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土壤、垃圾、堆肥的三角關係-讓焚化爐早日關門吧!

◎垃圾場的秘密

1970年代前期,研究「垃圾考古」的學者們,從美國亞歷桑納州鳳凰城的撒拉度河垃圾掩埋場,採了四份1950年代的垃圾樣本,結果發現:畫畫著色的本子仍然清晰可辨,洋蔥皮還是洋蔥皮,葫蘿蔔頭也仍舊是葫蘿蔔頭。

1988年6月,有訪客在伊利諾州的北馬拉德垃圾掩埋場,看見被垃圾考古人員挖出來再加以分類的一整排垃圾籃子中,有一堆一堆的舊報紙,以及一塊十五年前的牛排。這塊牛排的骨頭、脂肪和瘦肉部份都保存得好好的,但它可是沒有經過防腐處理的。

上述兩個出自<垃圾之歌>書中的案例,所傳遞出來的訊息是:在垃圾場中的生物分解速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快。以我們台灣來說,也有環保團體到台北市的福德坑垃圾掩埋場採樣觀察,發現掩埋經年的紙張亦尚未腐化。

◎我們到底產生了多少垃圾﹖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1999年10月12日的國情統計通報,1998年廢棄物的總量為5,739萬公噸,其中:
【事業廢棄物】佔49.47%(2,839萬公噸,1.57公斤/每人每天)
【營建剩餘土石方】佔34.9%(2000萬公噸)
【一般廢棄物】佔15.63%(900萬公噸,1.14公斤/每人每天)
上面所列900萬公噸的一般廢棄物,經壓縮後可堆出12座像新光站前大廈那般高大的垃圾塔。

經濟: 

「台北市家庭廚餘堆肥化推廣計畫」羅生門

猶記得去年(1999年)12月23日台北市環保局公告「台北市家庭廚餘堆肥推廣計畫」招標公告時,我們都慶幸有台北市的馬團隊

我們全力支持台北市的隨袋徵收和廚餘回收;但是我們更期望的是台北市政府要拿出誠意和迫力,自開始時就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應付了事。就拿廚餘回收的示範作業來看,今年5月8日聯合報第19版報導「主婦聯盟接受市政府環保局委託要在內湖區西湖及西安里回收家戶廚餘,利用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的場地製作堆肥。」及實施當天(今年6月5日)的中國時報報導「在試辦期間,這些廚餘將由環保局製作成堆肥,部份則作為環保局可分解垃圾袋試驗的促進腐爛材料。」;從這些媒體的報導,我們正慶幸台北市終於有了符合生態循環的垃圾管理方法。過了一個月,我們發現回收的廚餘送到山豬窟掩埋場後,並未作成堆肥,而是以最方便的方法和垃圾一起掩埋,而裝廚餘的塑膠袋並不是可分解的垃圾袋。為此我們請教台北市環保局,其答覆如下:『….故本局先行於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於內湖區西安、西湖兩里進行家庭廚餘回收試辦計畫,主要係以試驗家庭廚餘之分類、貯存、收集及清運系統為主,在堆肥場未設置完成前之過渡階段先行傾倒在山豬窟掩埋場專區以為因應,並同時進行可分解塑膠袋之分解速率試驗,』

垃圾何去何從?

目前國內政府單位對垃圾的問題,仍然沿用長久以來的「處理」觀念,在大量的垃圾產生後,想盡辦法把這些垃圾「處理」掉;其辦法不外乎自古以來的掩埋,及十九世紀的焚化技術。這種末端處理的方式,隨著垃圾量逐年增加,而處理設施也理所當然地相應擴增;因此不僅垃圾量隨著經濟成長、消費提高而漫無限制的增加,而政府單位也為因應與日劇增的垃圾量,而疲於擴建處理設施。更不幸的是,台灣地狹人稠,所謂適當的掩埋場所和焚化爐的建廠地點,已無處可尋;常常為了掩埋場和焚化爐的場址,而引發民眾的示威抗議,演變成流血衝突。

以台北市為例,其實市府有關單位每日面對迎面而來的三千多噸的垃圾,以其「處理」的思考模式,費盡心思去消滅這三千多噸的垃圾大軍,必然是「整軍經武」。如此處理設施隨著垃圾量水漲船高的現象,將造成政府單位永無寧日的惡夢,更不會去考慮消滅這些垃圾妖魔後,是否會產生其它的二次公害了。

環境與健康: 

環保單位的責任-旗山溪污染事件有感

旗山溪水源污染事件,從今年(89年)7月12日起連續3天遭人三次傾有害廢棄物,污染大高雄地區的飲用水水源,影響六十萬戶的民生用水。這次並非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生此類污染水源的非法棄置有害廢棄物的案件,由於其傾倒的數量龐大,影響範圍廣大;再者由於民眾發揮了監督通報的效力,使環保單位循線立刻逮到元兇,而成為全國媒體的頭條;同時也好像是新政府的效率奇佳的象徵。相信全民對新政府這種明快的處事風格,會給予應有的掌聲和喝彩。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指出,長期以來環保相關單位對事業廢棄物的流竄,幾忽形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很多的作為都只是玩文字遊戲,應付了事。以這次的元兇昇利公司為例,該公司於去年 (88年) 4月份時,就被環保署列管。我們來看看環保署網站上的公告:

社會: 

一場霧煞煞的秀-台塑的產品發表會?

七月二十一日台北市議員厲耿桂芳在市議會警政委員會舉辦一場「廚餘清除處理回收技術」座談會,本人亦受邀出席。

會場前方佈置了台塑環環保科技公司所開發的廚餘桶及其廚餘回收車的圖表,要不是橫條寫了座談會的名稱和主辦單位,我還誤以為進了台塑環保科技公司產品說明會的會場。沒想到剛開始不久就由市議員厲耿桂芳介紹台塑環保科技公司的廚餘桶及廚餘回收車。據稱該廚餘桶將免費送給民眾使用,然而因配合其廚餘回收車所做的設計,若不用其回收車來收集的話,大概會非常不方便使用。由於座談會好像變成產品發表會,所以坐了約半個鐘頭就離開會場。

環境與健康: 
社會: 

台北市廚餘回收試辦計劃?

台北市政府委托主婦聯盟自今年六月五日起在內湖西湖里和西安里試辦家庭廚餘回收,中國時報六月五日以標題『垃圾減量,廚餘回收做成寶-內湖區西湖、西安里試辦十個月,環保局隔日清運一次,製成堆肥 』大幅報導。相信絕大部分的民眾也額手慶幸拖延數月的廚餘回收試辦計畫終於起步了。廚餘回收最重大的意義在於把家戶的廚餘收集後,製作成堆肥,把被焚化爐和掩埋場所截斷的生態循環銜接起來;也就是我們透過食物鍊的植物自土地中取得養份,而我們也應該把使用剩下的部份回歸到土地去,以免土地因只付出沒回收,而劣化為不毛之地。

然而近日所得到的資訊卻讓我們失望和沮喪。首先,我們於六月二十五號前去山豬窟垃圾掩埋場,得知內湖兩個里回收的廚餘是拿到此地和垃圾以起掩埋。於是行文給市政府環保局,該局的答覆是「……故本局先行於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於內湖區西安、西湖兩里進行家庭廚餘回收試辦計畫,主要係以試驗家庭廚餘之分類、貯存、收集及清運系統為主,在堆肥場未設置完成前之過渡階段先行傾倒在山豬窟掩埋場專區以為因應,……」。我們難以理解的是廚餘回收試辦計畫已宣示了一年多,且也延期了數次,難到當初環保局的計畫並非要回收廚餘來做堆肥?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