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
如果復活節島上有環保團體
2010年在寒冷的跨年與假期中來臨,透過年度十大環境新聞票選活動,提醒我們回顧2009年的重要環境事件,也希望藉此能避免重新犯同樣的謬誤,減少災難。從環境民主的角度來看,2009年或許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列出去年影響台灣最大的環境事件,或許就是殷鑑不遠的八八水災,短短三天南部降雨量超過年平均雨量,創下歷史新高,顯見消耗能源的生活方式,已經直接使生在島國的我們變成極端氣候的難民。而臺灣在去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上,也創下參與人數最多的記錄,可惜仍因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無法參與這個決定「後京都」秩序的正式閉門會議。
從政府與非政府組織聯手參與COP15的新聞,轉到國內的與抗暖化相關的新聞上,卻可發現,在重要的氣候變遷議題上,政府決策跟哥本哈根會議的結果一樣,一事無成。政府一方面對於減碳三法、開徵能源稅等重要的抗暖政策態度猶豫不決,另一方面卻展現強烈決心極力推動高污染、高碳排的重大開發案,例如中科四期、國光石化。由此展望2010年的趨勢,我國二氧化碳成長率仍將續創新高,環境災難將成為常態,科學家甚至預測2037年台北湖將重現,沿海低窪國土將沈入海底。
別再畫虎膦治風沙
作者:劉烱錫(台灣環保聯盟台東分會召集人)
每次縣長、縣議員、鄉鎮市長選舉期間,台東市常有風飛沙大作、困擾居民。候選人也照例紛紛「畫虎膦」要治理風飛沙。就這樣年復一年,無厘頭的造林、設噴水槍、河床鋪稻草或種馬鞍藤、河床水池化等工程一直來,幾千幾千萬元一直永續花。今年三合一選舉,候選人還是繼續畫虎膦,只是多了「沙很大」的流行用語。所謂膦,台語讀做'lan',睪丸的意思,一群人不敢去看老虎睪丸長得怎麼樣,卻各自能畫出不一樣的老虎睪丸,反正也沒人會去追究對錯。
朋友純聊天畫虎膦是台灣的輕鬆休閒文化。但如果公共政策老是這樣畫虎膦,將是人民的不幸。幾十年來,台東市風飛沙的形成過程與樣態竟然還沒有像樣的學術研究文獻,也沒有探討國內外處理風沙問題的報告,更沒有根據這些基本資料而做出的風沙試驗結果,多的是隨便說說的口水和花錢的工程。沒有知識的規劃只是「鬼話」,沒有好好規劃就執行的工程就是「瞎攪」。這種十九世紀滿清國慈禧太后靠義和團抵抗八國聯軍的笑話,顯然在在二十一世紀還正在上演。
大人的小事、小孩的大事
小學生班際杯樂樂球比賽輸了,是不是小事一樁?如果您是家長,請看看下述再決定。
事情發生在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的校內班級正式比賽。比賽採單淘汰制,每場打三局,一但輸了就沒有後續了。比賽的前兩天是週六,孩子與數個同學認真的在學校操場上練球,中午過了吃飯時間快一個小時才回來,看得出是很在意這個競賽。比賽當天,孩子很早就起床,出門時告訴我他們準備好了,不過他說對手很強,贏的機會不大,但是一定會認真打出成績。
傍晚孩子回來了,一臉沮喪,宛如被欺侮過般。怎麼回事,是不是輸了,「是的」孩子鼻酸帶著些抽蓄的說,「不過是輸給不公平的裁判。」
孩子說他們原來是第三場比賽,突然間被改成第一場,立刻就上場了。很巧的,對手打了一個滾地球,同學要接球時草地突然噴水,漏接了。這個情境很巧,巧的是只發生在孩子班接球時才出現,而且發生了兩次。
對手班級有家長在現場加油,看得出他們是非常重視。重視到怎樣的程度呢?重視到該家長拿著閃光燈對著正要接球的孩子同學照相,強光閃了一下,孩子的同學漏接了。孩子班級所有同學都生氣了、都不服氣了,立刻向裁判老師抗議,可是判決抗議不成立。又來一次,那位家長又對著正要接球的同學用強光照了一次,大家又抗議,但是裁判視若無睹。就這樣子,好幾個失誤球就變成漏接的安打球!
比救災更困難的挑戰:對大自然應懷抱著謙卑的心
這幾天有關莫拉克颱風災情所引發的救災問題,在媒體上刊載了相當多的新聞報導與評論。救災是考驗政府與社會對於危機的應變能力。中央與地方政府在這次救災的因應過程,暴露出相當多問題。但在救災之後,身為環保團體,我們還是想提醒社會大眾,我們究竟有沒有由這次的災難中學到什麼教訓?如果沒有,如果我們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依然沒有改變,如果我們還是重複犯下過往的錯誤,那這次在災難中罹難者與救難殉職人員用生命所付出的代價,不僅不值得,更完全沒有意義。
當災難事件成為媒體焦點時,指著別人的鼻子批評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是,當一、兩個月之後,當八八水災的新聞報導會逐漸由媒體消失,我們對待環境的態度是不是有所改變,我們是不是做好未雨籌謀的防災因應,那時才是檢驗我們究竟是不是一個有反省力的社會的開始。
請肯認及尊重民間社會
自從政黨輪替之後,一股強烈欲限縮民間社會活力的舉措不斷的湧現,這不僅發生於政府的行政作為,在許多相關立法中也明白表露。例如,執政者在陳雲林來台時的粗暴表現,讓人驚覺台灣民主的嚴重倒退;近日來超過百位學者及社運界人士挺身自首,聲援李明璁教授及林佳範教授,強烈抗議執政者欲藉由集會遊行法來箝制人民的公民權利,壓縮民間社會的空間,此為一最佳實例。
民間社會的活力偶而是透過社會運動或自力救濟方式來予以呈現,它對於現有的公共政策或是政治結構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可能也會引起社會的緊張,這對於狹隘以經濟成長為施政主軸的保守型政權而言,是個嚴重的威脅,因為這些運動包含了環保、農民、勞工、族群、性別、住宅、土地認同等多元內容,會嚴重影響資本的積累及效率的提升。因此,這些社會運動在以往通常會被污名化,被醜化為「不理性」、「泛政治化」、「非經濟因素」、或是被冠上「環保流氓」的暴力稱謂,主政者欲除之而後快,而集會遊行法及檢警人員就成為最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