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環境正義

專用垃圾袋全面降價?反映成本才是正解!


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提出垃圾清運政見,要讓市民倒垃圾更方便、更環保、更省錢。具體作法包括增加定點清運地點和時間,提升清潔隊員福利並讓他們有便利的機具設備,同時還要設置智慧垃圾收集機與資源回收機等設施。

檢視其政見說明,可知這位曾任台北縣長的候選人,確實有看到新北市及許多其他縣市的垃圾清運問題。目前全國除了台北市外,垃圾清運大體採取沿線收集模式,也就是垃圾車與資收車沿著大街小巷慢慢開,播放〈少女的祈禱〉提醒住戶出來丟垃圾;這些清運車輛每條大街小巷都要跑,沒時間停下來等民眾,因此常見太晚出來的民眾拎著大包小包追著垃圾車跑。而在台北市,垃圾清運採的是定點收集、分日分類的模式,垃圾車與資收車會定時於定點停個十分鐘左右,讓附近居民拿垃圾出來丟,且每週一、四、六和二、五收的資源物是不一樣的,如此可藉民眾之手,讓資源物先粗分類,以減輕清潔隊後續細分類的負擔。至於晚歸上班族,垃圾車是否定點定時停下來對其意義不大,如果社區裡沒有回收站,根本沒有倒垃圾機會,於是有的把垃圾偷塞到公園垃圾桶裡,有的偷放在路邊一角,有的則拿到辦公室裡。

環境與健康: 

循環經濟的另類荒謬——枋寮養殖專區以事業廢棄物當回填土


屏東縣枋寮鄉新龍村,是漁業署規劃的番仔崙養殖專區,台灣石斑產業的重要產地。原在外開店的陳右穎四年前回鄉,接手養殖。陳右穎說,番仔崙養殖專區養的魚種有石斑、龍膽石斑還有午仔魚,目前外銷以中國為主,年產值大概超過10億左右。由於外銷價高,當地居民幾乎全靠石斑魚維生。2018年3月起人和村1處魚塭,遭回填惡臭的不明廢土,整片土地滿溢噁心的泥臭味,旁邊的謝姓養殖戶更說,最近天氣開始變熱,他的魚塭鄰近廢土,深受其害,除了受到土方落塵影響,每天上百台砂石車經過,養殖的蝴蝶魚被震動嚇到不敢吃飼料,全部翻肚,一池就損失百餘萬元。魚塭旁的水池和塭堤盡是魚屍,在夏日高溫曝曬下,魚腥味非常難聞,自己養的3隻狗也不知為何陸續暴斃,令人驚恐。


20180813-01.jpg
番仔崙養殖專區——以事業廢棄物當回填土。

2018年5月23日自由時報地記者陳彥廷有如下的報導:

經濟: 

龍崎爭議:何忍挖斷龍脈,讓廢棄物住聖山?




2018060501.jpg

龍崎,地處阿里山山脈尾端,是台南東南端的一個偏鄉,再往東或往南,就是高雄的內門與田寮,人口只約四千人,為台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在可考的歷史中,最早遷居至此的人類,是平埔族的西拉雅族的新港社人,因此它舊名「番社」,後在日治時期的1920年,取較大聚落龍船及崎頂之字,設置龍崎庄,是今日地名之由來。1

雖然對人類來說是偏鄉,但這裡有相當令人驚豔的景觀,也是不少生物棲居之所,卻於2003年被選為事業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的場址所在,於是一連串爭議就此而起。

環境與健康: 
社會: 

立院速修環評法!政院莫拖延 本會期前草案送審!

日期: 
2018/03/30 (週五)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

立院速修環評法!

政院莫拖延 本會期前草案送審!

深澳電廠環差於3/14以一票之差通過,引社會譁然,亦凸顯《環境影響評估法》亟待修正之需求。現行環評機制並非深澳電廠一案才起爭議,自1994年公布至今24年,因制度闕漏,已累積無數爭議案件,雖行政院及環保署已在立法委員要求下,承諾於六個月內將《環境影響評估法》草案送入立法院,然而環保署的修法草案至今已預告逾半年,六個月後送案又將遭逢地方選舉的國會空窗期,行政機關此承諾所反映的制度改革誠意令人質疑,且並無法回應社會對於盡速改革環評制度之期待。

環境與健康: 

氣候變遷與循環經濟下的野蠻遊戲——最後一道菜


農委會為確保國內糧食安全,於2011年5月10日、11日召開全國糧食安全會議,其中重點內容之一為設定2020年時全國之糧食自給率以40%為目標。2014年糧食自給率一舉躍升1.2個百分點,來到34.1%,創下11年新高。2016年10月20日最新「糧食供需年報」出爐,2015年的糧食自給率為31.4%,退回到5年前甚至10年前水準。農委會分析去年糧食自給率下降主因,源於氣候變遷和疫病蔓延,卻無視農地的另一威脅:假循環經濟之名的野蠻遊戲。

土壤的價值

土壤是經由風化作用和生物的活動產生的,地球表面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約需要300年,故土壤是國家的資產也是資源。土壤除了孕育我們的食物,也生養了萬物,是所有生物的家:每公頃土壤中有15公噸的小蠕蟲(small worms ),7.7公噸的微生物,包括外生菌根、真菌、細菌、線蟲、水熊蟲、彈尾目昆蟲、蟎、線蚓、蚯蚓、蜈蚣、螞蟻、潮蟲亞目、扁蟲和鼴鼠等生物,其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我們不應該以循環經濟為口號,卻無妥適的品質標準、用途限制、使用規範以及良好的稽查制度,而讓很多的事業廢棄物就循環到農地、魚塭,事業廢棄物掩埋後會慢慢造成地下水汙染,更重要的是讓土壤失去了生命力。

社會: 

從土壤價值看以風險評估來修正土壤污染管制標準的合理性


近日,環保署召開「推動土壤污染監測及管制標準檢討工作」專家諮詢會議,欲延續以前的思維,單只是考量健康風險評估的計算結果,來制定土壤重金屬污染管制標準,藉此大幅放寬部份重金屬的特定工業區土壤污染管制標準;同時也想要放寬農地的銅鋅污染管制標準。我們期期以為不可,故撰書面意見如下。

社會: 

頁面

環境與健康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經濟

特定議題

訂閱 RSS - 環境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