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文化轉型

淺談台灣的永續發展之道


台灣甚至全球當今的環境問題乃根源於不當的經濟模式、不當的產業以及不當的價值觀。因此要解決環境問題,讓人類得以永續發展,不能不面對這些根本問題。這三個根源互為因果,彼此強化,因此盤根錯節,要立即解決實非容易,不過現在不開始去做,則永遠解決不了。永續發展,每個人都有責任,但政府在這之中扮演著 重要的角色。以下謹就目前永續發展的問題根源以及政府職責稍作剖析。

1. 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經濟模式、生產有毒有害產品的產業
首先,是資本主義所帶來的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金錢原本是促進人類分工合作以滿足需求的媒介,如今卻蛻變為福祉的本尊。「錢愈多愈好」, 促使各國各界各階層競相追逐金錢,並促使產業直線思考,忘了企業存在的目的其實是適切地滿足人類的需求,而只想要賣出愈多產品,以獲得愈多金錢,沒有市場就透過各種廣告宣傳刺激需求,卻未能理解愈多產品其實就是消耗愈多有限的資源,這樣的經濟模式注定是不永續的。而業者對於自身產業所帶來的環境傷害,也甚少思考,只要產品有利可圖,甚少業者會主動因為產品的危害而放棄,這種以利潤擺第一、社會責任再說的企業思維,加上政府的怯於管制,正是為何有些明顯應該淘汰的產品與服務, 如核能、PVC塑膠、農藥與化肥、石綿、香菸、毒品等等,一直存在我們社會,甚至主導人類的活動。

經濟: 

復耕,可以做的更好!

近幾個月,糧食安全議題正夯。二月間,農委會為了因應全球農糧危機,終於決定要讓休耕地復活,鼓勵國內農民種植飼料玉米、雜糧與製糖甘蔗等經濟作物,面積達二十萬公頃。雖然相較於休耕補助,這項政策將讓耕 地再利用,似乎能為農民帶來新的生機,然而,農業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也並非線性的邏輯能解決。因此,我們對於農委會有更高的期望。

社會: 
經濟: 

在快速與慢速之間

最近搭乘高鐵,從台北到高雄,總共只花了100分鍾。那種剛上車坐定,就已經過了板橋快到桃園的快速感,令人讚嘆。在車廂裡拿出書來閱讀,只看半本,就到高雄了。

當速度加快之後,我們的時間就多了出來。多出來的時間,我們拿來做什麼?是使我們更悠閒?還是使我們更急促?

高鐵替我們省下時間。我們增加出來的時間可以到高雄後,從容的拜訪朋友,喝杯咖啡,談些公事,還可以去西子灣看夕陽。然而到了華燈初上,我卻想回家了。七點上車,九點就到家。匆忙的速度,要等到回家,才能放下匆忙的心情,卸下奔波,卻帶回更多的工作。我們好像更忙了!

這是一個十倍數的時代。用電話找人已經太慢了,要透過總機轉分機,那個人卻不「定」在座位上,找不到人,留話回話,等很久,浪費時間。為求快速,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手機是隨身的,隨call隨有,不管在公車上,還是在休假,彷彿隨時都找得到人,二十四小時在待命中。有時手機關機,在開機後,一連串的語音留言,什麼消息都不會漏接。工作和休息時間變得沒有界線,老板找你,客戶找你,朋友找你,有時覺得其實也沒那麼急,明天再處理也可以,但是因為有手機,大家就隨時可以找到你。話說完了,剩下就是你的事了。台灣人一天工作超過十小時,是家常便飯。

社會: 

放假就去做步道

電視上有個賣加強骨骼鈣質的藥品廣告,大意是說,如果你要去爬石階步道,兩腿酸痛無力的話,請長期服用這個保持骨頭強壯的藥。這個廣告引起許多人的共鳴,這種藥品也大賣,或許箇中原因不能只歸功於廣告行銷創意的成功,而是這個主題深深打中了登山客的心坎之痛,那就是 ─ 石階傷腳。

長期以來,我們想到步道,就想到鋪面;而且鋪面彷彿越堅固耐用,被認為越確保健康安全。只見政府到處發包工程換上花崗岩石階,常常去登山健身的朋友們,卻會因此傷身;這豈不本末倒置。很多山友聚在一起,總會抱怨石階工程不知所以,而且發現大家有個共識,就是「逃離石階」,在旁邊軟泥草地另外走出一條新的小徑,小徑總比石階受歡迎許多。

政府工程大型機具上山,運載沈重的進口石材,在原定路線外開挖施工便道,再以水泥打底穩固花崗岩石階;而遊客避走石階,另外開闢蹊徑,造成植被破壞、侵蝕坡面,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原本要透過步道去親近的山林自然生態,卻被破壞殆盡。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常常只能嘆氣,卻無能為力。

社會: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文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