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蒙塵的鄉土


日前回老家探親,與家人前往八卦山一遊,途中經過彰化市公會堂正好在舉辦「畫我玉山」畫展,即順道入內參觀。彰化市公會堂為於日治時代興建、乃當時民眾聚會活動場所,其二樓有些許史料介紹該公會堂以及彰化市歷史。其中有一幅由日人手繪的彰化市鳥瞰圖,只見當時市區道路規劃與現今相差無幾,但從畫中可見當時視野相當良好,在八卦山上可看到大肚溪以及草屯等方向風景,而今在八卦山上,卻是灰蒙蒙一片,即使走在兩旁都是樹木的步道裡,仍可見到懸浮空中的微粒,令人不敢深呼吸。

甲午戰爭後,台灣被清廷割讓給日本,不願受異族統治的先人們成立了台灣民主國,組織軍隊對抗前來接收領土的日本人,並於18958月下旬於八卦山一帶與日軍激戰,這是台日乙未戰爭的最後一場正面會戰,先人雖知如卵擊石,卻寧戰死而失土,不願活著見心中深愛土地落入敵手。一世紀後,日人早已遠去,而這塊土地卻因空污、土污、水污以及浮濫的水泥化與都市化,而再度沈淪,令人不勝唏噓。

二萬坪的天災與人禍

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召集人)

二萬坪為日據時代伐木區的集散區,早期此處平坦寬廣,實際量測面積確實可達到『兩萬坪』,故以此命名為『二萬坪』。最早期二萬坪車站鐵道總共有六線道,後來因為一九一四年發生大地震,地震坍方導致鐵道剩下三線道。莫拉克颱風過後再度崩塌,二萬坪車站100餘公尺路基滑落山谷,目前林務局考量風險已將部份鐵道拆除,而二萬坪現在實際面積只剩4,000餘坪。

山林水土: 
社會: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