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搶救台灣最後一塊淨土

在工業掛帥、經濟優先的我國,台東,因交通不便而成為台灣島上最後一塊尚無工業污染的淨土。然而,這山明水秀的地方,在政府的不當政策下,現在卻成為焚化爐工業覬覦的對象。

在環保署的「鼓勵公民營機構興建營運垃圾焚化廠推動方案」下,以農業為主、人口不多、且極適合推動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與堆肥的台東縣,於90年1月9日與達和公司簽約興建一300噸的焚化爐,後因居民反對而暫時停工。然其於今年4月間悄悄動工,並因場址地下水位過高而超抽地下水。在造成附近的缺水問題後,才驚動了台東市民,並促使台東縣議會於9月14日舉辦了一場「台東應否停建垃圾焚化爐公聽會」。公聽會上,台東縣民與參與的縣議會議員極力要求立刻停建,並立即檢討違約所需賠償的金額。然而主其事的環保署官員與縣長卻無一與會,突顯身為人民公僕的官員對民意的藐視。

該事件另有幾個荒謬現象,首先是環境影響評估。該場址附近青田環繞、流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可是如今在土木工程的肆虐下,只見深達數尺的地基湧出了源源不絕的地下水,至今仍未抽乾,並因此造成附近的缺水。而當初環評卻未考慮到此問題,可見其草率。而工程單位與有監工之責的縣府在發現地下水位過高時,未立即停工重做環評,而是欲以「暴力」方式將寶貴的地下水庫抽光,後雖在居民要求下補做環評,可是結果並未造成其處理手段的任何改變。這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日,尤為難容。

環境與健康: 

由理念到行動

於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地球高峰會已於9月4日結束,會中通過了「執行計劃」;由於某些國家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而刪除了原草案中的多項具體實施目標與時程表,因而引起環保人士的失望與不滿。不過,這次高峰會所要傳達的主要訊息,仍可從該「執行計劃」透露出來,即大會希望各國不要只是把永續發展當做議題而已,而是要即刻採取行動,扭轉持續惡化的環境;否則地球很難再撐上幾個十年。

自1992年里約高峰會揭櫫「二十一世紀議程」以來,各國對該議程中所要處理的環境、社會與經濟問題,大多只是掛在嘴邊說說,真正往永續發展前行的國家寥寥可數。十年後的今天,許多國家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為社會與經濟的穩定埋下了變數,而同時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衝擊持續上升,現今人類所面臨的危機,絕不祇是經濟蕭條而已。

氣候與能源: 

地球高峰會零垃圾政策的省思

即將在8月26日於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地球高峰會,預計將聚集全球6萬多人參與討論人類如何在這資源有限的地球上永續生存。有鑒於10年前於里約高峰會上,討論永續發展的與會人士卻為當地製造了垃圾災難;且10年以來各國於永續發展上大多說的比做的多,因此以提倡零垃圾政策取代焚化政策的國際環保組織:全球焚化替代聯盟 (GAIA) 於今年6月初說服了聯合國公民社會秘書處,支持以零垃圾為目標來籌辦此十年一度的盛會,用實際行動來支持永續發展,並委以全球焚化替代聯盟的南非當地會員團體非洲地球生命 (ELA) 來共同籌畫。他們計劃至少使此次高峰會產生的垃圾減量90%,並保證沒有垃圾送到焚化爐;並希望此實際行動可以教育當地與各國與會人士,使實施零垃圾政策可以在會議結束後茁壯於當地,並散播到世界各國。

零垃圾並不是只有資源回收,而是一個整體考量的政策。這次地球高峰會的籌辦,除了於各地設置供不同類別垃圾置放的桶子外,也將以「零排放」的腳踏車將垃圾運送到清除轉運場地,以便進行更進一步的分類回收;同時籌備單位也要求會議所需紙張採購,應指定再生紙;會場週圍販賣的食品和紀念品的包裝,要用環境友善的材質,要求盡量減少使用不符合永續發展的包裝,如塑膠,而改以更有回收價值的材質等等。

社會: 

