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讓體制內管道成為社會改革的助力

作者:戴秀雄(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助理教授 )

台東杉原美麗灣的環評撤銷案經最高法院判決確定,成為台灣環保運動史上另一個重要的進程。但是,回思過去幾年來眾多的爭議事件中,無論是源自土地徵收、都市更新或是勞工保護,姑且不論訴訟的成敗機率,真正將對國家機器提出行政爭訟的方式作為抗爭手段,甚至是做為社會運動的伴隨抗爭途徑,除了著名的中科三期、永揚及美麗灣案,仍然相當罕見。嚴格說來,這種現象在一個號稱民主法治的社會,毋寧是怪異的。

無可諱言地,任何訴訟都是一種體制內的抗爭或尋求救濟的手段;如果一個問題可以透過體制內手段得到可被接受的解決,那麼體制外的抗爭手段(尤其是走上街頭的群眾運動)原則上可以儘量省卻;換句話講,體制外社會運動最重要的功能其實是在於提出制度建立或修正的要求,並且透過其形成的壓力迫使立法或是行政部門配合;然而透過對國家機器的行政爭訟卻是對現有體制最正面、嚴酷的挑戰,它不止可以用以針對國家機器執行法定義務時的瑕疵,更可以針對設計不良的法制;尤其訴訟途徑最後導向釋憲,更是可能直接對現行體制達到決定性改變的手段。

何必非得張燈結綵才能喜洋洋

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節能減碳已成為響亮的口號,但在口號與實際作為之間,仍有不小落差,不論是政府施政、企業行為或民間活動。

日前行經景美溪畔,一座連結新店與景美的橋身映入眼簾,只見除了橋上往來車輛與橋邊屹立著的盞盞路燈射出的燈光外,橋身亦滿是燈飾,夜空下異常刺眼。這種所謂的「光雕橋」,實則為「光害橋」,是講究奢華、卻未必有美學修養、不考慮所作所為對周遭生態之危害、更不知節能減碳為何物的產物。花錢裝飾這座橋的雙北市政府,節能減碳口號喊得非常響亮;兩相對照,格外諷刺。

據媒體報導,新北市與台北市政府於去年度聯手斥資1.3億元,為連結兩市的12座橋樑光雕,說要讓每座橋樑展現不同的都市歷史與特殊意象,並選擇在今年元旦夜點燈。然而要美化市容、展現風貌,有眾多選擇,不必要選擇這種與節能減碳互為衝突且要花大錢的方式。更何況這是人民的血汗錢,應花在刀口上,比如照顧弱勢族群、輔導失業人口、加強學童營養午餐、強化環保措施、建立再生能源基礎;這1.3億元用在上述任一事項,皆可造福許多人民,而雙北市政府卻以美觀為由,錢花在大量LED燈泡上,不顧當前國債高築,這若不以顢頇或紈褲子弟心態釋之,莫非要以圖利廠商視之?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社會: 

總統向前衝

作 者: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台灣位處季風氣候區,雨量豐沛,降雨集中在梅雨與夏季 颱風時期,颱風不來時易造成乾旱與水資源問題,颱風來襲時經常帶來暴雨,並造成水患問題。莫拉克過後,感謝天地神明給予台灣喘息的機會,很多颱風在接近台 灣的時候轉向了。但在極端氣候變遷下,台灣很快的將面臨旱災、山崩、土石流、洪患、水資源與生態系統改變等的嚴重挑戰。所以總統不應只在每次在颱風來襲時 選擇讓人民撤離而達到避災的成果就沾沾自喜,總統如何用對的人與協調各部會執行永續的行動,才是確保國土及人民安全的唯一出路。

山林水土: 

由環境觀點看公共設施建設之公益性的虛懸

作者:金心/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在政府的施政中,公共建設是很重要的一環,花用國家很大的預算。其中如交通建設,一年預算可達數千億元。如何做好公共建設,應是生活品質、環境保護很重要 的課題,也涉及到人民的健康、安全、節能減碳及省錢。試舉一些淺顯的例子來思考、討論。

