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治水先保林

101 年6月10日起,由西南氣流引發今年最強梅雨鋒面,連續三天重創全台,根據農委會土石流監測系統的監測,有389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域達到紅色警戒標準,達到黃色警戒的土石流潛勢溪流域也增加到414條,水利署亦公佈18座水庫正洩洪、溢流或調節性放水,一級淹水警戒區域也從11日發布時的4個縣市,增至9 個縣市。全台有6萬戶停電,農損逾5億元,同時造成六死四傷一失蹤。知名風景區如南投廬山溫泉、清境農場、梨山、阿里山,無一倖免。

內政部長李鴻源受訪時就防災專家的專業角度指出,由於山上有太多鬆動的、含水的土石,災情可以預見,且由於莫拉克風災至今,我國的防災、救災等,從未被真正檢視,莫拉克風災造成12億的土壤鬆動,當時沖下來的4億噸,山上遺留有8億噸土石。

山林水土: 

塑化劑事件一年後 政府做了什麼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塑化劑事件自爆發以來已經過了一年,這個廣受注目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對食品安全、毒性物質管理與塑膠製品氾濫等種種議題的討論。然而,除了將違法亂紀者繩之以法,並將七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納入第1、2類毒性化學物質以加強流向與使用上的管制外,政府是否也一併檢視國人的種種塑化劑暴露途徑,並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國人健康?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如果有任何動作,也如牛步。以醫療用品為例,添加塑化劑的各式PVC軟袋、軟管,依然大量使用,完全沒有受到限制,讓最脆弱的病人直接承受塑化劑的危害。

衛生署雖然比照歐盟訂定了五種塑化劑的每日耐受量(TDI)參考值,卻束之高閣,沒人參考,並未依此檢視超過此耐受量的暴露途徑該如何斬斷。根據美國FDA報告,採用PVC輸液軟袋與軟管的各式療程中,DEHP的暴露劑量接近或超過衛生署的每日耐受量者(0.05 mg/kg bw/day),比比皆是(見表一)。然而衛生署除了一紙公文要求相關醫療器材業者於一年內要標示外,再無其他措施。如今一年已過,許多相關醫療用品並沒有標示,也未見衛生署有任何動作,難道連這種效果微薄的措施,也只是虛應故事?

台灣鮭魚不能說的秘密

國民政府為輔導安置退除役軍人就業,於1963年在大甲溪上游源頭設立武陵農場,開墾七家灣溪河谷地,種植高冷蔬菜、水果與茶等經濟作 物,面積達三百餘公頃;其中耕地面積約100公頃,歷時近50年。回顧過去80~90年代,一度是台灣發展高冷蔬菜的黃金歲月;也是七家灣溪的河谷被濫墾 濫伐最嚴重的時段,加上遊憩壓力(旅館飯店,林務局招待所)使用的民生用水,經年累月排入七家灣,污染物藉由食物鏈逐漸生物累積放大。

山林水土: 

過量的清潔劑 PVC的元兇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一個多月前,環保署召開一場專家會議(見附件),討論PVC/PVDC保鮮膜是否禁用的議題。在專家討論前,先讓列席的正反兩方就爭議點發表意見。當然,經濟利益受到此政策影響的業者代表照樣在會中強調他們現在所使用的保鮮膜塑化劑不是鄰苯二甲酸酯類(這沒錯,但其他塑化劑不代表就不具毒性),以及廢棄物氯含量和焚化爐生成戴奧辛無關的謬論等等;而我們也把握時間提出我們的看法(見附件)。之後,專家們開始要閉門討論(又是決策過程不夠透明的一例),於是正反雙方的列席代表只好到會場外等待並繼續交峰。令人驚訝地,業者代表之一竟坦承,PVC遲早要被淘汰,但不能用政策干預手段。他認為我們對產業不夠專業,如果PVC被淘汰了,那麼多的氯要送到哪裡去?

其實這種說法並非第一次聽到,因此不夠專業的我們能夠充份理解其語焉不詳的言外之意。氯氣是由電解海水而來,過程中還會伴隨產生另一項產品,就是俗稱燒鹼的氫氧化鈉。其實這鹼是清潔劑的重要原料,而這位業者代表認為清潔劑不可或缺,所以如果PVC被淘汰了,他煩惱著伴隨著燒鹼而生的這些氯氣或鹽酸等含氯物質,要拿來做什麼?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社會: 

台灣食品不安全?

作 者:陳曼麗 /看守台灣協會監事

居住在台灣,蔬菜水果既新鮮又香甜,令人覺得好幸福。有一年,我去昆明,晚上想吃水果,看到旅店附近有一水果攤,裡面的水果又乾又扁, 頓時慾望全消;但後來還是買了一些橘子。看著袋子裡的水果,越加令人懷念起台灣的水果。台灣人,沒吃水果,真會受不了。吃水果,要拜樹頭,感謝老天賜給我們的福地。

民,以食為天。吃飽,是最大的幸福。現代人,不只是吃飽,還要吃好。為了要使外觀看起來漂亮,以至於有些農人開始生產一些加了農藥和化學肥料的蔬菜水果給我們,農藥和化肥的殘留都可能進入我們的肚子裡了。有一次,我們去行政院表達反對台灣開放瘦肉精美國牛肉。政府官員還拿農藥做比喻,他說:「肉品有瘦肉精,就等同於蔬菜有農藥;消費者可以去買有機蔬菜就好了。」 如果,台灣有很多有機蔬菜就好了,但以台灣環境污染程度,不知有多少農地是乾淨且可種出有機蔬果?

這兩年人民在食物這一話題,真是如驚弓之鳥。先有三聚氰胺在奶品中,再有塑化劑在果汁中,然後是瘦肉精在牛肉中、高病原禽流感在雞肉中、工業用硫酸銅加在豬飼料中,搞得台灣雞飛狗跳,真不知吃什麼好。有些朋友說要開始吃素,但又有蔬果農藥和化肥的問題。以台灣品管抽檢率低的情況,只要沒立即造成人民死亡或送醫急診,大概都不了了之。

環境與健康: 
經濟: 

別坐令終身學習 沒體系效能

報載新任教育部長蔣偉寧過去曾有成功推動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整合橋梁管理系統,並將終身學習列為優先要推動的八件事之一,令人期待。聯合國將1996年定為終身學習年,10年後,本校第三屆校友柴松林教授以「內在的財富,最好的投資」呼籲政府實踐終身學習體系。但眼見歐、美、日及鄰近的韓國都已成了終身學習大國,我國仍原地踏步,甚至在國民黨重新執政的四年還倒退,希望藉由新部長的理想性、改革性及整合能力,為我國建立可長可久的終身學習體系,有效提升我國內在財富。

聯合國終身學習體系打破工業革命後的「學齡時期」與「工作時期」界限,因應新時代,提出學習如何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裨益於人群的生活之四原則。柴教授指出「教育是被動的、有階段的;學習是主動的,是跨越時空的。」但我國升學主義盛行多年,很多成人在學校畢業後即不願再學習,又逼迫孩子填鴨式學習、「不要輸在起跑點」。原本應是快樂主動學習的學齡時期,變成被動的壓抑式教育。建構式數學教育推動者黃武雄教授為了打破升學主義,在1994年發起 教育改革,並在1998年推動成立文山社區大學,希望以民間為主體來推動終身學習,一方面強調促成學習者的主動學習,同時達到解放知識、建構公民社會的多 層意義,頗吻合聯合國終身學習體系的概念;二方面也期待成人不再強迫孩子們學習,緩解科舉制度與升學主義的跨世代惡性循環。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