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環境價值的建立需要全民的環境教育

環境議題已經是全球性、全國性議題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在過去二十年的環境運動下,台灣社會在面對環境議題所展現的大體氛圍似乎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在觀念上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二元對立的現象,也依然存在。這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可以從新近的發展上很容易的得到印證。

從三月日本爆發核災到今天,短短幾個月內,經歷了核能問題的爭議、浮濫徵收土地問題的延燒,到水資源與國光石化抗爭等涉及國土、環境的重大事件,社會上也因而充滿各種論述。然而在這些說法中,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典型論述,那就是可以看到工業界人士說國光事件的結果是在打壓產業;而這個社會跟輿論界又有去處理這些論述與環保團體論述間何者較為合理嗎?
這個疑問的提出在於,社會與輿論界(尤其是新聞媒體)對不同論述的評論與反應,其實是社會(環境)教育的一環,而社會上對不同論述的選擇,正顯示這個社會是否有能力真正面對環境與經濟議題,以及社會共識形成的過程。

經濟: 

兩個日本人,多麼痛的領悟

最近日本的綠黨召集人渡邊智子來台,在一場「核去核從的台灣能源政策」論壇上,分享福島核災的慘痛經驗,提醒世人切莫以為核能是便宜方便的能源,如果將所將造成的風險計算進來,核能的代價是昂貴的。健忘的臺灣人或許已經淡忘將近四個月前的日本海嘯震撼,海嘯彷如電影特效畫面,使得真實也感覺太過虛幻;也許是塑化劑風暴威力蓋過了海嘯,使我們忽略福島輻射外洩的危機每日仍在持續,甚至讓我們麻木加劇,認為人生處處都有風險,而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的事」。
氣候與能源: 

心痛的感覺

我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心願也很一般,無非是希望丈夫、家人可以平安健康。但是,生活在科學昌明卻毒物充斥的現代社會裡,這反而像是 一個艱難的願望。雖說人生不脫生老病死,天命難以預料,但我們總要努力『盡人事』了以後,才能說『聽天命』吧?
這一陣子的塑化劑事件很是驚心,但我也樂觀地稱幸,安慰自己,這下子,我們總算可以不要再被蒙在鼓裡,糊裡糊塗地吃下這個毒物。
環境與健康: 

復耕,可以做的更好!

近幾個月,糧食安全議題正夯。二月間,農委會為了因應全球農糧危機,終於決定要讓休耕地復活,鼓勵國內農民種植飼料玉米、雜糧與製糖甘蔗等經濟作物,面積達二十萬公頃。雖然相較於休耕補助,這項政策將讓耕 地再利用,似乎能為農民帶來新的生機,然而,農業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也並非線性的邏輯能解決。因此,我們對於農委會有更高的期望。

經濟: 
社會: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