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代步工具選擇

昨天從學校騎著腳踏車回來,經過車庫時瞄了一眼那輛躺了五個多月的車子,腦中瞬時閃出是不是該清理這輛車子了。

這是一輛耗油的老車 – 福特2000休旅車,還可以動,當時就是引擎有些問題將之擱置在車庫裏,一轉眼就近半載了。十年前的農曆年前,我與內人正愁著無法將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帶回老家過年,只好由年近七旬的父親經過北宜九號公路來載我們,心裡是很愧疚的,所以也就趕快買了這輛可以容納出門細軟的代步工具。

隨著孩子大了,車箱的使用容量逐漸減少了,輕便簡服已是我們的寫照。過去我天天開著這輛車上班或出差,最近兩叁 年來,似乎公車與捷運路線變得比過去方便多了,早就在想少製造些污染、多使用些大眾運輸工具,是不是可以更綠色環保呢?半年前給自己提供了藉口。

氣候與能源: 
經濟: 

國際無車日的明天過後

一年一度的「國際無車日」又來到,當天縣市首長帶著民眾,照例的騎著腳踏車,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大人小孩熱鬧一番,但,明天過後呢?

國際無車日的本質是什麼呢?其乃源起於外國城市過量的汽車橫行,為求喚醒民眾減少開車,達到節能減碳、降低空氣污染等目標,而於平常日,劃出禁止汽車通行的區域,讓民眾無法開車進入該區域;這幾年來,台灣有些城市舉辦「無車日」之活動,仍停留於「例假日大家來騎自行車」,未能再向前一步,舉辦平常日「禁止汽車通行」的無車日活動。為什麼呢?

近年來,我們對於「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經由媒體的大量報導,似乎“動”了起來,但再進一步的觀察,其於交通運輸方面的進展,實在令人擔憂。 中央部會看不到整合性的政策目標與持續性的有力措施,至今尚未提出二氧化碳減量的具體目標和時程。交通部官方網站,當前重點工作,洋洋灑灑十大項,卻不見「節能減碳」之有效措施,更遑論節能減碳之具體部門目標和時程。能源局統計運輸部門之石油產品消費,至95年底,每年仍然呈現正成長。石油產品消耗愈多,二氧化碳的排放愈多。

氣候與能源: 
經濟: 

別讓東海岸從杉原海灣開始爛

有一位篤信基督教的美國資深環境倫理學者於2004年4月間來台東訪問,每到原住民區就得先palisi(祭告、祈福、驅邪)一番,我看到他的無奈,直到走在長濱鄉八仙洞遺址步道眺望東海岸太平洋時,我們深深地被眼前深邃碧藍的海景感動,一切盡在不言中,相信他已體會到原住民用信仰行動來尊重、感恩、歌頌大自然。但這麼讓人感動的地方可能隨著美麗灣渡假村公司在杉原海灣的開發破壞而開始潰爛。

都蘭灣淺海地帶多半是珊瑚礁群,目前還沒開放觀光,以免步上珊瑚礁因廢水染病白化之後塵。沒想到2004年底台東縣徐慶元縣長卸任前,以杉原海水浴場之舊址,BOT給美麗灣渡假村公司使用50年,且於2005年大興土木前,沒依原住民基本法徵詢原住民;該開發案超過山坡地環評所需的1公頃,達6公頃,卻切割成三期,第一期0.997公頃先行施工,有規避環評嫌疑。經台灣環盟於四月底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控告該公司並要求立即停工後,也於五月初向台東縣政府、環保署、交通部觀光局等單位發函反映,台東縣府於七月五日回函,仍未要求停工;行政院環保署於六月二十七日現勘後,於七月九日回函稱該開發案已違反環評法第七條,應命其停止實施開發行為。事發至今,我們感覺台東縣府袒護美麗灣渡假村,乃再度呼籲縣府依法行政,也請人民站出來捍衛杉原海灣。

經濟: 

好兄弟幫幫忙,攜手抗暖化

上星期走出家門,突然被嗆鼻的煙味與漫天飛塵弄得睜不開眼、頻頻咳嗽,耳邊聽到里長廣播,才知道中元普渡到了。走到捷運站短短一公里的路程,家家戶戶擺出鐵格圍籠,大把大把的紙錢投入火堆,揚起漫天黑煙,頓時遮天蔽日,火勢越燒越旺,空氣中席捲著熱呼呼的風,隱隱感覺搶錢的激烈氣氛,讓悶熱的午後更形窒悶難受。揮汗如雨的店家內冷氣開得更強,從開放的門內傳到街上,冷氣機賣力運轉排出的熱風,也加入這場混仗,威力更甚高氣壓。

