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應全面檢討以焚化為主的垃圾處理政策


環保署於近日宣布,將於明年上網公佈焚化爐即時監測資料,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塵、不透光率、一氧化碳等廢氣排放情況,以期化解民眾對焚化爐之「誤解」,並希望先前規劃之36座焚化爐未來能全數完工運轉,「解決」台灣的垃圾問題。對於環保署時常轉移大眾目光,誤導事實真相,以為其不當政策辯護,而不朝徹底解決問題,保護民眾與環境健康著手,本末倒置,實令人感到痛心。

民國75年,行政院科技會議將垃圾焚化處理列為中長程垃圾處理方法,因此訂下以「焚化為主、掩埋為輔」之垃圾處理政策,環保署遂於民國79年研訂「台灣地區垃圾資源回收廠興建計畫」,計畫興建公有民營或公有公營垃圾焚化爐21座;民國83年訂定「小型一般廢棄物焚化爐興建計畫」,計畫興建10座公有公營小型焚化爐,以處理離島地區、水源特定區等地區之垃圾;民國85年訂定「鼓勵民營機構興建營運垃圾焚化廠推動方案」,核定設立15座大型焚化廠;86年訂定「過渡時期緊急垃圾處理計畫」,計畫核准15座總處理量350公噸之民有民營小型焚化爐。預計全數完工後,垃圾焚化處理率可達90%以上,成為全球最高的國家。而目前日本是全世界垃圾焚化率最高的國家,也是全球焚化爐戴奧辛污染最嚴重的國家。

環境與健康: 

新政局新思維,二O O二重建台灣山林

台灣山林曾以其豐潤的蘊藏,資助日本的殖民經濟及國民政府的經濟奇蹟,養育生存其上的萬物及我們。而目前我國擠進新工業國家之林,名列富裕國家之際,過去一直以來仍不「忘情」於壓榨山林的殘餘價值,而放縱農業上山和超限利用,導致殘破的山林,被摧殘幾至千瘡百孔;而近兩年來土石流的肆虐,更印證我國山林及人民正逐漸陷入生態浩劫之災難。

山林水土: 

WNA 2001 台灣 廢棄物管理國際研討會--零垃圾政策:永續社會新思維

WNA 2001 台灣 廢棄物管理國際研討會

零垃圾政策:永續社會新思維
Zero Waste : New Thinking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Warren Snow(紐西蘭零廢棄物信託基金會)

過去一百五十年,人們在自然資源使用不盡、可被浪費的前題之下,已經製造出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我們所製造的一切物品遲早都將埋進土?或是進入焚化爐?面。人類產業系統所產生的廢棄物及物質正湧進我們的社區,其變成廢物速度是史前未有的。但是我們現在終於了解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而且大自然已經無法再吸收任何我們所製造的垃圾了。

同是污染製造者的現行人類產業體系已經想了兩個方法,來解決這些廢棄物的問題,第一個方法是填土,第二個方法是焚燒。填土只是在土地上挖一個大洞,一個較為好聽的名字是「有毒廢棄物掩埋場」。新的研究指出掩埋法在廢棄物入土後,必須花上將近一千年的時間來維護,然而許多掩埋場維護設備的合約上卻註明只能使用短短的三十年。這些廢棄物公司在三十年後就掉頭離去,郤留給我們後代子孫來面對傷害土地的重金屬、毒物、毒氣以及土地的損失。第二個方法是燃燒廢棄物,造成有毒殘餘物不斷地排放到大氣中及滲進土壤?,使得有用資源、工作及能源的流失。我們正成為我們「舊思維」下的犧牲品。

環境與健康: 

[時事警訊]--舖面星球--汽車與農作物相互爭地

時事警訊:舖面星球---汽車與農作物相互爭地

當新世紀之初始,汽車與農作物正激烈地競爭農地。迄今,工業化國家農地被道路所大量佔據,供其佔有世界總車輛數五分之四的汽車所使用,全世界的現有汽車數為5億2,000萬輛。而今,擁有飢餓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其無數的農地正被佔用與犧牲,供作道路之用,不禁讓人對於汽車的未來角色定位,提出質疑。

