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環境影響評估與算命

隨卡玫基颱風而來的豐沛雨水帶給台灣重創,讓馬先生質疑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因此許多人開始嚴肅的檢討如何改善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氣象預報的本質就是一門根據現有最佳科學資訊與技術預測未來氣象變化的科學,因此擬提升預報的準確性,最重要的將會是投資更多的資源購買更好的設備,做更好的研究與收集更多實際的颱風相關氣象資料,培育與訓練更多的專業人才等。既使如此,因氣象時時刻刻隨時間與空間在改變,人能掌握的資訊不可能完整,預測有誤差仍在所難免。

回過來看在預測投資開發行為對環境影響的環境影響評估(簡稱環評),本質上,環評也與氣象預報一樣,也是要根據現有的最好環境數據,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與經過驗證的模式,模擬一投資開發案或是一公共政策未來對其周遭環境的影響的一門科學。

基本上,環境的保護應該是預防重於治療,環評制度是一個好的制度。只是在台灣自環評法公告實施至今,環評報告書有時還不如夜市的算命仙的鐵口直言。看來好像有專業但沒有科學基礎,有時所用的環境資料竟與當地環境不符或是視而不見故意遺漏。多年來,許多環評案所引起的抗爭,都是起因於環境資訊不實,負責環評的相關單位好像也未曾正視這個問題。

環境與健康: 
社會: 

哪些環保學官出賣東海岸杉原海灣?

台東縣政府於97年6月9日緊急發函通知第六屆環評委員有關美麗灣渡假村新建工程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議臨時改期至97年6月15日星期日召開,並不顧台東環保團體提醒上屆環評委員的提問還沒解決而不應表決下,關起門來表決通過第五屆環評委員要求立即停工並罰款的該開發案。這可能是環評審查會在星期日召開並通過的台灣首例,值得我們解讀。

美麗灣渡假村的基地原為台東縣府所屬的杉原海水浴場,台東縣政府與美麗灣渡假村在93年12月14日的杉原海水浴場BOT合約上,已提醒此一6公頃的開發範圍應由業者做環評的情形下,台東縣政府於94年3月間同意其分割出一塊0.9996公頃,接下來,環保局承辦人員於旅遊局簽稿會核單中,就「徵求民間參與杉原海水浴場投資經營案」是否需辦環境影響評估案一事,會核表示:「本案經書面審查未達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第31條第1項第13款規定,依法免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亦即以開發面積在山坡地不超過1公頃為由,而稱免環評,讓業者得以申請建築執照而在無環保規劃下大興土木,並超建、超挖,並棄置大量廢棄土於海灘,造成泥流排入珊瑚礁區之事實。

環境與健康: 
經濟: 

蘇花高應該怎麼替?

最近行政院對外宣佈決定興建「蘇花替」而引起喧然大波,後來雖然又演變成一個「構想」,須待環評結果才會決定(編按:在此篇文章完稿後,這個還沒經過環評的構想又已經變成行政院的一個「政策方向」,並已為之編列明年度的預算),然而在媒體呈現正反兩邊意見時,以保育為由持反對意見者,被贊成興建者指控為只要「環保」而不顧「人命」,更以曾在蘇花公路被落石擊中者的受害者家屬心聲突顯環保者的「無情」。而行政院在為這「構想」辯駁時,也指出只是為了回應花東居民需求的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而交通部長則指出,應將花東居民籲求的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當成『技術問題』,看在技術上有什麼方法可以設法滿足它。」

特定議題: 

大家一起來思索,生活所需的能源在哪裡?

自國內從七月份起油電雙漲,整個能源的高價格問題成為全民共同的痛。會覺得痛,而且痛得不得了,主要因為生活中我們何可一日無此君,但是用了卻又必須面對高高在上的能源價格問題。這種又愛又恨的情懷,可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會持續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因此,創造出帶動我們食衣住行所需要的能源,遂成為今後科技發展的顯學。

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盡全力找出可以轉動我們生活中無數機器的能量。說句老實話,能量在哪裡呢?其實,能量處處可見。正當我的十根手指頭飛舞在鍵盤上撰寫此文時,每一根指頭敲打鍵盤上的一個鍵,就會產生10毫瓦的能量來。如果你是一個每天在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或者是一個線上遊戲的玩家,當你奮力的敲打你鍵盤的同時,實際上能量就像是電腦中音樂播放程式裡的頻率分析視覺顯示功能的長條狀圖,高高低低地隨著你敲打鍵盤的節奏,一點一低的產生出來。如果這些能量可以蒐集並且儲存起來,未來的電腦是不是可以不用插電,只要你敲打的時間夠久,就可以自給自足了呢?

氣候與能源: 

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最近「蘇花高」變成「蘇花替」。這會是一個解決蘇花高議題爭端的好方式嗎?這個名詞不同但內容差不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它的經費都是用「國道基金」。

以前當大家在討論花蓮的建設時,民間團體都說要把興建蘇花高的九百多億元的經費拿做建設花蓮之用。但是政府部門都說,不可以,「國道基金」只能用來興建國道,其他都不能。然而現在卻說要建一條省道:「一條由國道基金支出的高速公路水準的省道」,這有什麼差別嗎?換湯不換藥吧!

花蓮有些人說要爭取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其實在所有的交通運輸工具裡,鐵路是最安全,而且載客量最多,最符合經濟效益。如果台鐵不養那麼多退休人員的話,台鐵不會經營困難。台北到花蓮搭火車單程花費三百多元;如果開車,一公里油費就要十元,一百公里光油費就要花費一千元。搭火車實在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有時我看到團體包坐台鐵車廂,一趟就可以運送近千人,實在有效能。在氣候暖化的時代,坐大眾運輸系統,是最省能源,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特定議題: 

三月瘋媽祖 七月瘋陸客

自從三月馬總統當選到現在,不滿四個月的時間,全台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大概是放寬中國人來台觀光的限制以及兩岸直航等政策的執行。套句朋友的話:「景氣不佳,現在全台都在等候大陸觀光客來拯救我們」。從媒體報導之熱絡,以及各地為了迎接陸客所做的各種措施來看,台灣似乎不只有「瘋媽祖」,近來「瘋陸客」也在「振興觀光產業,拯救台灣經濟」的大目標下,形成了一股強烈的社會氛圍。

然而,前陣子與幾位過去並不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的朋友在MSN上相遇,他們不約而同地在跟我提及對陸客來台的擔憂。他們表示,一直以為新總統會用至少一年的時間來規劃相關配套措施,才大幅度開放中國人來台觀光。然而從踩線團到七月四日起,每天陸客開放人次將增加為三千名的現況來看,相關配套措施的規劃速度大大落後於一面倒的開放速度。

預防性的配套措施尚未形成,迎合性的措施倒是紛紛出爐,從環境保育、承載量的角度來看,其中不乏「開倒車」的迎合性政策。「增設垃圾桶」便是其中一例。全國垃圾不落地政策已經行之有年,姑且不論該政策是否讓全民都滿意,但對於全台市容景觀的改善,應是有目共睹。如今為了迎合陸客習慣,卻要讓垃圾桶重現江湖。未來,全台市容會有什麼樣的改變,令人憂心。

經濟: 
特定議題: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