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環境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議題並不是新鮮事

近來台灣的倒「馬扁」、擁「馬扁」波瀾聲浪,紛嚷不息。夾雜其中,更見政治工作者或學術工作者,以熱門行話「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來彼此責全或卸責。轉型正義是轉型國家(不必然是新興民主國家)對過去政權錯誤暴行和不正義行為(如侵犯人權、人道罪行、集體屠殺、戰爭罪犯等)多種內涵群策群力彌補與追究的過程,通常具有司法、行政、憲法、補償、歷史等面向。除了對受害者及親屬的安撫、對過去迫害者追究其罪行、對過去取得不當利益予以追討之外,如何在憲法、立法、司法、行政等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上,奠定正義化的標竿與驅動力,也是極其重要的課題。轉型正義的過程中,一定會面臨很多阻抗和挑戰,包括另類的「集體不正義」與「選擇性正義」等等。轉型正義並不是新鮮事,其哲理實務之思辯,甚至可溯及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轉型正義應擴及「經濟正義」、「社會正義」、「環境正義」

社會: 

藤子不二雄的睿智—拒絕廣告糖果

日本卡通「多啦A夢」有一集叫做「廣告糖果」 ─ 廣告糖果是一種百寶袋裡變出來的未來道具,只要唸著商品名稱並讓人吃下,吃下廣告糖果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地奔相走告商品名稱,凡是聽到的人會不明就裡非要去買那種商品,結果多啦A夢靠著這個道具幫胖虎賣掉妹妹小珠畫的漫畫,點子王藤子不二雄透過多啦A夢的口說,「這樣未免也太浪費錢了吧」!

可別以為廣告糖果只在卡通裡有,現實生活中各種催眠式塑造非理性的消費需求,隨處可見。例如今年3G行動電話上演市場佔有率爭奪戰,大部分的人都會收到各種手機免費的傳單,於是原本已經有各種答鈴、各種和絃、照相功能、MP3功能等炫麗手機,就又變成趕流行的目標。仔細想想,其實現有的手機可能已經是第五支,根據統計一隻手機平均使用時間大約只有一年半,汰換手機的原因,不是因為壞掉,不是因為功能不足,只是因為多一點點不同的造型或是多一點點跟本不常用的功能。

經濟: 

失去石油,還是遠離石油?

數個月前,報載台中某國小營養午餐招標作業兩度流標,原因是餐盒業者表示菜價上揚,致使廠商無利可圖,因而採取觀望態度。當時,這則新聞被處理的角度都放在廠商違反公平交易法的觀點來討論。然而,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筆者認為這將不會是一個違反公交法的單一事件而已。這個喧擾兩天就從媒體版面上消失的新聞其實只是高石油價格效應來臨的前哨事件。近來,每每中油宣布調漲,便引起聲聲民怨,表示:「什麼都漲,就是薪水沒漲」。近期,雖然兩家油品公司暫時微幅調降價格,但均表示是在消費者的壓力逼迫下所採取的措施,並非油價飆漲的趨勢真有減緩。雖然消費者的有權利看顧自己的權益,然而筆者憂心的是,往後因為石油價格而引起的各種問題恐怕將排山倒海而來。屆時,我們要擔心的可能就不只有荷包的問題。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環境影響評估的執行應該電腦化

近來環境影響評估為各界所詬病,不只是工商業界、連環評委員們也對環境評估審查過程極為不滿,究竟發生什麼問題讓環境影響評估變成公共廁所?為什麼許多環評委員們覺得審查過程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但是工業界與工商媒體、如工商時報在十月十四日就以中科小媳婦環評高標準為題大肆批評環保署。曾有人利用問卷問民眾是否接受或信任環評的結果,結果約有五至七成的民眾不信任環評的結果。

自環保署成立以來,許多作法常常模仿或移植國際先進國家的相關制度或法規。環評法也不例外,只是好像都學了半吊子,也沒有人問過在台灣的現有制度下,制度要如何設計才會適用。自公告實施以來,在環保人士看來,環評審查會好像是橡皮圖章,幾乎每評必過,環評通過之後環評書往往就束之高樓,好像也沒有什麼用。但是當我們詳細閱讀環評書時,當地資料常常描述不完整,甚至無法反映當地的地理與環境現況。

環境與健康: 
社會: 

從《明天過後》到《不願面對的真相》

當氣候變化愈來愈異常,春天三月還會下雪,夏天颱風接二連三,秋天居然聽說櫻花開了,冬天卻是不用披寒衣的暖暖天氣。時序混亂,在人們的生活中,只是造成一點點不方便,其實卻是大自然界劇烈變化的前奏曲,令人驚異。

氣候寒化,使得各地結冰,別說植物生長不出來,就連動物(包括人)都會被凍斃。電影《明天過後》就顯示出人類的無知,不採取氣候異常的對策行動,在冰凍時期,只能坐困愁城。人定勝天的妄想,就如以卵擊石;脆弱的生命,在寒天中,不堪一擊。

然而,氣候暖化,造成冰山融解。開始時是一吋吋水溶切割,到後來是一塊塊分裂崩落。融解後海平面增高,島嶼及陸地海岸區域被海水淹沒。《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電影,我們看到科學家所呈現的數據變化,也看到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著堅定的演說,企圖喚醒世人,正視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危機。

氣候與能源: 

法治、公理、正義

當台鹼安順廠污染範圍近年來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污染區域涵蓋15.5公頃的工廠、13.5公頃蓄水池、2.76公頃草叢區、4.2公頃石灰污泥棄置區、27公頃緊臨台鹼污染廠址周圍魚塭中的部份魚塭、挖除的二等九號道路、鹿耳門溪與竹筏港溪。土壤汞檢測值最高達9,550ppm、五氯酚濃度最高達51,400ppm、戴奧辛檢測值更飆高至64,100,000 pg-TEQ/g,遠高於環保署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規定,汞的管制標準為20ppm,戴奧辛為1,000pg-TEQ/g。2003年李俊璋教授於其所主持的台南市中石化安順廠附近居民流行病學及健康照護研究發現,54位研究對象血液戴奧辛濃度高於100 pg WHO-TEQ/g lipid以上有18人,正常人血液戴奧辛濃度為20 pg WHO-TEQ/g lipid。

台鹼公司於1946年接收日方產權後,當時經濟部資源委員會持股60%,台灣省政府持股40%;1967年後中油公司100%持股,1969年台鹼公司開始生產五氯酚鈉,1982年6月因經濟與環保因素關廠,並拆除所有生產設備。1983年併入中石化公司。中石化公司於1994年6月20日正式轉於民營,為經濟部所屬事業第一家民營公司。

環境與健康: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