工業化國家數以百萬公頃的農地,已經被舖設為柏油或水泥路面,供作汽車使用之道路與停車場。以美國為例,每輛汽車需要0.07公頃的舖面土地,以供道路與停車場之用。以此估計,每增加5輛汽車,就需要相當於一個美式足球場的用地之柏油舖面。

經常,農地之所以成為舖面道路,係因其平坦且土壤排水良好,而此適宜農作之特性,也適於闢建道路。一旦農地被施築為舖面後,很難再加以回復為農作用地。正如環境學家卡特樂(Rupert Cutler)曾經指出:柏油是農地的最後「農作物」。

美國擁有2億1,400萬機動車輛,已施築630萬公里的道路,此長度足以環繞地球(以赤道為直徑)157圈。除了道路,汽車仍需有停車場。讓我們來想像2億1,400萬汽車與貨車所需的停車場大小。假如這樣的想像太難,可以試著想像1,000輛車所需的停車場大小,再將它擴展為214,000倍,茲此,略可比擬。

肥胖流行病對缺乏運動的社會造成健康的威脅

肥胖已達到流行病的程度,在工業化國家被折磨的人數逐漸增加,在發展中國家也一樣。肥胖會破壞人類健康、提高心臟疾病、中風、乳癌、直腸癌、關節炎、成人急性糖尿病(adult onset diabestes?)等意外。疾病管制中心估計目前美國每年因肥胖有關的疾病去逝者有300,000人。

減肥傳統上都著重在降低飲食時卡熱里的攝取量,但是愈來愈多証據顯示缺乏運動也是肥胖的重要因素。經過四百萬年來高運動量的狩獵和採集活動所調適的人類新陳代謝系統,很多人如果缺少運動可能無法維持健康的體重。

有些社會在歷史上頭一回多數的成人體重超重,美國61%的成人超重、俄國的數據為54%、英國51%、德國 50%、全歐35歲到65歲者超過一半的人超重。

開發中國家超重的人數正在增加中,例如巴西的成年人口中36%超重、中國成年人口中15%超重。

不單單是過去不曾有過那麼多人超重,而且也正以破紀錄的速度擴大。美國成人中肥胖者從1980年到1994年中增加了一半,美國人中20%的男人和25%的女人超重大於30磅(13.6公斤),在中國所做的調查發現於1989年到1994年經濟起飛時期,超重的成年人從9% 跳升到15%。

環境與健康: 

亞洲無廢棄物聯盟 新聞稿

(亞太地區國家推動清潔生產及零廢棄物社會聯盟)

曼谷,2000-7-28─來自12個亞洲國家的公民組織呼籲:「我們不要再當工業界的垃圾場了。」並認為垃圾焚化處理是一個失敗的技術;「焚化處理是一項具有毒害的技術,且來自於一些世界上污染狀況最嚴重的國家。」根據東南亞綠色和平組織Mr. Tara Buakamsri 指出:「日本及歐洲國家的垃圾焚化爐已經毒害了他們的人民,現在他們還想把這些焚化爐賣到其他亞洲地區。」Mr. Tara Buakamsri正在出席「亞洲無廢棄物聯盟」(WASTE NOT ASIA)成立大會,該組織是最新成立的區域性公民組織聯盟,致力於反對設立垃圾焚化爐及垃圾掩埋場。

聯盟成員均致力推動「零廢棄物社會」運動,強調所有廢棄物都應以堆肥、資源回收及再利用等方法處理,而不是送進焚化爐或掩埋場,尤其是垃圾焚化爐被認為是一項危險的技術。

在全球工業化國家裡,焚化爐已被認定是環境中戴奧辛的最主要來源,而戴奧辛則是被公認對人類毒性最強的化合物。

環境與健康: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