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農業

《2011 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台灣觀點


在糧食危機成為顯學的當今,看守世界研究中心適時地出版了《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這本書,報導糧荒最嚴重的非洲若干農業創新的案例,也輔佐以若干其他地區的實例,點出了人類永續生存的燭光。不論對開發中國家或者已開發國家,這都是足以借鏡的一本大作。

那麼,從我國的觀點,這本書帶給大家的是怎樣的啟發呢?

我國的農業情勢

台灣在糧食供應上與非洲大多數地區迥然不同。非洲約有一半的面積其人口處於相當高(>35%)的嚴重營養不良狀態;農業生產基地的條件,不論在肥料或者灌溉水也都相當嚴峻。許多農民整日的工作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進行生計農耕;若干現金作物如咖啡的生產則受到國際大廠的剝削,所得也是無幾。而台灣則與韓日的情況相同,雖然糧食自給率都不高,但是糧食供給因進口而尚稱不虞缺乏;由於工商經濟的發達,國民收入較高,因此處於嚴重營養不良狀態的人口都低於5%。

社會: 
經濟: 

保護農地為環境永續之基本

近日馬政府為香蕉價格弄得焦頭爛額,拿不出一個良好完整的政策。另一方面,蔡英文提出要訂「農業基本法」。農民於7月17、18日夜宿凱道,抗議政府不當徵收農地。又近日,比照對公務員調薪3 %、榮民調高就養金600元等照顧政策,希望也能調高老農津貼。以上都與農業、農村、農地有關。農業可說是弱勢產業,而農地更是問題核心,又農民手上有選票等,都繞著『農』字打轉。農業有關的議題還真複雜,但也真的非常重要。我們每天要吃米飯、菜、水果、豬牛魚肉、牛奶、蛋…,不都倚賴著土地、自然生態基盤生長出來的食物為生嗎?是以古有「國以農立國」、「民以食為天」之語。

每次看到農地又被破壞,就感到心很痛。就農地而論,台灣的農業可耕面積1999年時約88.5萬公頃,2010年時只剩81.3萬公頃,目前種植水稻面積僅約25萬公頃,另有休耕面積達22萬公頃,農地每年以6,000餘公頃的速度在消逝,土地不斷被轉移為工業使用或建地使用,這是很大的警訊,也是政府農業政策宣告放棄農業、任其穨敗的寫實。但「農地」徵用的問題除了涉及土地變更利益外,更在於環境保護問題上。

社會: 
經濟: 

復耕,可以做的更好!

近幾個月,糧食安全議題正夯。二月間,農委會為了因應全球農糧危機,終於決定要讓休耕地復活,鼓勵國內農民種植飼料玉米、雜糧與製糖甘蔗等經濟作物,面積達二十萬公頃。雖然相較於休耕補助,這項政策將讓耕 地再利用,似乎能為農民帶來新的生機,然而,農業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也並非線性的邏輯能解決。因此,我們對於農委會有更高的期望。

社會: 
經濟: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