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永續快樂的練習方法

買了新包包,吃了一頓燒烤,怎麼還是不夠快樂?曇花一現的快樂本身什麼時候變成了奢侈品,到底要怎樣獲得永續的快樂?

不同的階段的人生會追求不同層次的快樂,物質享樂只能滿足了我們淺層的愉悅,這個愉悅是短暫的,最多持續一個月,最短可能下一刻就消失,只有深層的滿足才是我們追求不完的人生課題。可以這麼說,物質享樂是強烈的、即刻性的回饋,不過它很容易遞減,需要越來越強刺激才會達到同樣程度的快樂,所以沉溺在享樂中只會愈來愈空虛,這種類似成癮的症狀是需要覺醒的,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練習,往前踏步,達到自己靜心踏實的境界。

快樂要從珍惜擁有開始。拿出紙筆,列舉出每一樣自己擁有的事物,無論是一個檯燈、一面鏡子、一張舒適的床單或是滿櫃子的衣帽,洋洋灑灑列入清單中,溫暖知心的朋友、身體健康的父母、可愛撒嬌的寵物,這些更是支持自己的無形資產,也都大大方方的列進去,透過這種簡單隨性的紀錄,我們應該可以隨便寫上一百多項,過程中不但能回憶相關事物的美好,更清楚了解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從今天開始慢慢培養攝影以及日記的興趣,記錄生活中令人感動的小事件,例如陽台的小辣椒長的鮮豔,小孩子童言童語透露的純真美好。

奈米風險治理需要公眾參與

自2003年起,有含或宣稱含有「奈米」材料製造的各種產品就逐漸進入消費者的市場,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公開宣傳或默默標印在產品上,上架銷售。你可能知道這類產品的市場價值很高,也可能知道已有上千項的此類產品在市面上流通,但更多的你可能不太知道。到目前為止,這些商品裡面所含的奈米化材料,對於人體、動物、植物或自然環境有什麼已知或未知健康或安全危害的風險,也可能不常有如何判斷與選用這些奈米產品的念頭,更別說知道政府、科學家、產業界、以及民間非營利組織怎麼看待此類產品。除此之外,還可進一步追問,這些團體對於掌握與降低「未知」風險所採取的方法是否恰當或是否足夠等等。

國際上,把關心奈米化材料商業性應用的利益(好處)以及是否隱含任何已知或未知風險的研究,稱為奈米科技的「環境、健康與安全」(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簡稱EHS)、「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ethical, legal, and societal issues;簡稱ELSI)或是「社會意涵」(societal implications),並傾國家之力,以國家型計畫,對這三個主題從事科學/科技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研究與應用;台灣也有此相關之作為,只是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與應用相對來說薄弱許多。

主婦殺手!使用劣質調和油烹飪恐使罹癌風險提高


黑心大廠使用劣油混充高價油販售,連一般家庭與小吃攤常用的花生油竟是以廉價的芥花油與棉籽油混合再加入香精調和而成,在制作的過程中完全沒有用到一粒花生。目前民眾與媒體擔心混入的棉籽油可能含有棉酚,而直接食用棉酚可能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但卻都忽略一項潛在的隱憂:「高溫烹飪劣質油可能產生高量的揮發性致癌物質,因易為烹飪者吸入而可能提高致癌風險。」根據國健局統計報告指出,台灣肺癌死亡率為癌症之首,在台灣女性肺癌患者中,吸煙人口的比例很低。台灣過去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二手菸與廚房油煙是國內女性得肺腺癌的重要危險因子。

反對環署開放電子廢棄物進口之理由


環保署近期將提出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修正草案,最大變革在把原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廢電線電纜、廢電壓器、光碟片等12項混合五金廢料,放寬認定為一般事業廢棄物。環保署官員指出,放寬認定標準後,這12項混合五金廢料就能合法進口,擴大國內再生業者料源;因為國內資源再生業者的技術相當先進,卻苦於缺乏回收料源,不少業者乾脆出走到大陸,新標準上路後,將有助國內再生產業發展。

不過,環保署不應只站在產業利益上考量,也必須嚴正面對下列問題。

首先,美、日等國的電子廢棄物處理技術也非常先進,為甚麼要讓發展中國家來處理?美國每年約有50%~80%的電子垃圾被出口到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而日本每年廢棄的100萬台家用電腦中,以正規管道回收煉製率不到10%,絕大部分都輸往發展中國家。因為美、日等國研究發現,雖然電子廢棄物處理技術非常先進,但考慮其外部成本,如儲放空間、空氣、河川與土壤污染等成本,還不如把這些電子廢棄物送到發展中國家處理更划算。美、日的人力與土地成本高,另外電子廢棄物的拆解是種高危險行業,工人的工資、保險和福利都會上昇,一旦出現工安事故,企業很可能血本無歸。

台灣九孔產業復甦的啟示


在台灣,1960年代就已開始九孔的人工育苗和養殖,並在1980年代產業化。但自2001年爆發九孔幼苗由附著基脫落死亡;秋冬採收期時卻出現成貝集體暴斃,一年的心血在短短幾天內全部化為烏有; 2009年起台灣九孔產業幾乎全軍覆沒。其實台灣的九孔養殖是道地的台灣在地本土產業(種貝、育苗、龍鬚菜餌料、人工合成飼料、養殖設備等都是本土產業),從育苗開始擔任餌料餵食及浪板、養殖池清理、上市九孔分級篩選的女工、潛水採收九孔的潛水夫、養殖龍鬚菜的養殖場、飼料廠、養成場、貨車司機、水電維修商,水泥土木工人、盤商,外銷據點,整個產業鏈所影響的人數粗估有數十萬人。一旦棄養,養殖池一龜裂,馬達或鼓風機生銹,損失一如農田的棄耕,會隨著時間而問題更加嚴重。九孔是藻食性動物,單價歷年幾乎都居台灣其他水產物之冠,其養殖時間短,故資金周轉快風險較小,所以九孔養殖比起台灣一味耗能、超抽地下水兼破壞犧牲環境等社會成本的肉食性水產生物養殖,是對環境非常友善、永續的水產養殖模範產業。尤其國人對於食材安全無毒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石斑魚日前因偽藥問題的負面形象,甚至業者不敢吃自己養的石斑,台灣九孔標榜養殖過程不下藥,安全新鮮無虞。

氣候與能源: 

應關注新高樓大型建築帶來的環境負荷及社會公平問題


走踏各處,台灣的建築業甚為勃興,新樓房價也貴得嚇人。很多新蓋大樓都是大型高樓建築,高達20~30樓,一大棟達數百戶。若是多量大樓群集一處,將有數千戶、上萬人,人口集中、密度高,於是產生了污水、垃圾及環境衛生、交通集中的問題,甚至公共空間、停車場需求問題;公用設施(如水、電等)供應是否超乎原規劃之系統供給容量?以及消防、景觀、日照等。

新高樓住宅建築,也涉及新市鎮開發、國民住宅之政策,公共運輸、社區發展等之規劃及管理。房價飆漲這麼貴,一般人難以負擔得起,更是整個社會公平問題的核心。

若僅賴建築法規來規劃、管理,恐尚難以解決民眾集居之污染負荷及公共設施密度過重的狀況,目前都市計畫之規劃管理,是否足以解決問題?依目前之區域計劃有辦法管理嗎?

在人類生活上各種活動都對環境有所衝擊,其中建築部門對環境之衝擊是很大的,瞭解、如何降低及調適其對環境的衝擊,以增進永續性,是要特別注意的。

氣候與能源: 
社會: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