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由焚化爐興建案體檢環評

在立法院永續會主辦的幾場廢棄物政策高峰會的分區會議中,我們看到幾個已完成招標、但尚未完工興建的焚化爐,爭議焦點總是與環評有關。如新竹縣焚化廠位在林業用地、烏魚子專業養殖區;竹南焚化廠位在溼地保護區;林內焚化廠位在淨水場附近。由於焚化爐所排放的戴奧辛、重金屬,為持久性的毒性物質,即使一點點也會對生態與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因此應該避開這些環境敏感地帶與人口稠密區。然而這幾個廠當初在進行環評時,不是沒有提到這些環境敏感地帶,就是沒有考慮這些毒性物質所造成的影響,不然就是認為其排放「將」符合管制標準,不會對這些地區造成影響。這也難怪會令民眾不服,而質疑環評只是開發行為的橡皮圖章。到底我國的環評出了什麼問題?

當環境生態受到開發行為影響時,其也將影響到附近民眾的健康與事業,因此在環評的過程中,為充分維護民眾的權益,讓民眾充分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檢視目前環評法,其將環評程序設計成兩階段,在第一階段環評時,可說沒有民眾參與的空間。所以若該開發行為於第一階段即獲通過,即使民眾有意見,也只有乾瞪眼的份。

環境與健康: 

毒!毒!毒!

根據1/18民生報載,台大昆蟲系教授徐爾烈在高雄鳳山進行蚊子抗藥性的研究,從台北實驗室南運的蚊子經高雄縣環保局噴藥後,全死光了,而關在隔壁籠子的高雄本地蚊卻因有抗藥性保護,仍然活跳跳。朝空中噴殺蟲劑的方式,雖對成蚊有效,但對幼蟲卻沒什麼效果。

根據1/22及1/27的中廣新聞網報導,彰化基督教藥毒物醫療小組調查發現,國內農民常用的除草劑與殺蟲劑等劇毒性農藥,毒性濃度比國際標準高出20倍以上。醫療小組並發現,不少農民罹患有關肝腎與呼吸道的癌症,都與長期使用農藥有關。

最近爆發的(SARS)疫情,即使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中不建議環境消毒,但政府的防範措施還是噴藥消毒。

過去十年,台灣人民因為癌症死亡的比例增加了一倍。癌症一躍成為台灣第一大死因,去年五月份,衛生署再度證實,「惡性腫瘤」17年來一直在台灣人民的死因中排名第一。即使是青年人口,惡性腫瘤的死亡率都已經排名第二,死亡人數遠遠超過排名第三與第四的因素(自殺、他殺),表示台灣因為癌症死亡的人口年齡越來越輕。平均每10分鐘,台灣就有一個人死於癌症。每四個人中,有一個人會死於癌症。

環境與健康: 

恐怖戰爭

在3月20日的清晨,美國終於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儘管之前全球反戰的聲浪高漲,仍無法阻止美國布希總統的意志。之後,報章上一張張伊拉克人民逃難的照片,一個個無辜兒童的迷惘眼神,令人心中不禁悵然。

石化工業是二十世紀的新興工業,在這之前,人類的生活中並沒有石化產品;然而,現在石化產品卻深入到人類的食、衣、住、行中,無所不在。這些批著科技外衣的石化產品,從生產製造、使用、到廢棄,都與毒物產生關聯,而使其對環境產生莫大的威脅。除此之外,所有石化產品的原料,石油,由於集中在少數地區,更使得強權國家為了掌控這些地區,而不惜發動戰爭。而強權國家所謂的恐怖份子,也是因為這龐大的資源所獲得的利益而滋生。

恐怖份子所使用的手法,最令人不寒而慄的,莫過於使用化學或生物毒劑。然而,仔細思考石化產品的生命週期,其排出的毒物所造成的影響,並不下於這些生化毒劑。因此,石化產業的所作所為,無異於恐怖份子。這些恐怖份子,使得空氣、水與土壤的品質惡化,造成許多物種消失、食物網崩解、疾病叢生。更恐怖的是,這些恐怖份子,掌握了國家資源,以其自身的利益,一次又一次對外發動經濟戰爭與武力戰爭。而其更擅於利用強大的傳播媒體,企圖為其巧取豪奪的行為,美名為正義之師。套上金庸筆下的武俠人物,這場美伊戰爭,只不過是一場岳不群與左冷禪的戰爭,一場充滿虛偽與殘忍的戰爭。

