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城市綠廊,希望年底候選人可以來提出的環保政見

背景為中興新村街景,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7/%E4%B8%AD%E8%88%88%E6%96%B0%E6%9D%91%E8%A1%97%E6%99%AF.jpg

日前有事前往土城,行前打開谷歌地圖了解從住家到目的地的路徑,只見搭捷運路線需要55分鐘!由於捷運路線先是循著新店溪然後再沿著大漢溪抵達土城,行駛距離大約是24公里;然而兩點之間直線距離僅約十公里,且有道路貼著這直線直接抵達,若騎腳踏車,時間也大約是1小時左右。

這個發現,讓人覺得土城原來並不如印象中遙遠。只是都市化加上超高密度的人口、住宅與道路,讓沿途必須出現許多個紅綠燈,而得走走停停。加上路上超高密度的汽機車,在這樣的馬路上騎單車(機車騎士也一樣),真是貢獻了自己的肺,淨化空氣品質。

但樂愛單車加上為了一睹這條捷徑經過的市容,還是決定貢獻一下自己的肺。騎著騎著,不禁想像起這條道路貫穿的中永和,以及新北的都會地區,昔日曾經的風景。原來,中永和是新店溪流域一旁肥美的平原,曾經是農業、水運、礦場的重鎮,後來因為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所帶來的軍民、從農轉工後大量工作機會吸引了從中南部北飄的人口,於是人口迅速膨脹,尤其是1960年代開始工業化之後。1

完全沒有控制的都市化,讓肥美土壤被水泥、柏油等鋪面埋沒,農田間彎彎曲曲的小徑,成了會讓人迷路的大馬路,怡人的農田林蔭成了讓人心生壓迫的高聳建築物。新北的其他都會地區,依稀也是循著中永和的發展方式,於是都會區綠地面積,在六都中敬陪末座,只剩15.24%!2

而新北這座城市的人們,一如其他地方的居民,在資本與消費主義的教育下,多數重視富裕、便捷的物質生活,於是上世紀前半葉之前,馬路上跑的主要是兩輪、三輪腳踏車,之後則成了大量會排放廢氣的汽機車。只是這裡人口密度特高,因此交通壅塞、道路吵雜、空氣污染,即使居民隨著數十年的經濟發展而富裕起來,但居住環境則日益低落。在這種不宜居住的環境下,不憂鬱已經很了不起!

再看看整個台灣!在各地民選首長與民意代表只知討好工商團體,且樂愛炒地皮、又以為愛大興土木才是好首長的情況下,環繞在我們生活周遭的農田綠地,皆大幅退縮,原來是一片一片的怡人風景,逐漸變成七零八落的點狀分佈,瀕臨滅絕。人們必須跑更遠的路,去享受一下開闊的綠意、恬適與寧靜!而在已經習慣開車的情況下,節日成了交通超級堵塞日,而為了舒緩交通,又要開更多的馬路,或者打造更多所費不貲的捷運,甚至要貫穿群山、破壞集水區,興造直鐵或高鐵!這真是個瘋狂、愚蠢、不負責任的世代!

在人口、建物、道路高度密集的既定事實下,難道無法讓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變得更怡人嗎?其實是有的,且讓我們一起來想像一下!

既然問題之一是出在綠地面積已經太過稀少,所以首先就是要求都市綠地面積應即刻起不再縮減,並想辦法增加。一些簡單策略如:公園綠地化,除步道外不會再有水泥鋪面,步道也應採取透水鋪面。既然那麼多昂貴的房子,當然不應該為了看不順眼就這麼把它們拆了,但至少可鼓勵大樓東西晒牆面變成植生綠牆,讓爬藤從屋頂垂下或地面爬上,為城市增添自然風味。此外,善用城市中數量最多的東西──屋頂,一方便因應嚴峻氣候危機,同時貢獻宜居環境。比如說,要求所有建築要有一定比例設置太陽能板,若無法設置太陽能板者,則應該打造成綠屋頂,栽植蔬果,如此可降低建築溫度,減少冷氣用電,也可以提供居民食物來源,降低食物里程,還可以施用廚餘製作堆肥。

