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資源回收

要求回運12倍底渣 不利環保


2021-0412-theme.jpg

2017年台東把自高雄回運的底渣,回填到太平溪出海口的綠地

高雄市之前幫台東縣燒垃圾,並要求回運底渣,依據上月(3月29日)媒體報導1,還有兩萬噸尚未回運。高雄市長陳其邁於是請台東先把底渣運回,再來協商,意指台東若不把這些底渣運回,也就別想把垃圾送到高雄燒。陳市長並表示高雄市空氣品質不佳,希望逐年降低垃圾焚化量,包括外縣市垃圾代燒量。表面看來,陳市長不虧職守,穩穩守住高雄利益,但仔細一想,擁有最多焚化處理量能的北高兩市都要求那些仰賴其代燒垃圾的外縣市必須回運12倍底渣的作法,其實是最不公平正義的遊戲規則,同時也失去了政治高度,迫使各縣市必須各自為政,無法合作一起解決環境問題。

莫因善小而不為――支持游院長督促立院做好垃圾分類

日期: 
2021/03/16 (週二)

近日(3/14)媒體報導,有人質疑立法院長游錫堃沒事幹,放著主持議事要務不做,卻去巡察立院垃圾分類情形。顯然有人透過媒體放話,表達對游院長要求立院各單位落實垃圾分類一事之不滿,部份媒體竟也配合運作,我們唯恐此風一長,往後政治人物要求公務機關進行改革的任何美意都將大打折扣,因此為文聲明對游院長落實垃圾分類一事的支持。

許多政治人物到處剪綵、弔喪、拜拜,為何不見媒體批評其沒事幹?而游院長只是利用非議事時間,花半小時在院內看看各單位落實垃圾分類情形,就遭到這番批評,這樣的媒體風氣,豈不是提倡劣幣,貶抑良幣?

再者,垃圾分類看來是小事,卻是資源能否循環利用的一個重要環節:排出端垃圾分類做不好,不但會造成垃圾裡有資源、資源裡有垃圾的情形,也會導致後端分類成本高昂,某些資源物甚至因為混雜回收而再難分類,結果最後淪為垃圾,讓前端回收做白工。因此要進一步提昇我國資源回收成果,減緩我國垃圾危機,有賴於落實源頭細分類以及改變清潔隊或民間清運業者混雜回收的作法,這不啻是個龐大的社會工程。

而要每個源頭做好垃圾細分類,有賴於每個家庭、集合住宅、辦公大樓、機關學校的每個管理者去督促所屬成員做好這件事,這正是負責立院運作的游院長職責之一,他願意花半個小時在此事上,實應予肯定,而非批評,不是嗎?

依賴垃圾焚化,廚餘回收倒退! (2019年度各縣市廚餘回收成果觀察報告)

日期: 
2020/12/31 (週四)

20201231-theme.jpg

2015-2019年台中、台南、高雄的廚餘回收情形。

近幾年來部份縣市垃圾因為無足夠處理管道,而在掩埋場上堆置成山,然而全國二十四座大型垃圾焚化廠,不論有無操到爆表,其垃圾貯坑裡的垃圾中,平均有三、四成是廚餘。因此做好廚餘回收,儼然成了解決垃圾危機的良方。那麼,2019年度有那些縣市真的有在好好推動廚餘回收?

我們為什麼要推動「細分類」回收?問答集

    一、基本概念題

Q1 甚麼是細分類回收?

資源回收雖然是台灣各縣市無一不與的環保政策,分類回收的細緻程度卻有地方差異,最粗略的分類可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回收物」和「廚餘」三類,稍微加強的做法則會將資收物再分類為「塑膠」、「金屬」、「玻璃」、「紙類」等等,而我們要推動的細分類回收,則是將各種資收物材質再分類為20種以上,包括紙類可分為三種(紙餐盒、鋁箔包、紙張)、容器類塑膠至少可分為七類(材質1-7號)、金屬可分為三類(鐵罐、鋁罐、其他金屬)、玻璃也可分為三色(綠色、褐色、透明);此外還有非容器塑膠、電器用品或其他生活用品等等(參見下圖)。

細分類回收站告訴我們的事(景美細分類回收站系列之三)

2020091409.jpg

 

前情提要:我們透過與公部門合作,成功在新店溪畔的景美回收站建立一個細分類回收空間,邀請到30位志工協助解說工作,還因為市議員引領的媒體曝光,使景美分隊的清潔隊員也終於肯定這項任務的價值,並感到與有榮焉。只是,細分類回收對資源回收大業有什麼意義,景美細分類回收站又告訴了我們哪些前所未知的事實呢?

資源回收裡的犧牲者

在參與設立細分類回收站之前數年,我們曾有幸獲得環保署邀請,參與縣市資源回收考核工作,實地了解一般民眾把回收物交給清潔隊之後就難以看到的情形,從而發現許多從環保年報數據裡頭發現不到的問題。

環境與健康: 

誰是社區回收行動的靈魂人物?(景美細分類回收站系列之二)

20091401.jpg

前情提要:細分類回收站要成功,必須要有管理專人向民眾解說及協助分類,我們原本希望提供看顧大門的清潔隊員教育訓練,讓他們承擔這項任務;但景美分隊的領班與分隊長不接受這樣的分工,他們說,看顧大門的清潔隊員雖然常常看似呆坐現場,其實很忙,不可能有時間向民眾解說如何細分類。分隊長說,這項工作必須由我們承擔,否則就不要試辦…。

就跟各縣市環保局代表一樣,地方清潔隊員也許有過太多與民眾互動的負面經驗,導致部份隊員非常不信任民眾對措施宣導的配合度,也不願意(或不知如何)多花時間溝通。例如景美回收站的陳分隊長,堅持我們的作法會造成民眾反彈。他說,他們常常被罵,並試著表演給我看。

就在我們交談之際,有位年輕媽媽手拿著乾淨塑膠袋和食品包裝袋,要丟到放乾淨塑膠袋的垃圾子車,陳分隊長就上前制止說,「妳那個不能丟進去!」這祈使句讓該民眾愣了一下,為什麼塑膠袋不能丟進去呢?於是傻在哪裡,不知所以。原來清潔隊只是向民眾傳達規定,沒有說明原委,如果民眾認為規定沒道理,可能就會吵起來,長久以來的挨罵經驗,累積成為他們的信念。

環境與健康: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資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