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食品安全

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應禁用PVC

毒起雲劑事件牽連層面之廣泛令人心驚,過去數十年來國人不知透過各式各樣的飲品與保健食品吃下了多少DEHP塑化劑。然而,國人暴露於 塑化劑的途徑,除了 這種毒起雲劑外,另一個相當重要的來源是以PVC製造的食品包裝(如保鮮膜)以及醫療用品(如點滴管、點滴袋)。要杜絕有害身體健康、影響生殖與發育的有 毒塑化劑,禁止PVC材質用於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是勢必要採取的手段之一。

由於保鮮膜、點滴管、點滴袋等產品的材質必須柔軟可撓,若以PVC製造,必須添加大量的塑化劑,才能使硬梆梆的PVC塑膠變得柔軟,通 常其添加量可高達 30-70%;加上塑化劑分子小,在常溫下為油性液體,不與PVC分子行化學鍵結,因此很容易滲出,而污染與之接觸的食物或醫療流體,尤其當所接觸的食物 油脂含量高時。

環境與健康: 

從DEHP汙染飲品案看我國的毒化物管理

昱伸香料公司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裡違法加入塑化劑DEHP事件,由於牽連到眾多廠商的運動飲料與果汁,且時日長久,對大眾健康的影響不下於當年中國毒奶粉事件。對於這起驚動社會的違法事件,固然要感謝衛生署楊姓檢驗員的警覺心夠,但也可從中探討我國的毒化物管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而造成 環保署等環保主管機關竟未能及早發覺這起違法事件。

環境與健康: 

公民投票法,真的該修了!

自從澎湖舉辦公民投票,結果是「反對興建賭場」,真正的民意才被大家見識到。而在之前的媒體報導、官方說明、政客發言、民意調查,幾乎是一面倒地誤導大眾,澎湖人是「支持發展博弈產業」。由此可見,外在的假象和內部的真意,有多大的落差!所以代議政治在有重大爭議性的議題上,一二個人在台面上的意見,不能等同於「大家的意見」!即使他是縣長、議長、立法委員,也無法「全權代表」民意,只有公民投票才能表達真正的意見。

這次「美國牛事件」,政府官員在尚未進行民意溝通前,就貿然簽下「美牛輸台議定書」,以致引起全國軒然大波。對於不善或不願跟民眾溝通的決策者,他的決策一定會受到質疑和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越來越不信賴政治人物可以給人民帶來幸福,提升生活品質。

對於政府一廂情願的自我感覺良好,為人民做出決定,但卻不再傾聽人民的聲音,這是非常危險的事!一般民眾都瞭解絞肉和內臟可能帶來的高風險,為何簽約決策者卻不能理解台灣風險會增高多少?環境污染、人民健康、健保支出能承擔多少?當決策者不敢去和美國要求重啟談判,人民只好由「公民投票」來行使最高的民權。

環境與健康: 
社會: 

漠視台灣民眾的感受,美國贏了什麼?

立法院預計本週(編註:指2009.12.27~12.31)進行《食品衛生管理法》的政黨協商,有可能通過黃義交版本或民進黨版本來限制美國牛肉風險部位的進口,由於可能違反台美牛肉議定書的內容,對此,美方與馬政府都極其緊張。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日前在外交部的記者會表示,有關美國牛肉進口議題,立法院的「修法」,不論任何版本,均有違反議定書而遭到美方報復的風險。蘇起甚至警告,「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風險」,如果明顯違反議定書,會有三個可能後果:「衝擊台美經濟關係」、「衝擊台美非經濟關係」、「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國際支持度下降」;而他無法預料美方的思考決定。

好一句「他無法預料美方的思考決定!」蘇秘書長說,「台灣現在是三大之間難為小」,如果與美、日、中其中一個鬧翻,「其他兩個恐怕也不會理你」。聽到國安會秘書長發出這樣的聲音,我深深感受到身為亞細亞孤兒的無奈心聲!根據蘇秘書長的說法,台灣如果得罪美、日、中任何一方,就等於同時得罪三方。在這樣的外交情境之下,台灣與美、日、中任何一個強權進行雙邊談判時,只要對方以報復做為威脅,台灣能不屈服嗎?

環境與健康: 
經濟: 

低標整治 毒魚將再現

日期: 
2008/12/22 (週一)

【世界最嚴重的污染 VS世界最草率的整治方案】

受戴奧辛、汞及五氯酚嚴重污染、污染管制區面積廣達36公頃的中石化安順場址(原台鹼安順廠),在經過多年的污染調查後,被司法判定為污染行為人但深表不服的中石化公司終於提出污染整治計畫,刻正由台南市環保局審查中。

由於該場址污染情況複雜,根據該整治計畫書表示「在國際間亦是相當棘手的問題」,然而其規劃的整治方法卻是相當粗糙,荒謬的是,竟有幾位審查委員已對該計畫草案表達支持,使附近居民與關心的環保團體深表憂慮,為免其草率通過而造成二次污染,遺害萬年,綠色陣線協會、看守台灣協會以及中石化安順場址附近居民代表於12月22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希望審查委員能夠審慎把關。

中石化安順場址可約略分成原廠區(15.46公頃,分成五氯酚工廠區與鹼氯工廠區)、單一植被區(4.72公頃)、二等九號道路東側草叢區(1.57公頃,但應為2.76公頃)、以及海水貯存池(14.24公頃)。

毒奶粉與毒油

今年最勁爆的消費事件,無疑就是中國大陸生產的毒奶粉,內含三聚氰胺,令人退避三尺,不敢輕碰。不單單是奶粉下架,就連麵包、餅乾、珍珠奶茶,銷路一落千丈,很多人怨嘆:「以前我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了?!」

食品添加物,有其一定的規範。供人食用,更加嚴格管控。若要以肉身來做實驗,即使付給萬千的代價,應該也沒人敢輕易嘗試有毒有害之物!台灣人非常注重身體保健,尤其對小孩子,大家都是心肝寶貝,不捨傷害。而三聚氰胺這種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奶粉中之物,就是因為不肖商人要賺黑心錢,罔顧別人的生命安全,橫著良心添加進去,怎不令人氣憤!雖然中共海協會來函道歉,未來如何阻斷黑心產品之路,仍要加一把勁,以預防替代事後危險所付出的代價。

在1979年,當時台灣的環保和消費意識,幾乎是蠻荒時期,卻發生了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在中部一家米糠油的工廠(彰化油脂),在製造過程中,以多氯聯苯當熱媒,由於熱煤管破一小洞,使得管子內的多氯聯苯滲漏到米糠油中,污染了油脂。當時沒人知道有污染,在中部地區很多人都買米糠油來燒菜,以致事發之後,方知至少兩千多人受到毒害。受害人的症狀和日本的多氯聯苯中毒,如出一轍,化驗之後證明是多氯聯苯。

環境與健康: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