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社區大學

將里山精神融入惡地治理的借鏡 —— 義大利歐洽爾山谷及台灣的十八羅漢山

惡地普遍被認為是不利開發的不毛之地,國內外皆然。然而,在義大利的歐爾洽山谷(Val’d Orcia),當地地政府與居民卻是共同協力,將惡地地景與農業文化地景結合,帶入現代化的治理模式,走出惡地新風貌。

歐爾洽山谷為於義大利中部托斯卡尼(Tuscany)大區中的西恩納省(Provinceof Sienna )。幾百萬年的造山運動,加乘地表風化作用,讓該地充滿了較為低矮,外型圓鈍的泥岩山丘,義大利稱此種地形為 Biancane。歷史上,托斯卡尼大區即為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皮恩扎(Pienza)市鎮即充滿文藝復興建築的代表城鎮,於 1996 年率先成為在西恩納省中申請世界遺產成功的市鎮。

龍崎牛埔惡地地質公園及周邊環境觀察記錄

前言

因為掩埋場議題而進入這個地方從環評資料及公部門提供的資訊,對於我在現場看到的,有著極大的認知差距,例如說這裡是不毛之地,但我卻看到一片山林及泥岩惡地地景的層層交疊;說這裡動物稀少,但我卻在這裡聽到非常多的鳥叫及大冠鷲固定族群的出現;說牛埔溪是野溪常乾旱沒水,但我查看各種地圖都可見牛埔溪名稱,也見旱季有些地方仍然常態有水;說泥岩不透水不會有縫隙,但現場看到泥岩、砂岩層層堆疊紋理及大地活動抬升成各種角度,也看見不同縫隙;說龍船斷層不被列在活動斷層,在這裡卻看到公路、擋土牆持續的龜裂、位移、損毀,相對地質穩定性存在巨大的隱憂,所以開始本觀察記錄,以一位公民的視角,透過實際觀察、查詢資料、比對驗證,以凸顯問題及轉換資料於現地,讓大眾看得出來,聽得懂實質現象是什麼,藉此呈現,發現的疑問及有待學界進一步去深入研究的問題,後續亦朝向地質公園解說教育的應用教材進行累積。

特定議題: 

牛埔當地友善農耕方式與生態調查成果分享

農業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衝突

過去人類為了更大量的農耕收成逐步開發自然環境,與原來生存在自然環境的野生動物產生衝突,過度使用農藥、化肥等,也讓野生動物棲地受到破壞,更甚是工業開發的關係,導致許多淺山自然環境遭到大面積不可逆的破壞。而近年越來越多農友以友善耕作的方式生產農作物,降低或停止農藥的使用,利用人工除草、生物防治1等方式達到作物足以收成的狀況。

聯合公民團體領導政府


當多數立法委員已被政黨綁架而不顧人民死活,當多數議員與縣市政府成為利益共同體,當地方檢察署可以對人民提告案件無限期拖拉,當法院可以被暗黑勢力主導何時判決與如何判決時;如果台灣還算民主社會,人民主人還有甚麼辦法可以挽救這個我們聘僱的政府不會成為奴役人民的黑道組織?洪仲丘枉死事件,只有人民展現隨時可以罷黜總統的決心、人氣和能力,才足以改革國防與司法體系,而不會被總統、行政院部會及媒體打手繼續愚弄。

遊行訴求、靜坐抗議、不服從運動真的還不夠,去年12月22日台東縣重新環評通過美麗灣渡假村案後,我深刻反省自己在台東二十年的環保運動及社區大學推動公民社會經驗,認為我們所提供的科學報告只是被那群政客和行政官僚選擇性使用,媒體發聲的作用通常很有限,而群眾運動總有冷卻的時候。

別坐令終身學習 沒體系效能

報載新任教育部長蔣偉寧過去曾有成功推動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整合橋梁管理系統,並將終身學習列為優先要推動的八件事之一,令人期待。聯合國將1996年定為終身學習年,10年後,本校第三屆校友柴松林教授以「內在的財富,最好的投資」呼籲政府實踐終身學習體系。但眼見歐、美、日及鄰近的韓國都已成了終身學習大國,我國仍原地踏步,甚至在國民黨重新執政的四年還倒退,希望藉由新部長的理想性、改革性及整合能力,為我國建立可長可久的終身學習體系,有效提升我國內在財富。

聯合國終身學習體系打破工業革命後的「學齡時期」與「工作時期」界限,因應新時代,提出學習如何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裨益於人群的生活之四原則。柴教授指出「教育是被動的、有階段的;學習是主動的,是跨越時空的。」但我國升學主義盛行多年,很多成人在學校畢業後即不願再學習,又逼迫孩子填鴨式學習、「不要輸在起跑點」。原本應是快樂主動學習的學齡時期,變成被動的壓抑式教育。建構式數學教育推動者黃武雄教授為了打破升學主義,在1994年發起 教育改革,並在1998年推動成立文山社區大學,希望以民間為主體來推動終身學習,一方面強調促成學習者的主動學習,同時達到解放知識、建構公民社會的多 層意義,頗吻合聯合國終身學習體系的概念;二方面也期待成人不再強迫孩子們學習,緩解科舉制度與升學主義的跨世代惡性循環。

建議行政院推動社區固本專案

台灣的環保運動從1970年代開始萌芽到現在,政府部門的公害防治、生態保育單位從無到有,運作二十多年下來,髒亂、污染、濫墾、濫建、濫綠美化、水土災害、生態破壞還是持續。如何解套呢?在此提議行政院繼社區六星計畫之後,推動社區固本專案。

台灣已幾乎成為都市化社會的此時,絕大部分台灣中老年人仍有部落、農村、老街、眷村的情感認同,青壯年仍可感受到父母、祖父母的故鄉情。基於這樣的情感經驗,開始有人緬懷、搶救傳統社區,1995年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社區總體營造算是吹響號角。但儘管不捨莊園瓦解,人們仍很少把社區營造當回事,也不知如何挽救這種「故鄉失落感」,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地震讓許多朋友投入災後的社區重建,並大規模探索社區營造的操作方式。阿扁總統第一屆任內,文建會仿九二一地震重建模式,在北、中、南、東成立社區培力中心,三年多來的”做中學”,已讓社區「總體」營造不再止於理論,還有具體可行的實踐辦法。這群超過二百個社區的草根工作者於今年七月十六日成立台灣社造聯盟,接櫫社區主義、在地優先,算是台灣社造十年後的另一個開始。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社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