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球各地極端天氣的報導令人目不暇給,英國於七月中下旬發生兩百年來罕見大雨,一天降下兩個月雨量,危及了泰晤士河及塞文河的堤防;同一期間,東歐羅馬尼亞、奧地利、保加利亞連日熱浪已造成18人死亡,匈牙利甚至出現了破記錄的攝氏41.9度高溫。另外,中國湖北於7月底降下冰雹,青海也下起七月雪;還有,這兩三天的南亞水患,造成孟加拉、印度北部、與尼伯爾等地區近3,000萬人被迫搬離家園。這種種氣候事件,顯見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氣候變遷,已是人們感受得到的進行式。
要面對全球暖化,需要各國一起協同努力,否則單靠少數國家積極地投入溫室氣體減量的工作,是很難發揮作用的。但這不能成為我國「在他國還沒有通通開始做,我們就什麼都不做」的藉口。尤其溫室氣體的減量,涉及能源與資源的節約、涉及清淨能源的使用、涉及水資源的保育、涉及交通與建築政策的改革,更涉及因淘汰不當產業所帶來的其他污染物的一併減量,這種種連帶的環境、社會、與經濟利益,是非常龐大的。
然而,近幾年來,我們卻少看到經濟、交通等部門在面對全球暖化時有何作為,反而是在執政當局的買票政策下,推出一個又一個令人不敢置信會於這非常時期提出的重大開發案,如蘇花高、台塑大煉鋼廠、與國光石化等。這種弱智的施政,實在令人不敢苟同。尤其經濟部,除了任令產業空洞化、投機化外,一直在產業轉型上無所作為,簡而言之是失職。
翻開經濟部工業局的工廠管理輔導法,經濟部可「基於工業均衡發展、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及公共利益維護,或因應國際公約、協定等政策需要,採行下列措施:一、於許可工廠設立或核准登記時附加負擔;二、擇定產品或地區,公告停止受理工廠之新設或既有工廠之擴充;三、擇定產品或地區,公告強制既有工廠之減量生產或停止生產。」然而,我們沒有看過經濟部運用過這個職權,淘汰不當的產業。
於是,在台塑的六輕工程中,經濟部依然讓其大幅擴充了對環境造成嚴重負擔的PVC廠以及連帶的可塑劑廠與安定劑廠,且在石油資源短缺而國內石化市場也已飽和下,繼續讓台塑六輕工程擴充到四期;而台塑大煉鋼廠與國光石化的推動,更沒有顧及水資源的不足與因應京都議定書的問題。而為了供應這些產業的水電,一個個不該再新設的水庫與火力發電廠,則仍陸續推出。甚至,考慮讓核電廠死灰復燃。簡言之,經濟部的產業政策,只是財團不顧及公義的奪利政策,完全沒有盡到公部門應從長遠發展適時予以調節管制的責任。
什麼時候,經濟部官員才能從只看經濟成長數字的狹隘經濟人,成長到能看到「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及公共利益維護」的宏遠經濟人,而以大智大慧為我國民眾及後代子孫謀求與萬物共存共榮的經濟呢?
- 作者:黃台灣看守人。
- 發表日期:2007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