,同時鼓勵金融機構支援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如綠色運輸、綠建築、綠色製造)。同樣的,何謂「永續」,也是缺乏明確的判定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