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遠見「低碳城市」 應從挑戰「拚經濟主義」著手

年底七合一選舉在即,欣見各地方政府紛紛將低碳城市議題以具體作法形諸自治法規與政策,包括台南市府率先宣布禁用保麗龍、桃園縣府鼓勵汰換排氣汙染高的二行程機車,並補助換購電動機車、彰化縣府與巨大集團準備推出公共自行車系統等。台中市府也通過「台中市低碳生活自治條例」,其措施包括在指定公告低碳示範區全面禁行燃油機車,而引起「119反禁摩」串連準備上街抗議。近日在機車業者抗議之下,台中市府傾向縮小為水湳經貿示範區域,且將研擬一併限制燃油汽車,並宣稱其實示範大於實質意義。

在節能減碳大趨勢下,逐步對燃油汽機車增加更多限制,以及提高其使用成本,並以政策引導趨向低排碳的交通運具,政策符合未來趨勢。但台中市府公告之初即延後政策實施時間,要到7年後,也就是110年元旦才全面禁行,若開罰亦僅新台幣500元,而獎勵汰換措施要到105年才訂定,以避免影響選舉與任期,但又可得到環保署低碳城市的肯定,對環保團體畫遙遠大餅。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環保署應說清楚、講明白的事情

去年食品安全事件連環爆,讓民眾對食品工業的信任度降到低點,再加上政治人物虛假面貌也在「十月政爭」過程中暴露無疑,而使得「假」字成為2013年度代表字。除了政治人物的喊口號、企業的不實標示或廣告,還有一種要不得、必須去除的虛假文化,在於公務體系對於公共事務的處理:公務體系常常為了政治人物眼中的政績、財團的利益,甚至公務人員自己的利益,而提供不完全、甚至不實資訊,以偏概全,美化現況,只提好處,不看壞處。如此對議題分析無法客觀中立,更偏離公共利益,當然得不到人民信任。

比如去年10月17日,環保署發表了一篇新聞稿,歌誦焚化爐對於國內垃圾處理的貢獻:強調焚化爐發了多少電,卻不告訴人民,以物質生命周期來看,焚化與資源回收再使用或再利用相比,其實浪費更多能源;把廢棄物焚化美其名為「廢棄物能資源化」,可以面對全球能源需求遽增及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問題,卻不說明,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在於化石燃料開採越來越不容易,而這些化石燃料其實也是許多「可燃」垃圾的原料,把垃圾燒掉,將使得這些資源數百萬年內無法再生,更加速化石燃料枯竭,惡化能源飆漲問題。另外,把廢棄物焚化這種浪費能源、產生毒害的處理方法,與八竿子打不著的「低碳」字眼連結起來,卻不談其實焚化爐產生了多少令人頭痛的有害飛灰與底渣,排放了多少重金屬與戴奧辛,對人民健康的傷害又是多少。

環境與健康: 
社會: 

2013世界現況──永續還有可能嗎?

美國知名環境智庫「看守世界研究中心」每年就永續相關主題出版《世界現況》專書,如在2012年時主題是「邁向永續繁榮」,充滿著樂觀、進取的氣息,但今年主題竟是「永續還有可能嗎?」,打著大大的問號。看到這個疑問句時,閱聽者第一個反應,大都是「真的太遲了嗎?」。在年尾時談這個議題,似太遲了。

「是否永續?」要能以定量來衡量。關心環境的科學家群已找出9個地球界限,用以衡量及監測永續性。就所知數據,目前人類已跨越其中兩個界限,第3個界限也已部分逾越。這些被逾越的界限包括: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氮循環。另外的地球界限如:磷循環(和氮循環共同為一個界限)、海洋酸化、全球淡水使用、土地利用變遷、大氣中細懸浮微粒、平流層臭氧消耗、化學物污染等。其中的平流層臭氧消耗,是有所改善;餘均朝惡化趨勢發展。

地球及生態圈的正常運作對人類福祇是無比重要,它是人類發展的自然資本,但目前經濟系統卻不予計價,而採取駕馭環境以取得最佳產量、短期利益的作法,不顧自然資本耗竭,如何能達到永續?像近來媒體所關注的清境農場民宿氾濫與日月光廢水汙染後勁溪,正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把地球資源及生態圈的貢獻,顯現在金融及經濟交易系統中,而不能讓真正寶貴卻未被計價的事物任人類「營利」活動(毋寧說是「自殺」活動)糟蹋。

