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解決底渣問題之芻議



我國資源回收率目前已高達48.82%,這是環保署相當洋洋 得意的政績,許多人也以為垃圾處理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了。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仍有高達一半 以上的垃圾在焚化,加上為補足焚化爐胃口,而讓一般事業廢棄物也進入垃圾焚化廠燃燒。只要還有這麼多座(24座)的焚化廠在運作,垃圾問題就依然是個迫切 的問題。我們如何面對被我們隨手拋棄、如此大量的物質?我們如何減少物質的使用,並讓這些物質適當地回到我們的經濟運作體系?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0年我國大型垃圾焚化廠的灰渣產生量 有129萬噸,約為廢棄物焚化量(623萬噸)的20%,其中99萬噸是有害底渣(儘管環保署認為底渣是一般事業廢棄物,但其重金屬含量可是相當非凡,見表1),30萬噸是有害飛灰。也就是說,沒被我們回收而 丟進垃圾桶的垃圾,在焚化後仍有五分之 一要處理,並沒有消失不見;而其他的五分之四,也只是跑到大氣中影響氣候、汙染生態環境與食物,其實也沒有消失不見。

我的通識教育理念



何謂通識?個人認為通識就是普通常識,通識教育的每一堂課必需是一場完整且動人的演講課,而且教學的語言必需通俗化,要讓從國小學童至 八旬老翁都聽得懂。 好的通識教育是一輩子的準備,所以教師每天都要準備課程。故每個學校核心通識的老師必需專職化、並長期參與NGO組織,能貼近真實的世界,並具有挺身而出 的勇氣,以作為學生之表帥。通識教育應如哈佛大學新的通識課程,能提升學生公民參與的程度、有效因應社會變化與深切了解一言一行背後的道德意義。

通識教育的目標應教育學生先成為人,再成為公民,最後才是在專職服務的素養。未來公民將被期待以公正無私的原則作為其公共行為的準則, 這樣的認知與實踐能力能落實於大學教育中,是台灣未來社會的希望,這也才是評鑑一所大學最好的依據。

減法工程之思考

在國家社會發展規劃及環保領域上常提到的「永續發展」,已成圭皋;但目前所見國家各種建設計畫,大都以實質工程建設為主,概念上這是一種「加法工程」,其實是不符合「永續發展」的。進行土木工程建設,所使用的鋼筋、水泥及各種建材都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物質,加上興建過程所排污染、土地使用之改變,都是對環境很傷害的。曾見新聞報導說,台泥關聯企業在中國的生產規模,將擴充達到年產總計1億噸水泥,其後果,將是約達4千萬噸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及更多使用過程上的間接排放等。

我們是否可在規劃時就先檢視該建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以「減」為王道,朝「減法工程」來思考,想想看該工程是否可不做?是否有必要?是否已做太多?是否對環境帶來重大負荷?不做或許比做更好?是否有其它替代作法、更有效益的用途?

近期可看得到的建設,似乎是可以不必做的。如興建中的五股——楊梅段的「五楊高架道工程」,是否真有必要?其環境影響呢?另如屏東達仁鄉安朔——旭海間的沿海道路工程,恐將毀掉阿朗壹古道及沿海生態環境!為何興建那麼多給汽車行駛的公路,但台灣沒有建半條輕軌道路,台東到花蓮間的東線鐵路仍是單線、仍是柴油動力車頭?如果把松山機場改為森林公園,應是不錯的替代方案吧!台中市真的需要做那麼多的「土地重劃區」嗎?台灣的海岸約有一半堆滿消波塊,真有其必要及功能嗎?

七十億人的崩世代到來


秋老虎的午後,我經過家門前大型廢棄物的垃圾堆,最頂上躺著一個用大樹的橫切面做的茶盤,樹的年輪仍清晰而完美,但是茶盤中間有一道裂 縫,大概因此會漏水而失去了效用,那是一棵七十幾歲生命的樹最後的下場。垃圾堆裡面還有很多看來大致完好的物品,心中有個疑問,人在地球上活到七十歲,一生中有這麼多必需品嗎?

這幾天,全球的人口達到了七十億人,不少國家歡慶新生命,紛紛尋找第七十億人,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卻不覺得開心,因為這些孩子出生在 「矛盾的世界」;世界環境生產的糧食因為綠色革命等科技發明而足以養活七十億人口,早已經打破馬爾薩斯人口論的預言,甚至富裕國家有許多人為過度肥胖所苦,但卻仍有超過十億人飢餓貧困生活,而新興經濟快速發展的人口大國,正在快速追上消費主義的風潮,只要想到你現在需要的所有事物,都要乘上七十億倍,七十億個茶盤、七十億支手機、七十億台汽車……

山林水土: 
經濟: 
社會: 

危機四伏的寶島山林


眾所周知今日台灣已屬開發國家,然而由於人口密度僅次於孟加拉,高達每平方公里640人,所幸國土當中還保有相當大面積作為緩衝地帶的山坡地,廣達全國面積的74%,其中的三分之二即51%則提供作為野生動物的最佳庇護所在。

然而看似相安無事的美好山林,事實上卻潛藏了許多人為的危機。個人在最近一次大幅度職場轉換的機緣下,來到了恆春半島,旅居在一處曾經屬於半島上最古老也是唯一的客家村莊保力。距離該村莊約六公里的東側坡地,是當年該聚落移民面向東方的最前線,因為打從三百年來,這個突如其來嵌入原住民獵場的客家聚落,已然壞了他們世代以來穩定游獵的生計。

物換星移,今天聚落周遭的部落,早已大量外出謀生,使得留下來的原住民人口至今所剩無幾;然而渠等早年捕獵野生動物習性依然深植於心, 因此獵殺活動依 然方興未艾。據此推測,小小台灣島上與吾輩共存的野生動物夥伴們,至今仍然陷入被密集獵殺的悲慘情境。

山林水土: 

請給我非PVC小豬──從日本VCM廠爆炸談起

看守台灣協會

隸屬於東曹株式會社(Tosoh Corporation)、位於日本山口縣(Yamaguchi)周南市(Shunan)、為日本第一大氯乙烯單體(VCM)廠於13日下午3:25發生 爆炸,火災於隔日早上7:30才撲滅,總共延燒了16個小時。據日本媒體報導,這場事故至少造成一人死亡,火起原因尚在調查,據業者說明,該廠於13日清晨因發現問題而停車,在停車過程中,必須把氯乙烯等化學流體輸送到儲槽,約有10名工作人員參與此項程序的操作,結果廠內壓力因不明原因而突然下降,造成氯乙烯流出而著火爆炸。

這場延燒16個小時、冒出濃濃黑煙的火災,不知因此產生了多 少戴奧辛,然而不僅日本媒體未提到這兩件事情的關聯,只指出「有毒的氯化氫氣體從工廠冒出來, 促使業者緊急要求周南市和下松市兩地的民眾緊閉門窗、待在室內,並於隔日清晨6點10分才解除警報」,我國媒體更是幸災樂禍地表示「VCM叫缺,台塑華夏利多」、「日本VCM廠爆炸,台塑、華夏受惠」,卻對於PVC及其單體VCM的環境危害渾然不覺,投資人若因此而大力投資台塑華夏等製毒業者,豈非助紂而為虐?

環境與健康: 
經濟: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