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輿 龍崎 馬頭山 掩埋場爭議連環爆、垃圾多到燒不完! 環團呼籲廢物總量管制、環保署應和民間合作速推資源永續管理法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坤輿掩埋場因規避環評,日前由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苗栗縣政府應要求坤輿停止試運轉及所有開發許可,反坤輿自救會及當地鄉親,總算迎來抗爭21年以來的初步勝利。數個環團1於8月3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指出,本案突顯地狹人稠的台灣已經相當難以找到合適掩埋場址,高價掩埋處理費又誘使重重黑影撲向台灣所剩無幾的肥美、幽勝之地,人民已然活在垃圾與黑道雙重夾擊的恐怖陰影中!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坤輿掩埋場因規避環評,日前由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苗栗縣政府應要求坤輿停止試運轉及所有開發許可,反坤輿自救會及當地鄉親,總算迎來抗爭21年以來的初步勝利。數個環團1於8月3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指出,本案突顯地狹人稠的台灣已經相當難以找到合適掩埋場址,高價掩埋處理費又誘使重重黑影撲向台灣所剩無幾的肥美、幽勝之地,人民已然活在垃圾與黑道雙重夾擊的恐怖陰影中!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我國2021年經濟表現亮眼,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GDP成長率達到6.28%。然而看守台灣協會夥台南社大、台東環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彰化環盟、野薑花公民協會、台灣零廢棄協會、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於6月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2021年申報事業廢棄物產生量(2,159萬噸)的成長率完勝GDP成長率,高達7.77%,比2020年還多了156萬噸,等於多出1.83倍的垃圾焚化底渣(2021年產生量85萬噸)!再加上近年廢棄物非法清理案件屢創新高,顯示小小台灣已無法承受毫無止盡增長的資源耗用與廢棄,若不正視此問題,未來我們將生活在垃圾堆中,無乾淨農地可生產我們所需糧食!
與會團體提出《資源永續管理法》草案,希望政府能儘速參採立法,建立顧及未來世代的資源永續管理架構,引導社會走向資源節約使用、明智利用、友善環境的循環利用方向,並對於廢棄物產生量與無法重複循環利用的廢棄物數量予以總量管制,計劃性地往零廢棄目標邁進!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今天立法委員陳椒華偕同環團及反坤輿掩埋場自救會等人一同到法務部廉政署前召開記者會,針對苗栗縣政府涉嫌圖利廠商,牴觸法規通過坤輿掩埋場及試運轉提出檢舉,請廉政署受理並啟動調查,並要求苗栗縣政府立即停止坤輿掩埋場的試運轉。
陳椒華委員提出坤輿公司的掩埋場興辦計畫牴觸法規,依法規規定,場區範圍應計算包括聯外道路、水土保持設施、污染防制設施及管理設施等,所以包括掩埋場區、汙水處理、滯洪及進出道路、管理辦公室、洗車場、暫存區、磅秤室、保養廠房、隔離綠帶等面積都應計入,開發面積加總已超過二公頃,牴觸的相關規定說明如下:
1981年的一月,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West Virginia)的帕克斯堡(Parkersburg),年輕的蘇•貝利(Sue Bailey)生下了一名男嬰。該名男嬰的臉部嚴重變形,他只有一個鼻孔,右眼整個向右下偏移,鋸齒狀的眼瞼,而瞳孔是鑰匙孔的形狀。當時接生的醫生對可憐的蘇說:「這個孩子可能活不過今晚。」而這個男孩卻奇蹟般的活了下來,他是威廉•貝利(William Bailey),也以巴奇•貝利(Bucky Bailey)這個名字為世人所知。為了能活著長大,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令人痛苦不堪的手術,如今(2021年)他已年入40,不但結婚而且養育了兩個健康的孩子。巴奇目前致力於以自身和他的家鄉帕克斯堡的故事為警訊,向世人揭露全氟/多氟烷基物質一旦流入環境中累積,會對生態及人體健康造成多麼可怕的浩劫。
苗栗縣造橋鄉龍昇村的農民,為了保護家園,免受不當選址、刻意規避環評並得到苗栗縣府護航的坤輿掩埋場污染,長年來團結抗議阻擋該掩埋場的試運轉。
然而,村民不僅無法透過苗栗縣府取得公平正義,二十年來更備受黑道暴力威脅恐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