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卡片教堂與休耕

為了揭開東台灣神秘的面紗,同時也可遠離政經中心的紛紛擾擾,再三考量之後打定主意放下台北家人,2007年八月初個人隻身投入三仙台的懷抱,到職後接二連三的系列颱風,成了上天賜予的見面禮。

2007年下半年從帕布颱風算起,連續刮了幾次颱風,風勢、雨勢一般而言都不算大,然而每回只要瞬間雨量大於60mm/hr且持續一段期間之後,就會引發成功鎮北端博愛里宜灣部落的微型土石流,從而導致這所全國唯一的「卡片教堂」 (宜灣基督長老教會)近年來一再地發生土石崩落現象。經過個人深入現場探究,終於真相大白。

原來該所教堂後方的陡坡坡頂,乃係遠古時代菲律賓海板塊作用所形成的第二階海岸階地,這處高位台地乃昔日阿美族賴以為生的水田,由於我國農政單位,早於十多年前即已執行水稻休耕政策,只問休耕不問環境,導致年久失修的田埂多所破損,使得原本可以暫時貯水的大片水田,頓失滯洪功能,每逢中等程度的雨量 (250mm/日)便使宜灣部落籠罩在水患的陰霾中。

多年來休耕制度的推動原本有助於降低國內高成本的水稻產量,實有因應我國加入WTO與世界接軌的階段性功能存在,然而大而化之只求稻作減量的休耕手法,不但造成有心務農卻乏土地者,因休耕補助而墊高了耕地的承租價碼,甚且使得水田不再具備涵蓄地表水的功能,此種扼殺農民生計甚至危害耕作環境的農業政策並非全民之福。

山林水土: 

『一人一信』送諸羅樹蛙進入保育類名單

諸羅樹蛙其分佈地目前僅知在雲林斗六、嘉義民雄、台南麻豆和永康三崁店糖廠。根據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呂光洋教授研究,諸羅樹蛙的主要棲息地都是人為活動極為頻繁的耕地,例如水田、綠竹林、芋田,蔗園及果園等;反而在梅山、古坑等人為干擾較少的丘陵地,因水流快及缺乏暫時水域而找不到諸羅樹蛙的蹤跡。諸羅樹蛙族群中雌雄的比例相當懸殊,生殖季為四月到十月,最喜歡活動的時段是雨後的夜晚,此時大量的雄蛙會一起鳴叫。雌蛙則留在地面慢慢的聆聽雄蛙的歌聲,雌蛙最後會慢慢的爬到樹上或竹枝上去尋找如意郎君,然後再背負著雄蛙慢慢地爬回地面上的暫時性水域附近去產卵。

但由於人口的增加,嘉南平原的農地因住宅和道路的修建,諸羅樹蛙的棲地已逐漸被切割而零碎化。目前發現諸羅樹蛙的棲地數量很少超過100隻(永康三崁店糖廠大約有1500除外)。諸羅樹蛙是平原地區唯一的樹蛙,亦是台灣以古地名來命名的唯一樹蛙。為臺灣特有種,數量稀少。所以諸羅樹蛙在國際上牠已被列為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的瀕危物種。

台灣水產養殖持續發展之我見

台灣除少數先住民捕魚外多以陸上狩獵為主,百年前大陸移民開始渡海來台,從事季節性的短暫性捕魚(以烏魚為大宗),並逐漸定居發展出魚塭養殖(以養殖虱目魚為主)。當時之漁業屬沿岸和粗放混養式養殖漁業,既傳統又落後。由於漁具原始、笨重,漁法簡單、粗糙,兼以人力為主,漁獲效率差。加上缺乏冷藏科技等因素,漁獲無法儲存,漁獲量終究有限。

日本人治台移植日本漁業經驗,首度引入動力漁船,改良漁具漁法、興建漁港,調查開發漁場,台灣漁業始具現代化漁業雛型,開始向遠洋漁業進軍。同時日本人也進行水產養殖試驗及水產品加工的研究。二戰後國府大力補貼,政策性獎勵扶植漁業,今天台灣儼然己是年產130萬噸漁獲量的漁業大國。設備新穎現代化的遠洋作業漁船遍及三大洋,水產養殖場則由平地蔓延至山中拓展至海上,遍布全島。

山林水土: 
經濟: 

土壤非廢棄物?

數月前台南有民眾檢舉廢土棄置事件,當地政府以「土壤非廢棄物」為由,而不予以處理,令檢舉民眾相當氣憤,經新聞披露,對環保機關形象有相當的損傷。 蓋「土壤非廢棄物」是環保署廢管處的函示,因為「乾淨土壤」屬剩餘土石方,屬內政部營建署管轄,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之「污染土壤」則屬土污法管轄,因此都不屬於廢清法的範疇。

然而,根據國際上對廢棄物的定義,任何物質都有可能成為廢棄物,只要是產生者「要棄置、意欲棄置、依法必須棄置」的物質,都應屬於廢棄物,其流向與處置行為應受廢清法管轄。

比如,前面所舉的廢土棄置事件,如果該批廢土並未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即非土污法管轄;但如其無法找出棄置人,縣市政府主管建築機關亦無法依內政部「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方案」「勒令承造人按規定限期清除違規現場回復原土地使用目的與功能。」又如該批土壤重金屬含量遠超過一般土壤背景值,但未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則不僅非土污法可管轄,是否適用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方案也有疑義,因為內政部所管轄之營建剩餘土石方「為可再利用之土石方資源,不同於一般廢棄物之具有污染性。」

環境與健康: 

台灣抗暖化?!

自1850年開始有地球表面溫度儀器量測以來,排名最高溫度的前12個年度紀錄中,過去12年(1995-2006)即佔了其中的11個。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及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是繼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以綠帶運動貢獻卓著的肯亞籍馬薩伊(Maathai)之後,再次因環境議題而受肯定的和平獎桂冠。IPCC及高爾的貢獻在於他們努力建構與散播人為氣候變遷的知識,並為對抗此變遷所需的因應對策奠基。同時,藉由頒獎給IPCC及高爾,諾貝爾委員會希望能促使人們更重視能保護地球環境及未來氣候的過程及決策。諾貝爾委員會認為要減少氣候變遷對人類安全和平的威脅,立即的行動是相當必要的,尤其是在氣候變遷的程度超過人類所能回應掌控前。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受獎演講將於12月10日在挪威奧斯陸舉行。

氣候與能源: 

莫選豬農代言人

明年初立委選舉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抬面上熱熱鬧鬧地爭奪減半的席次,抬面下則是各種明槍暗箭,而受傷最為慘重的,可能要屬我們賴以維生的大地了。許多選舉支票,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如國道蘇花高。其中還有一些較不引人注意的,在媒體喧囂中正在暗渡陳倉。在11月13日,媒體刊出「畜牧業水污罰鍰大降」,從原來的只要是違反放流水標準,不管是誰都要罰款6萬到60萬,變成如果是畜牧業,則只罰款6千至12萬元,其他產業的罰款範圍則維持不變。另外還有數條罰則的罰款範圍也跟著調降,而且是不分產業。

環境與健康: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