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文化轉型

其實,不應該讓里山離我們這麼遠

2010 年於日本名古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1 ,提出了「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與「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兩項重大的決議。其中「里山倡議」意旨希望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按照自然過程(natural processes)維持、開發社會經濟活動(包括農業與林業),塑建人類與自然的正面關係2

「里山」satoyama)一詞也隨著這次在日本召開的大會增加了知名度,但事實上「里山」不是新名詞,而是日本農村文化中尊重自然運行的精神,並沒有指某個特定的地點,也沒有限定的地景,更不是專指與某種農業型態相關的環境條件。只要當地的鄉村,以環境為思考的基本面,經濟發展要顧慮到生態環境,社會發展要配合生態環境,甚至在生活面也是,就可以是里山。

打破平板塑膠容器回收困境

打破平板塑膠容器回收困境

上市場買菜,是現代人的日常;而常常隨著大包小包食物帶回家的,除了塑膠袋之外,還有許多用來盛裝生鮮食品、被歸類為「平板容器」的塑膠托盤與包裝盒。在越來越多人口往都市集中、都市持續擴張蔓延的現況下,食物從農場到餐桌的距離拉遠、環節變多,要避免不用這些平板塑膠容器,對商家而言並非易事;然而,這些不容易從源頭減量、應該要大力回收的平板塑膠容器,其回收率卻遠低於最該從源頭減量、常常用於盛裝不必要飲品(瓶裝水與含糖飲料)的塑膠容器「寶特瓶」!儘管我們在櫃台付款把這些盛裝著食品或飲料的塑膠容器帶回家時,都已付出一筆用於其「回收清除處理」的資源回收費用,平板塑膠容器和寶特瓶廢棄後的身價與命運卻大有不同。

義大利泥岩惡地的保育

義大利對地質遺產的保護活動與法源

長遠的歷史奠定了義大利人民與土地的關聯性,也發展了與惡地的互動性。然而,這種脆弱又極具特色的惡地景觀,是否有相關的法源或經營管理模式,可以加以保護或永續利用呢?

義大利保護地質遺產的相關活動,一開始是由上而下的基礎執行,由政府單位開始植入保育理念,制定相關法規。最早帶入保護美學與歷史價值理念的法律,為1939年6月1號的第1089號法。接著為在1939年6月29日訂定、旨在「保護自然之美」的第1497號法,以及為落實第1497號法而於1940年6月3日制定的第1357號皇家令(Royal Decree),該子法賦予了考古主管機關(Archaeological Supervisory Authorities)執行保護環境之美的任務。然而,至今為止,規劃的清查和保護行動都還沒有落實。1

城市綠廊,希望年底候選人可以來提出的環保政見

背景為中興新村街景,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7/%E4%B8%AD%E8%88%88%E6%96%B0%E6%9D%91%E8%A1%97%E6%99%AF.jpg

環境與健康: 
社會: 

廢棄物未細分類回收就送焚化爐,我心不安——怎堪違反環境倫理的焚化爐成為台灣常態!

20220606-01.jpg
臺東市東海國宅社區廢棄物細分類回收站分20類

二十三年前,我擔任台東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主任時,兼任台東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評估臺東縣焚化爐時,聽聞環保署焚化爐興建工程處的說明,一時以為焚化爐可處理大量垃圾,又可發電,堪稱環保設施。但經過一番認識,除了戴奧辛疑慮外,最讓我不解的是,明明應該宣導簡樸生活、從源頭減量、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但焚化爐一啟用,要滿足每天三百噸的垃圾量,不是鼓勵製造垃圾嗎?但2000年8月3日第四次環評會議,臺東縣政府不讓反對焚化爐的臺東市賴坤成市長與焚化爐所在地的反焚化爐代表參加,我要求緩議也不成下,表決通過興建。接著承諾反對興建焚化爐到底的參選人徐慶元在當選後,於2002年5月初,竟然毀諾動工。到底焚化爐有多大的好處,竟然讓環保署與台東縣二十多年來的歷任縣長樂此不疲?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文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