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年年有廚餘,去化不平安。各縣市廚餘回收處理綜合評論(—)

 

前言

本系列文章針對台灣各縣市廚餘回收處理及源頭減量政策做綜合分析與評論,時間範圍涵蓋民國101年(2012)至112年(2023)。評論的基礎資料主要來自於各縣市 112年度(2023)廚餘回收處理績效報告,以及其他過去零散的新聞報導或各環保機關的公開資訊。基礎資料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必須越高越好,評論才能足夠客觀準確,可惜在目前可公開查詢到的新聞報導與政府公開資訊中,真實性與完整性還不能說非常良好。若將資料分成量化及質化兩大類:量化的資料必須有長期的數據紀錄、統計和分析,才能比較各縣市的優劣,這一點各縣市政府除了依循中央的規定,有定期紀錄廢棄物的總量及各類分佈之外,其他如民間清除處理業者收受的廚餘量,政府無法追蹤,便是量化資料的一大缺口。質化的資料來自各縣市政府自行撰寫的績效報告或是新聞報導,沒有公正第三方定期去做稽核盤查,這些資料的真實性實在有待商榷……。總而言之,以下僅就可獲得的量化或質化資料盡量客觀評論,期盼讀者朋友看過之後也能多加關注自己所居住縣市的廚餘回收處理狀況,進而思考自己是否也能為廚餘減量盡一份心力。

 

哪個縣市是廚餘回收處理的績效冠軍?

這個問題其實被過度簡化了,沒有設定評比的條件,當然就無法比較。再加上前言所提,公開可得的資料不管是質化或量化都缺乏完整性或真實性,硬要去評比出一個總體績效冠軍,筆者怎麼想都覺得不夠客觀。如果我們單純從長期的廚餘回收率去看各縣市表現,倒是可以推敲一下。我們根據政府的公開統計資料,使用了兩種方法去估計各縣市每年的廚餘回收率,兩種方法都各有其假設基礎與缺失,詳細論述請見這裡,但觀察大致的趨勢還是值得參考。第一種方法假設清潔隊送往焚化爐或掩埋場的廚餘量等於未回收的廚餘量,以此估出的廚餘回收率如下:

大約從2019年之後,可以看出廚餘回收率最高的是離島縣市:金門、連江和澎湖,六都之中表現最好的是台北市,然後是新北和台南,其他縣市中經常墊底的是高雄、基隆、彰化、屏東等縣市。

第二種方法是從人口數去假設廚餘產生的總量,估出廚餘回收率如下

離島縣市依然是前段班(連江縣因不明原因廚餘回收率皆超過100%,所以未列圖中),台北市依人口數統計則掉到中段班,新北和台南維持良好表現,而高雄、屏東和彰化依然經常墊底。

綜和兩個統計數據來看,三個離島縣:澎湖金門連江縣的廚餘回收率最高,應該是毋庸置疑。其中一大關鍵原因是人口,畢竟人口越多,廚餘產生量一定越大,比起雙北每天要面對龐大人口所產生的巨量廚餘,離島縣面臨的廚餘壓力可說是輕微許多。然而這邊想要強調另一個關鍵因素是「離島廚餘無法外送其他縣市,只能在地處理」,地理環境的限制讓地方政府必須提升本地回收率與處理能量,否則會面臨垃圾堆積或衛生問題。根據澎湖縣112(2023)年的廚餘回收處理績效報告,澎湖縣明確指出「無法跨其他縣市處理」,因此全縣推動在地廚餘堆肥、強化本地設施、建立完備的回收與處理體系。另外在金門縣的績效報告中,金門縣特別強調「垃圾破袋查核」與「垃圾車進場落地檢查」措施,有效提升民眾分類意識,帶動資源回收與廚餘分類。澎湖與連江亦皆有強調推動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的整體政策與教育措施。這三個離島縣雖極度缺乏廚餘處理硬體與資源,這樣的弱勢,卻反而促使地方政府自立自強發展在地分散、小而美的廚餘回收措施,且民眾對於廚餘堆積的危機意識高,所以也願意參與廚餘回收。對於那些過度依賴大型集中式廚餘處理設施(如焚化爐)的縣市政府或中央環境部來說,這三個離島縣的在地廚餘回收處理經驗倒是可以學習的榜樣。