上述策略雖然耳熟能詳,但還是很少出現於各候選人的政見中或實際作為裡,更遑論接下來的本文重點,因為這直指造成城市生活品質低落的最大兇手,可能會妨礙到許多擁車族的便利。不過,私下以為這會是許多兒時曾經倘佯大自然的父母親或爺爺奶奶、或愛騎單車、運動的年輕人的夢想,甚至可能會為了這樣的環境放棄汽機車的擁有。希望這樣的構想,候選人與選民們可以來採用與支持!

這構想是這樣的!既然各城市道路都密密麻麻,且住宅區裡有許多本來就應該以行人為主卻變成停車為主的街道巷弄,我們難道不能從這些非主要道路中,選擇幾條出來,禁止汽機車進入(包括停車),並為之架設雙層棚架,一層可遮雨、一層可讓瓜類、百香果等植物攀爬?如此騎腳踏車、散步不用怕下雨,也因為有綠蔭而不用怕艷陽高照,渴了餓了還可以順手摘點水果來吃!同時它還可降低道路溫度,減少熱島效應,淨化空氣品質,附近社區居民與道路使用者,還有免費食物來源。

同時,由於沒有汽機車,這些街道巷弄,也可以成為兒童安全的遊憩空間,居民放鬆身心、聯絡情誼、討論公共事務或聊八卦的地方。這樣的城市綠廊可以連結主要道路旁的自行車道,進而貫穿城市的每個轄區,這樣就可有效減少汽機車的使用,改善整個城市的空氣品質。

城市綠廊的功能還不僅於此。由於不准汽機車進入,可節省大量停車空間,因此也可於接近和主要道路連接的巷口處設置有專人管理、早晚定時開放兩小時的社區細分類回收站(包括儲存空間),讓社區民眾親手做好細分類,不用追垃圾車,避免於交通壅塞時間出來丟垃圾被車撞的風險,同時清潔隊可於清晨或夜晚交通離峰期間,再到這些定點回收站把已分類好的垃圾帶回,如此不僅可提高收集效率,節省燃料,讓清潔隊員在收垃圾時不用怕被撞,不用把肺當空氣清淨機,還可節省後端分類所耗的人力、經費與能源。

另外,棚架旁若還有空間,可以把部份路面的水泥或柏油刨除,讓市民在沒有汽機車污染的環境下,種些蔬菜水果,除了可進一步增添綠意與食物來源之外,也可以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有個可健康養身、又不用走太遠的休閒活動。

城市綠廊,可以讓人騎腳踏車從景美到土城的速度,和搭捷運一樣快,不用跟在汽機車後頭吸廢氣,同時可以健身,還可讓城市中最醜陋的風景:那壅塞、吵雜、污染的汽機車,大幅減少,並增添許多綠意,讓人不那麼滯悶、煩躁或憂鬱。

其實,若真的想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道路上的汽機車應該要大幅降低,不能像現在一樣這麼擁塞。汽機車是支撐鋼鐵工業與石化工業的命脈,整個生命週期都在大量排碳,即使轉成電動車,那些車輛所需的鋼板,還是得求助於高耗能產業;而且鋰電池的生產製造與廢棄處理也會消耗不少能源。再者,這些產業又製造了不少廢棄物,鋼鐵業每年數百萬噸的爐碴,已經造成我國環境沈重的負擔。

所以如果有政治人物、企業或任何人都還持有每戶或甚至每人都要有一步車的想法,卻又高喊2050淨零排放,那真是兩面討好,低級騙術!


附註:

1漫遊中和庄-歷史圖資展」,華夏科技大學 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華夏南勢在地紮根PLUS,2021.12.24-2022.05.30。

2六都綠地覆蓋面積誰奪冠?福衛五號衛星影像精準解答!〉,城市學,202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