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糊塗帳!燒錢的垃圾焚化竟比廚餘堆肥便宜?? 形成焚化廉價錯覺的四大扭力!(下)
- 如果沒有不當成本轉嫁,如果底渣與飛灰用比較穩當的技術來處理,那麼基隆市府把廚餘或其他垃圾送到焚化廠燒掉所必須付出的費用,會增加多少?
- 如果廚餘中沒有塑膠、金屬、陶瓷等雜質,那麼廚餘處理費,可降低多少?
- 如果我們不只用金錢來思考,那麼把可回收的廢棄物燒掉,到底是好處比較多?還是壞處比較多?
回過頭來,如果基隆天外天焚化廠燒的全是生活垃圾,成本未受到偏頗的轉嫁,那麼每噸合理焚化處理費大概是多少?
回過頭來,如果基隆天外天焚化廠燒的全是生活垃圾,成本未受到偏頗的轉嫁,那麼每噸合理焚化處理費大概是多少?
清晨的小高,冷冷清清,雅緻乾淨的街道,卻乏人跡。雙葉屋旅館一樓的廊壁上,展示著311複合式災難發生當時的數張相片,有因為地震而倒塌的建築,因海嘯而泡水的街道與車子,因輻射污染而穿戴輻射防護衣的人們;在另一面的牆壁上則貼著當地居民(包括旅館老闆自己)檢測的輻射污染地圖,每年更新。旅館隔壁的店面雖然還關著,但透過落地玻璃門,可見其內放置著一個移動式立地木製招牌,上面寫著「小高復興設計中心」。居民渴望家鄉重生的期待,隱然可見。
福島,對首次踏上這塊土地的我們而言,是個既陌生卻又耳熟能詳的地方。2011年,這塊土地因為地震與海嘯引發的核災而舉世震驚,並在許多國家敲下了核能發展的喪鐘。八年後的今天,在擁核者的美化與炒作下,我國社會擁核聲浪隱然有復甦之勢。難道,核災在福島所烙下的傷痕,那麼快復元?難道,八年前那場令人不安、不忍卒睹的記憶,是一場幻夢?難道,日本為福島核災所付出的代價不夠高,不足以讓我國引以為鑒?這次福島行,正是要試圖深入了解這些問題!
九月初,在一群日本友人的安排下,我們懷著忑忐的心情,踏上了這塊土地。為了解福島地區輻射劑量與我們平常生活背景輻射的差異,我們借來一台輻射偵測器,並在行前,先量測了生活周遭的空間輻射劑量率;約在0.1微西弗/小時上下,不超過0.2微西弗/小時,和原子能委員會「台灣天然背景輻射約在0.2微西弗/小時以下」的說法差不多;1也就是說,在這樣的輻射背景值下生活一年所接受的輻射劑量不會超過1.752毫西弗。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今年8月台東縣長饒慶鈴對外宣示為解決台東垃圾無去處的問題,將啟用已14年未運轉的焚化爐,台東縣議會更在9月4日通過「重啟焚化爐修繕預算案」,預計花費5.63億元啟用台東焚化廠,其中中央補助4.2億元,地方配合款1.43億元。除了以補助「利誘」,中央更以不啟用焚化廠即追回補助以及不給其他替代方案任何補助的「威脅」手段迫使台東就範。中央對焚化全力支持的心態,對照蔡英文總統就職時定調的「循環經濟」發展方向,不禁讓人想問執政團隊,當初循環經濟的承諾,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為此,台東環保聯盟、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海湧工作室、環境法律人協會等七個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向社會解釋為何台東不該啟用焚化廠,並呼籲立院刪除環保署補助台東啟用焚化廠的預算,一起來搶救小英總統循環經濟政策。立委林淑芬以及吳焜裕委員辦公室主任吳東傑並出席接受有四十七個團體簽署的連署書,允諾協助扭轉環保署錯誤施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