環署應要求汙染者舉證

高雄市環保局於10月1日查獲日月光K7廠將未經處理的強酸含鎳廢水排入後勁溪,但直至12月9日趁著《看見台灣》紀錄片所帶來的媒體環保熱,才讓事件曝光,動作其實慢了好幾拍。不過高市府也趁民氣可用,拿出魄力,大力稽查日月光於高雄各廠,並讓日月光K7廠於21日停工。加上這十幾天來的媒體密集報導,大眾的譴責,已讓該公司未來蒙上一層陰影。因此,高市府這次作法,對於時常偷雞摸狗的工廠而言,確已發揮警惕作用。

不過,日月光大概不會就此臣服於高市府的行政處分,而會採取訴願以及行政訴訟手段,減輕公司所受影響。從該公司董事長召開記者會,把此次事件定位為偶發、非蓄意的單一事件來看,其並沒有誠意道歉,日後會不會改變公司管理文化,負起企業社會責任,還有待觀察。遺憾的是,環保署竟也附和起業者的「偶發」說,計較起這次事件究竟是不是偶發,是否構成「惡意違法」而達勒令停工程度,並要求高雄市長對外詳細說明。環保署這種態度很難讓人不質疑其和汙染者站在同一邊,因為違法業者常常提出一堆非關重點的理由,並要求執法者舉證,藉以模糊焦點,欺矇、混淆講究證據的法官,以達到翻盤目的。

環境與健康: 

十三年前的季刊

自從福島核災發生後,民間的反核運動再次興盛,許多人重新關注核能議題,除了反核的前輩和貢寮的鄉親重新燃起希望,有更多的年輕族群開始瞭解核能議題,並用講座、音樂、文字等媒介,慢慢地向大眾傳達能源訊息。更有藝文人士在中正紀念堂舉辦「核四五六」活動,發下在核四停建以前,都會在每週五下午六點準時聚會的宏願。如今從309遊行到現在已經40個週末。不論晴暖或颱風來襲,他們都沒有缺席過。

翻閱看守台灣季刊十幾年的季刊,許多文章證實台灣的反核歷史早已走了很久。於是幾週前,我們抱著協會十三年前講述能源議題的刊物,到核四五六的現場分送給關注核能議題的民眾。每個人不僅欣喜的收下,更訝異的是這些十三年前的出版物,講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

這本季刊的主題是能源革命,翻開目錄,編者的話就是「核四再評估,延後時機」,當時的編者怎麼想得到十三年後,核四仍然持續「再評估」。再翻閱其他文章。探討分散式供電系統的概念,德國廢核文章,美國核能情況和再生能源、生質能等討論,都是至今仍然費神的議題。而這年剛好是九二一地震的後一年,也有不少文章撰寫災後復興或生態旅遊的想法。其他還有些外來種和水源政策等文章,種種都仍是現在大家帶解決的問題與努力的方向。

氣候與能源: 

看不到的傷痕

提到日月潭,大概是許多人去到不想去的地方了。過去的日月潭或許像個不易親近的冰山美人,現在已像個鄰家女孩般,極易交往。身為台灣的著名景點,這裡舉辦過各式活動,花火、音樂、單車、遊艇、纜車,最有名的莫過於每年九月舉辦的萬人泳渡活動。可惜的是在向山BOT案引發卲族人的反彈爭議時,我們發現日月潭不只飯店引起爭議,專門觀光的遊艇,每天產生的人造船浪,早已造成整個日月潭邊的邊坡退縮,整圈坡土崩落,連帶以土壤為根的大樹傾向潭面,許多大樹更早已崩落,在水面載浮載沈,或已然沉落潭底。

日月潭最美的地方,就是她依山傍湖的清幽,可以到潭邊的步道走走,可以向上到慈恩塔上觀星,也可以乘坐遊艇欣賞湖光山色,近年來興起的遊艇和纜車觀光,大受歡迎,幾乎成為每個來到日月潭的人必遊景點。業者也大肆宣傳水路空旅遊套票,但少有人想到自己只是坐個船,也可能成為破壞環境的共犯。

環境與健康: 
經濟: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