記憶中,小時候的中元節,似乎沒有那麼悶熱,原因可能很多。氣溫真的變暖,高樓大廈加劇熱島效應,空間不似以往空曠,稠密的人口家家都在拜,都有可能。最大的不同是,以前不知道「溫室效應」的後果。現在知道地球已經發燒了,而極端氣候、颱風土石流加劇、旱澇輪番頻生、物種的滅絕都與全球變暖有關,只怕燒越多香、更多紙錢拜天拜地,欲祈求風調雨順,恐將事與願違。

現在推行「夏至關燈」、冷氣調高溫度、計算個人碳排放、鼓勵大眾運輸、減少開車等,宣傳節約能源、減排二氧化碳已經逐漸廣為接受,許多佛教團體也在推動不燒紙錢、不燒香的運動,應該可以開始思考文化儀式的轉化。尤其是現在更檢驗出燃燒香與紙錢,都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改變祭拜儀式的出發點就更為迫切。畢竟祖先庇蔭子孫,總希望看到子孫誠心誠意的同時,也能身體安康、綿延永續。

環境與健康: 

誰將謀殺諸羅樹蛙

諸羅樹蛙在康熙56年《諸羅縣志》即有記載蟲之屬青約《圖經》:『背青綠色,謂之青蛙』。《海錯疏》:『身青、嘴尖,脊路微黑,腹細而白。』諸羅樹蛙是平原地區唯一的樹蛙,1995年才正式被命名,為臺灣特有種,數量極少所以諸羅樹蛙已被列為IUCN紅皮書之瀕危物種之一。

永康三崁店糖廠,面積約達10公頃已荒廢17年,在這段時間內三崁店糖廠已自然演化成次生林,亦成為諸羅樹蛙最南也最大的種源庫。2007年6月27日興總建設與台糖公司以「鑑地」、「鋤草」為名,用怪手除去永康三崁店糖廠數十棵胸圍直徑超過80公分寬的老樹,這些老樹樹齡均已達七八十年。估計興總建設與台糖公司在一天之內至少殘害了500隻諸羅樹蛙。而根據建商所提供規劃圖面可看出,全區將興建600棟高密度高級住宅,由興總建設與台糖公司合建。

環保與文化資產的民間團體強烈質疑,台糖公司今年以來頻頻在電視上打廣告,積極配合政府政策進行平地造林。可是卻毫不手軟的砍除百年大樹,嚴重扭曲政府政策形象。台糖公司系屬國營事業,任何開發案應先考慮是否符合程序正義與社會公益,並以保護生態及文化資產為最優先的考量。

急待革新的經濟部門

近來,全球各地極端天氣的報導令人目不暇給,英國於七月中下旬發生兩百年來罕見大雨,一天降下兩個月雨量,危及了泰晤士河及塞文河的堤防;同一期間,東歐羅馬尼亞、奧地利、保加利亞連日熱浪已造成18人死亡,匈牙利甚至出現了破記錄的攝氏41.9度高溫。另外,中國湖北於7月底降下冰雹,青海也下起七月雪;還有,這兩三天的南亞水患,造成孟加拉、印度北部、與尼伯爾等地區近3,000萬人被迫搬離家園。這種種氣候事件,顯見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氣候變遷,已是人們感受得到的進行式。

要面對全球暖化,需要各國一起協同努力,否則單靠少數國家積極地投入溫室氣體減量的工作,是很難發揮作用的。但這不能成為我國「在他國還沒有通通開始做,我們就什麼都不做」的藉口。尤其溫室氣體的減量,涉及能源與資源的節約、涉及清淨能源的使用、涉及水資源的保育、涉及交通與建築政策的改革,更涉及因淘汰不當產業所帶來的其他污染物的一併減量,這種種連帶的環境、社會、與經濟利益,是非常龐大的。

然而,近幾年來,我們卻少看到經濟、交通等部門在面對全球暖化時有何作為,反而是在執政當局的買票政策下,推出一個又一個令人不敢置信會於這非常時期提出的重大開發案,如蘇花高、台塑大煉鋼廠、與國光石化等。這種弱智的施政,實在令人不敢苟同。尤其經濟部,除了任令產業空洞化、投機化外,一直在產業轉型上無所作為,簡而言之是失職。

經濟: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