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塑」毒狂飆,「馬」腳畢露

我們在2003年6月30日〈正視兒童飲食安全的問題〉一文中「呼籲全國民眾積極正視兒童食品安全的問題,督促政府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 機制」,特別提出 「現在我們的下一代卻打從娘胎就要承受難以言輕的環境荷爾蒙的傷害。……那麼我們是否更有責任去保護我們下一代生長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中的空氣和水、 土,以及賴以成長的食物,以免受環境荷爾蒙的污染?」
8年前的呼籲仍在風中飄蕩;近日「塑」毒狂飆,由來已久。然而政府機關面對如此嚴峻的國民健康危機,手足無措,「馬」腳畢露;處理過程 中,毫無章法,看不 到政府團隊行政作業上的協調與合作。
環境與健康: 

邁向2012里約地球高峰會

自1972年召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以來的第五次地球高峰會,預定明年(2012年)六月於巴西里約開幕,預計將有數萬名來自世界各地 的政府官員、學者專 家、民間團體以及企業代表參與,共同檢討二十年前在巴西里約舉行的地球高峰會各項協定的執行現況,並提出永續發展策略與制度改革的具體行動方案。

過去二十年,人類面對的全球環境挑戰未曾稍歇,包括能源與自然資源的耗竭、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生物多樣性的消失、以及南北貧富差距的擴大,許多的環境問題深深地糾結在政治與經濟的網絡中,凸顯了面對永續發展這項人類共同願景所顯現的集體焦慮與困境。

從許多方面來看,永續發展是一個成功的概念突破,它強調改變成長的品質,將環境負荷納入整體決策考量之中,使環境與發展的衝突,看似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永續發展」一詞遂成為各方政經勢力妥協下的最大公約數,也成為國際環境協商與對話的新平台。

經濟: 
社會: 

核電廠災變的機率?

作者:陳曼麗/看守台灣協會監事

有人說,核能電廠是安全的。世界三大核電廠災變:1979年美國三哩島,1986年蘇聯車諾堡,2011年日本福島,這都是舉世聞名的大災難。我越來越想知道,到底核電廠災變的機率是多少?

全世界有31個國家有核電廠,發生過核能災變的有三個國家,我應該說,核電廠發生災變的機率是10%。全球在運轉中的機組數有441座,發生過大災變的有3座,我應該說,一座核電廠發生災變的機率是0.7%。台灣目前有三座核電廠運轉的有六座機組,我們的災變機率是4.2%。

這是一個數學題目,會做乘除法的人應該都算得出來。如果,核能災變機率是這麼高,而且都發生在所謂的科技先進的國家,台灣呢?台灣也應該算是科技先進國家排行中吧!全世界有193個國家,有核電廠的是31個國家,換句話說,有162個國家是沒有核電廠。擁有核電廠之國,不是多數,而是少數。核災一定都是發生在有核電廠的國家,擁抱著核電廠,也是擁抱核災變,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氣候與能源: 

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應禁用PVC

毒起雲劑事件牽連層面之廣泛令人心驚,過去數十年來國人不知透過各式各樣的飲品與保健食品吃下了多少DEHP塑化劑。然而,國人暴露於 塑化劑的途徑,除了 這種毒起雲劑外,另一個相當重要的來源是以PVC製造的食品包裝(如保鮮膜)以及醫療用品(如點滴管、點滴袋)。要杜絕有害身體健康、影響生殖與發育的有 毒塑化劑,禁止PVC材質用於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是勢必要採取的手段之一。

由於保鮮膜、點滴管、點滴袋等產品的材質必須柔軟可撓,若以PVC製造,必須添加大量的塑化劑,才能使硬梆梆的PVC塑膠變得柔軟,通 常其添加量可高達 30-70%;加上塑化劑分子小,在常溫下為油性液體,不與PVC分子行化學鍵結,因此很容易滲出,而污染與之接觸的食物或醫療流體,尤其當所接觸的食物 油脂含量高時。

環境與健康: 

大肚溪重殤 政府無能

1995年,聯合國環境署呼籲全球應針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採取必要行動,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定義為「存在或堆積於動植物體內、在自然環境中長期循環的對人類有害的化學物質」。2004年5月17日公約正式生效,戴奧辛是首批列管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質之一。

1961年至1971年越戰間,美軍在越南投灑了1,900萬升的橙色落葉劑。橙色落葉劑含一級致癌物質戴奧辛,目前越南有一百多萬人 遭受著戴奧辛後遺症的煎熬。居民主要症狀有皮膚產生氯痤瘡、糖尿病、致癌、孕婦生出畸型兒、腦性麻痺等後代,同時越南有十萬名畸型兒受到戴奧辛的毒害。

1969年,位於台南市鹿耳門溪畔的台鹼安順廠開始生產五氯酚鈉,五氯酚鈉亦含有戴奧辛,戴奧辛污染了海水蓄水池、鹿耳門溪、竹筏港溪 的底泥,經由食物鏈導致該地有近二千人受到戴奧辛的毒害,台灣一般人血液戴奧辛含量均質約為20皮克,而長期在竹筏港溪捕魚的楊姓婦人血液戴奧辛竟高達 951皮克。目前中石化先編列了16.5億進行污染整治,但同時政府亦編列9年約20億的人道照護經費用於照顧受害居民。

對抗「趴趴走」,建構「在地化低碳社會」,

最近參加一場各縣市代表的研習會,會中有一個有趣的議題 – 高鐵通車後,是讓台灣的發展趨勢更集中化?更都會化?還是帶動了中南部地區的發展?

來自台北市的聲音相信高鐵通車是對中南部地區的一大德政,因為方便了台北人利用休假到中南部觀光,所以有助於中南部的發展。但是有中南部的代表指出,高鐵 通車後,反而更助長了中南部的人往台北跑的趨勢,中南部的年輕人三不五時就會想到台北去體驗五光十色的都會景象,北重南輕的趨勢反而更嚴重。其實,兩種觀 點都有其依據,只是反映出不同生活經驗的角度差異,而負責國家發展的單位可以對這個議題進行科學化的研析。

這個問題突顯出自從十八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發展趨勢的一個縮影:隨著蒸汽時代的誕生,火車與各種交通工具被廣泛的應用,交通運輸更便利了,讓人們與商品「趴趴走」蔚為風潮,可是,整體而言,世界的發展在這一百五十年中,究竟是帶動了邊陲地區的發展?還是更加的集中化?都會化?

氣候與能源: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