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種環保的生活
作者:羅允佳、蔡宛儒/看守台灣協會助理研究員
某日筆者和一個朋友閒聊,談到各種「補救式」的環保方法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譬如大家最熟悉的資源回收,目前其實只能做到降級回收,即使延長了各種物質的壽命,最終還是進入焚化爐和掩埋場;又譬如我們想開發再生能源,但不論太陽能電板、水力或風力都有各自對環境的衝擊,假如不能從源頭減少需求和消費,這些末端處理都只是花錢收拾爛攤子,或是挖東牆補西牆而已。「所以環保就是要過回歸自然的生活吧!」朋友說。
但是問題來了,回歸自然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極端的事,在環保團體工作,時時會聽到其他朋友說:「你們環保團體就是太想要一步登天,想要改變就要先想人性,考慮現在資本主義的現實條件,想讓大家回到自然原始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就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人們可以接受的環保,僅止於在現有生活品質或更好的前提下,用很輕鬆的方式參與。
許多人對環保的想像是生活要很拮据,不能興致來了亂買東西,不能三兩天換一件新衣服,不能買漂亮的鞋子塞滿鞋櫃,不能三五時就上吃到飽餐廳,不買最新款的電子產品、不能開燈、不用拋棄式塑膠、不能開車、不要蓋破壞水土的快速道路或到處建水庫、不要火力發電廠也不要核電廠、不要焚化爐也不要掩埋場、不要高科技園區也不要石化工廠、最好大家都去種田,而且還不能噴農藥肥料。真的那麼慘嗎?筆者總覺得,這是彼此對環保想像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