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新空氣品質標準的理想與現實
去年的10月,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在確保人類健康的前提之下,公佈了世衛的新空氣品質標準。相較於過去的標準,懸浮微粒小於10微米粒徑(PM10)的年平均濃度將從過去的每一立方公尺70微克,降至每一立方公尺20微克。除此之外,臭氧的濃度標準亦從過去的8小時平均每一立方公尺120微克(= 61.125ppb),降至每一立方公尺100微克(= 50.94ppb)。另外,二氧化硫的標準則從24小時平均每一立方公尺125微克(= 47.85ppb),降至每一立方公尺20微克(= 7.64ppb)。
世衛會有如此大幅度的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其實反映的就是過去的標準過於寬鬆,在過去的標準之下,事實上並未能確實有效的保護人體的健康。因此,世衛當然有此義務,根據科學的數據來制定符合創立世衛宗旨的空氣品質標準。依據世衛的評估,在新的標準之下,每年最多可以減少污染城市的死亡率15%左右,並且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發生率等,同時亦可間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有助於舒緩全球溫室效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