比如道路工程的興建:像台北、桃園的五股到楊梅段之五楊高速公路高架工程,是否真有必要興建?這段道路所要疏導的交通流量,已有北二 高、濱海快速道,以及橫向的國八號高速道、興建中的捷運機場線、南北便捷的高鐵等。若不興建,我們可省下數百億的工程經費、減少大量的碳排放。

又如台北市政府誇誇自擂的「路平專案」,也花了不少錢,但有效嗎?因為道路鋪面的高程,經一次一次的加鋪瀝青層,路面加厚升高。若路面 無法控制在一定的高度水平,那麼今天把人/手孔蓋升高扯平,有甚麼用呢(再鋪一層瀝青層,路面又不平了)?當然有時也會刨掉舊路面,但大多沒有這樣做。在 工程施工方面,道路鋪面要保持向兩側有適當的傾斜面、以利排水。但常見道路並不符此施工、設計規範的。於是,一下大雨,路面就積水數吋,路過的行人鞋子全 濕了。

面對全球環境變遷、經濟失控的危機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年關將近,又是回顧過往、展望未來的時刻。這一年來,發生了許多令人心驚的環境災難事件,多到令人目不暇給。從日本大地震引發的震災、 海嘯與核災的複合式災難,泰國水淹數月的大水災、菲律賓從夏到冬面臨的一連串颱風、以及我國花東二期稻作於收成季節碰上連日大雨而倒伏嚴重,這種種的跡象顯示,人為活動加上 地球脈動所引發的全球變遷,包括氣候、地質的變動,將帶給人類更加不確定性的未來。

人類社會經濟運作也在這一年來面臨了極大危機。或為追求不切實際的經濟成長數字,或為討好支持群眾,許多國家過度舉債投入沒有效益的公 共建設、活動,或過度保障特定族群而使得社會福利浮濫且未能彰顯公平正義,結果全球前段班的歐元區有五個國家首先爆發了債務危機,不僅讓歐元區其他國家的經濟受到拖累,全球景氣更是急轉直下,前景黯淡。

其實像我國這幾年來,國債也是迅速增加,除了編列許多預算投入不切實際的公共建設或花博、百年建國等活動,政府也為了討好公教人員,在其他行業苦哈哈、薪資大倒退的時候給予加薪,此時此刻沒有發生國債危機,只是因為我國擁有數十年來全民共同打造的強健經濟體質(可惜也是靠著大量消耗資源的方式而打造),然 而未來這種不知自制的情況若不遏止,歐豬五國的情況難保不會在我國上演。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社會: 

地球人,2012來了,新年快樂!!

作者:徐銘謙/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電影中的2012年終於在現實生活中一分一秒地到來,5,100年的馬雅曆法即將在今年冬至後重新輪迴,這是一個結束與開始的轉戾點。可以確定的是, 2012不是電影裡面宿命論的災難,身為地球人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的行動與選擇都在決定,讓什麼事務結束以及開始什麼樣的新生活方式。

現實世界裡,2012年也是變動與抉擇的一年。在政治方面,除了年初完成的台灣總統大選,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乃至對岸中國的領導人 換屆,就有至少七個國家進行總統大選;而不論最後由誰執政,所有國家都共同面對地球環境惡化的議題。

2012年也是國際環境的重要年份。四十年前(1972年),各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第一次的「人類環境會議」,這次會議首度提出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以及「永續發展」的概念,亦即在不影響後代福祉的原則下滿足當代之需求;二十年前(1992年),世界各國又齊聚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地球高峰會」,發表「里約宣言」並形成「21世紀議程」的行動方案;十年前(2002年),南非約翰尼斯堡的會議將永續發展注入了關注族群、性別以及全球化、貧富 差距等議題。2012年正是劃時代的里約峰會二十年,為了延續里約宣言的精神,各國將要籌備「Rio+20」的新國際會議。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