前面說到離島縣市的廚餘回收績效斐然,先天優勢當然包括人口少、廚餘產生量自然也少。若是我們把人口數及廚餘產生總量拉回來看,則新北市的廚餘回收表現應該可算是最佳。下圖各縣市由人口數推估的廚餘產生總量可以很明顯看到,新北市的廚餘總量跟其他縣市根本不在同一個量級,年產量總是逼近30萬公噸。面對全國第一大人口數每日排山倒海所產出的廚餘壓力,新北市還能盡量維持40%的廚餘回收率(以在籍人口數推估),是滿不容易的。另一個關於新北市的廚餘回收政策值得注意的點是,新北市還滿願意嘗試多元化的廚餘回收處理方式。由其112年的廚餘回收處理績效報告來看,除了過去大量依賴以養豬回收廚餘,近年來對於各種不同的廚餘回收手段,包含破碎脫水、傳統堆肥、高效堆肥、生質能、黑水虻……等等,新北市都有在新增佈建處理設施,或是尋求外縣市或民間企業的合作,112年新北市以養豬之外的方法回收之廚餘量占總回收量約75%,收受新北市廚餘的處理設施,不管公有或民營、轄內或轄外,總共約有20處以上。

台北市雖然由第一種方法(以垃圾中含量計算)推估出的廚餘回收率在近年來表現亮眼,然而卻在以第二種方法推估出的廚餘回收率大幅跌落到中下之位,雖然其他縣市多少也有此情況,但是台北市特別明顯,我們推測可能是由於家戶產生的廚餘有一大部份並非交給清潔隊,而是由民間廚餘處理業者收走了。由民間業者收受廚餘在公寓大廈林立的城市中是很常見的,而這部分的廚餘因為沒有給清潔隊,在政府統計數字中當然是黑數,不會顯現在以垃圾中含量計算出的廚餘回收率當中,但會實實在在反映在以人口數推估的廚餘產生總量。台北市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撇開其事業廢棄物廚餘幾乎全數拿去養豬,一般廢棄物廚餘則幾乎(94%)以堆肥處理,而這些送往堆肥處理的廚餘量也幾乎完全依賴內湖、木柵、北投三座焚化廠的處理量能,只有極少數(約3%)是送交兩個民間合作的單位。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官方統計中廚餘回收率會高,長年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功不可沒,畢竟廚餘佔的體積可不小,清潔隊也會提供廚餘桶。不過由以上論述推測,台北市還有一大塊未交給清潔隊的廚餘量是沒有受管制也無法追蹤的,如果在以農業為主、擁有充足土地可設置堆肥場的縣市,倒是還不用太擔心這些黑數廚餘的去化問題,然而在台北市這樣人口密集、土地狹小的城市,政府可能還是要好好盤點一下這些廚餘到底送到哪兒去了?

另一個可以關注的是台南市的廚餘回收率比較特別,2012 - 2023年間台南市的廚餘回收率維持在約40% - 50%之間,比較其它縣市廚餘回收率的變動,台南市算是非常穩定。如果只看以在籍人口數計算的廚餘回收率(我們認為比較接近真實狀況),台南市是六都最好的,兩種算法的廚餘回收率之間的差距也是台南最小。筆者無法確定是否有什麼單一因素讓台南可以在其他縣市的廚餘回收率遭受打擊時,還能撐在40%以上,只能把台南市這十年內推動廚餘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政策稍微列出:2012 - 2013年間,台南港仔西堆肥廠「尚介肥」取得肥料登記並商品化,持續推動推動廚餘資源化的循環經濟作法。2015年開始推廣家戶免費借用堆肥桶、鼓勵社區/學校設堆肥點,目前一般家戶可借20公升推肥桶,里、學校、社區團體及公家機關單位可借用88公升廚餘堆肥桶。2021年台南設置城西、新化兩座高速發酵廠並開始啟用;同年,原本只限於100戶以上集合住宅的生熟廚餘須分流收集,推行至全市實行。

各縣市兩種計算方法之廚餘回收率對照圖

新北市 台北市 桃園市 台中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宜蘭縣 新竹縣 苗栗縣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 澎湖縣 基隆市 新竹市 嘉義市
金門縣 連江縣      

。――〉〉系列文章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