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團體要求淘汰「永生之毒」保護女性及其他脆弱族群
【跨國團體聯合新聞稿】

多個跨越國境、領域的民間團體,選擇在世界環境日前數日,齊聲呼籲全球各國禁用全氟及多氟的烷化物(PFAS)。PFAS又稱為「永久化學物質」,這類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相當難以分解,會在人體及野生動物中累積,導致不利的健康影響。
【跨國團體聯合新聞稿】
多個跨越國境、領域的民間團體,選擇在世界環境日前數日,齊聲呼籲全球各國禁用全氟及多氟的烷化物(PFAS)。PFAS又稱為「永久化學物質」,這類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相當難以分解,會在人體及野生動物中累積,導致不利的健康影響。
1981年的一月,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West Virginia)的帕克斯堡(Parkersburg),年輕的蘇•貝利(Sue Bailey)生下了一名男嬰。該名男嬰的臉部嚴重變形,他只有一個鼻孔,右眼整個向右下偏移,鋸齒狀的眼瞼,而瞳孔是鑰匙孔的形狀。當時接生的醫生對可憐的蘇說:「這個孩子可能活不過今晚。」而這個男孩卻奇蹟般的活了下來,他是威廉•貝利(William Bailey),也以巴奇•貝利(Bucky Bailey)這個名字為世人所知。為了能活著長大,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令人痛苦不堪的手術,如今(2021年)他已年入40,不但結婚而且養育了兩個健康的孩子。巴奇目前致力於以自身和他的家鄉帕克斯堡的故事為警訊,向世人揭露全氟烷化物一旦流入環境中累積,會對生態及人體健康造成多麼可怕的浩劫。
苗栗縣造橋鄉龍昇村的農民,為了保護家園,免受不當選址、刻意規避環評並得到苗栗縣府護航的坤輿掩埋場污染,長年來團結抗議阻擋該掩埋場的試運轉。
然而,村民不僅無法透過苗栗縣府取得公平正義,二十年來更備受黑道暴力威脅恐嚇。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台灣2019年事業廢棄物申報產生量約1,984萬公噸(不含剩餘土石方、污染土壤),其中88.5%來自工業。事業廢棄物高達84%以再利用方式處理,廢棄物搖身一變為產品,其中卻有不明數量循環到農地與魚塭,日積月累下,一步步蠶食我國乾淨土壤、糧食生產用地,危及食安!為此,時代力量陳椒華委員與環保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討論政府應如何補破網,避免我國事業廢棄物管理走向失控懸崖!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台灣人民生日快樂——高4.2米
台南社區大學、看守台灣協會與立委陳椒華、林淑芬今天(4/27)召開記者會,並以台南後壁玉米田的照片諷刺,台南市長黃偉哲、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要請全民吃蛋糕了。
這鉻蛋糕產地在台南市後壁區嘉田里嘉安段。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說,2019年9月不知情農民租用這塊地並整地種植玉米,結果生長狀況極差。後經台南社大調查發現,該農地有多處土壤呈灰白色,現地明顯可看到鉻含量很高的不銹鋼爐碴,其粉末已混入土壤,經XRF快篩檢測發現,土壤中鉻含量越高,玉米株死亡率越高。
清晨的小高,冷冷清清,雅緻乾淨的街道,卻乏人跡。雙葉屋旅館一樓的廊壁上,展示著311複合式災難發生當時的數張相片,有因為地震而倒塌的建築,因海嘯而泡水的街道與車子,因輻射污染而穿戴輻射防護衣的人們;在另一面的牆壁上則貼著當地居民(包括旅館老闆自己)檢測的輻射污染地圖,每年更新。旅館隔壁的店面雖然還關著,但透過落地玻璃門,可見其內放置著一個移動式立地木製招牌,上面寫著「小高復興設計中心」。居民渴望家鄉重生的期待,隱然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