登革熱與環境、生態的破壞

登革熱疫情再起,南部各縣市幾乎是全民總動員滅蚊,北部亦是戰戰兢兢的備戰,而各地滅蚊的不二法門除了清潔、大掃除外就是噴藥,室內、室外、田邊水溝到處噴,而噴藥到底對人、對其他生物、對整個環境有何影響,好像沒有多少人注意及關心,而噴了是否有效果?是否因此讓蚊子產生更強的抗藥性,下次再噴藥性更強的,而如此的惡性循環之下,只怕犧牲掉的是國民健康、及整個環境生態的破壞。

過去田邊、水溝隨處可見會吃蚊蟲及孓孓的青蛙、大肚魚等生物因多年的噴灑農藥及工業污染而死傷大半,水溝、灌溉溝渠的水泥化更進一步剝奪破壞其棲息地,因此而導致生態的嚴重失衡,蚊蟲的天敵消失,過去一度銷聲匿跡的熱帶性疾病捲土重來,而我們不思用天然又免費的生物防治法來解決登革熱的問題,對付蚊蟲的方法竟是噴藥再噴藥,將已奄奄一息的益蟲及生物進一步趕盡殺絕,這些毒藥進入空氣、地下水、海洋及溪流中,除了污染當地外,根據研究連距離噴藥農場數百哩遠的荒野及北極地區也發現殺蟲劑的蹤跡(ENS),而最後這些毒藥又經由動植物及食物的生物鏈作用回到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難怪數年來全國的十大死因,癌症總是高居第一位。40年前,卡爾森女士所著的《寂靜的春天》(The Silent Spring)已預告了濫用農藥、殺蟲劑及工業污染所造成生態破壞及影響人體健康的後果,40年後我們依然尚未覺醒的照著他的預言走。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水泥化的危機

曾聽一位前輩談過,當初馬偕剛來台灣判斷原住民和漢人的方法是,遠遠望去只要是樹木成蔭的一定是平埔族的住家,而漢人的聚居地樹木儘皆砍伐。所謂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山輔蕃就是把所有的樹砍掉以利農作,而這也導致過去林野間成群的梅花鹿,今天在野外一隻不剩。因此,過去台灣的開拓史可說就是一部伐木史。當平地的森林幾已砍伐殆盡,官民又繼續協力砍伐山坡地,甚至深山的檜木,而因伐木所造成的崩塌、水土流失又導致土石流不斷;政府為此大力推行的所謂山溝野溪整治,就是全面水泥化,用水泥來覆蓋窒息所有土壤中的生物及生命。

山林水土: 
經濟: 

零掩埋的迷思

國內有關戴奧辛的字眼見諸報章,始自於1983年7月份行政院為因應台南灣裡露天燃燒廢五金而造成嚴重的戴奧辛污染,「核定6項解決戴奧辛污染的措施」;事實上,1979年10月份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米糠油多氯聯苯中毒事件,就被國際列入戴奧辛中毒事件的案例。而有關焚化爐戴奧辛的報導,則從1995年陸續出現。從1977年國外的研究發現垃圾焚化爐會產生戴奧辛起,國際上就有很多有關戴奧辛的研究,而各類焚化爐產生戴奧辛的調查研究也垂手可得;然而,1986年行政院垃圾「以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的決策,在以科技和工程為主導的科技會議上做成,且環保署隨後在制定推動興建垃圾焚化爐的計劃時,都未能審慎評估垃圾焚化爐所造成的二次公害,甚至完全忽視。我們所挽惜的是我國的環境決策,竟然都不顧歷史學家威爾杜蘭所提示的「歷史的教訓」;而更可悲的是,我國老百姓在決策官員灌輸的「高科技、零污染」之謎思下,為了解決可舉手之勞而處理的垃圾,除了被「綁架」每噸總共要付出3,000元左右的焚化爐興建及垃圾處理費,此成本還未計上因焚化造成的環境污染衍生之食品安全,因而增高的環境劣化和醫療保健支出;更不幸的是,老百姓的負擔並未因此而止,緊接者我們還要再繼續被「勒索」每噸灰渣的分選處理費約2,000元左右,及飛灰溶融處理費每噸約6,000-8,000元左右。

環境與健康: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