社會: 

焚化政策與永續台灣

前些日(3月13日)環保署提出「焚化爐、垃圾多元方案」,宣示加強提昇廢棄物回收率、監督各縣市廢棄物回收工作、推展縣市跨區合作清運垃圾,以減少焚化廠的興建;同時宣佈將取消台北縣和台中市二座焚化廠的興建方案。連同前任署長任內取消的四座,共計取消六座焚化廠的興建。

去年11月底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召開「焚化政策公聽會」,環保署長郝龍斌在諸多立法委員、民間團體、和行政單位的壓力下,當場承諾在三個月內提出垃圾處理政策的檢討方案。在該承諾期限過後半個月,經立法委員和民間團體的催促下,總算提出上述「焚化爐、垃圾多元方案」來呼應。從該方案的標題來看,環保署仍然鍾情於焚化政策,在行政院宣示的「永續元年」無法提出符合永續發展的「零垃圾政策」。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看,台北縣和台中市儗增建的焚化廠均無急迫性和必要性,原就不該浪費人民納稅而來的公帑。所以宣佈取消該兩座焚化廠的興建計畫,環保署只不過矯正錯誤的決策,更何況該兩座焚化廠仍處於公告興建的階段,並未見有關單位完成法定而公開的決標程序,不知道哪來環保署署長郝龍斌所說的「環署已和地方政府充份溝通協調,並得到地方的同意,雙方將共同承擔停建的法律賠償責任。」,邀功?亦或是另有用意?

環境與健康: 

火的危機

最近日本後代子孫基金會於馬來西亞檳城辦了一場「停止使用多氯聯苯」的研討會,會中一日本學者發表其研究報告指出,在馬來西亞的一些未經良好管理的掩埋場,由於沼氣未予收集而使垃圾常常自燃或者垃圾因人為放火而燃燒,測得的土壤中戴奧辛類化合物含量可高達3,100 pg/g TEQ(我國土壤的戴奧辛類化合物含量管制標準為1,000 pg/g TEQ);相對地,在經良好管理、未曾失火的掩埋場中,其所測得的土壤中戴奧辛類化合物含量僅7.8-48 pg/g TEQ。

而就在此研討會舉辦的前幾天,元長工業區內囤積的垃圾又失火,引發的濃煙讓居民無法忍受而丟雞蛋抗議。這些垃圾為由嘉義市八掌溪垃圾場所挖出,含塑膠成分頗高,並且於去年12月悶燒將近一個月。依常識與前述日本學者所做的研究報告之結論,我們可以很合理的推測,這兩次火災所造成的戴奧辛污染應該相當嚴重。然卻未見政府有緊急疏散居民的措施,只是強調其在努力救火。由此可見,各階層官員的戴奧辛教育應予加強,否則不僅無法妥善地處理緊急事故,也難以有良善的施政。

環境與健康: 

基因改造食品與強制標示

2003年1月1日,除了塑膠袋限用政策開始第二階段外,還有一個不起眼卻攸關人民知的權利與食品安全的法令悄悄生效,那就是衛生署於2001年2月公告的「以基因改造黃豆及基因改造玉米為原料之食品標示事宜」中的「第一階段」強制標示生效了。

我國的玉米與黃豆幾乎全由國外進口,其中又以美國為大宗,而美國正是生產基因改造食品的主要國家。據農委會一份非正式的估計,國內目前進口的黃豆有五成為基因改造,進口的玉米為三成。然而在2002年(含)以前,並未強制標示。

基因改造食品,在推動者的口中冠冕堂皇,他們說可以解決飢荒、降低農藥的使用量。然而基改作物的產量並未增加多少,有些反而減少。而降低農藥使用則是一個幌子。因為一些由農藥公司轉型的生技公司,生產能抗除草劑的黃豆或玉米的種子,但是只能抵抗其所生產的農藥,因此農夫須向同一家公司購買種子與農藥,這等於用基改作物來保證其農藥的銷路。同時,這些抗除草劑與抗蟲的基改作物,可能使雜草與昆蟲更快發展出抗藥性,而使得農藥的功能失效,其結果是農藥用量的增加、或者改用更毒的農藥。這不僅造成生態平衡的破壞,對消費者而言,更是一大健康風險。而基因改造食品本身,對健康的影響仍未可知。

環境與健康: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