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關心環境 尊重生命 看守台灣 永續家園

部落格

專家會議陽光 化、政治決策民主化

近來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禽流感疫情隱匿爭議,以及行政院匆促宣布將「有條件解禁」添加萊客多巴胺的美牛進口,都凸顯出政府決策體系的封 閉蠻橫,也引發民眾對食品安全與健康風檢的疑慮。在兩起事件中,官方往往以科學作為合理化政府決策的擋箭牌,聲稱「缺乏科學證據證實瘦肉精對人體有害」,或者推稱疫情爭議只是「高低病原判定問題」。

無獨有偶地,美牛與禽流感爭議都暴露現行專家會議與決策模式的限制。首先,科學研究可能受限於當時的提問與技術,也往往具有高度不確定性。舉例來說,目前 沒有專家有能力預測原本就不斷變異的病毒究竟哪一天會發展出人傳人的能力,沒有專家能斷定病毒變異的原因(究竟是自然漂移還是疫苗誘發),各國專家們對於 只有六個受試者的人體研究能否用來推定瘦肉精殘量標準也沒有共識。當政治決策遇上這類缺乏完整科學定論的狀況時,德國環境法裡採用的「預警原則」 (precautionary principle),應可作為政治決策的參考,以避免讓民眾承擔不採取預警措施的未知風險。很遺憾地,在兩起事件中,府院和行政官僚卻寧可在專家共識與精確科學證據形成之前低估風險,或是讓風險個人化,使得健康與安全淪為一個昂貴且未必有保障的個人選擇(像是「你可以選擇吃有機食品或不吃美牛」)。

環境與健康: 

瘦肉精、人民驚

作者: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護理系副教授

當初台灣在放寬美國牛肉及其產品進口時,為了確保國人食品安全,定下「三管五卡」措施,所謂「三管」,就是要管源頭、管邊境、管市場; 所謂「五卡」,是要 透過核、標、開、驗、查等五道關卡,同時規定不得檢出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來確保其安全。然而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於2012年3月8日發表針對市售15件牛肉 商品的瘦肉精抽樣結果,竟發現有4件美牛驗出1ppb以上的「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檢出率竟高達26.6%,形同台灣政府遭美國政府公然「霸凌」,「三管五卡」的失靈,不但突顯台灣政府的無能,更埋葬執政者的誠信。

2012年3月8日馬英九總統突然宣佈以「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對飼料添加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牛肉「有條件解禁」,大部份的國民黨 立委也從強烈反對轉支持。2007年8月20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明確表示,反對政府擬開放美國豬肉使用瘦肉精,但國內豬肉卻禁用瘦肉精,馬英九說這是「一國兩制」的行為。而今貴為總統的馬英九,正準備執行美國牛可含瘦肉精的政策,而台灣養牛業者對飼料添加瘦肉精萊克多巴胺需向農委會提出申請,這是否 也是「一國兩制」?從反對到通過,馬英九總統的改變是品德教育的欺騙還是權力的傲慢?

環境與健康: 
社會: 

勿忽視服務產業對環境之衝擊

作者:金心/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在人們的生活中、在各種產業中,一般人常看到製造業、能源發電業等排放污染、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殊不知服務產業也是重大的排放來源,勿忽視其對環境的影響。

環境系統的相互牽連、影響是複雜的,各種產業的相互關聯亦然;進出辦公室、身穿西裝的服務人員其對環境之威脅不一定較一個水泥廠工人為小。首先,商場、辦 公場所需使用多量的「電力」,其即代表著相當的碳排放、污染排放、有害重金屬排放、燃料資源耗用。若是核能電廠的電,恐怕潛在的影響、代價更大。一個上班 人員在上班過程,除使用電力外,尚有「辦公室建築物」營建過程及使用維護(如電梯、空調冷氣、照明)的環境影響負荷。去上班,也需搭乘各種類的交通工具; 赴國外或長程出差,需搭乘飛機;大型輪船,載著消費品貨櫃進出港口、海上(遠洋航程)趴趴跑,這些都是污染排放。

以餐飲業而論,若享用1公斤調理好、置放於餐桌上的食物,其在產地、廚房調理烹煮過程,或已丟棄掉5~10公斤的廢棄物(至少還可做廚餘吧)。當我們製造 一桶垃圾,上游端便已製造70桶垃圾了。在產品生命週期前端的開採、製造、運送階段,已產生很多廢棄物、污染排放問題,並還有後段廢棄物問題。

環境與健康: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社區環境改造, 從乾淨開始

台灣環境的重大議題,不論是停建國光石化廠,或是保留阿塱壹古道,都受到矚目。在一般社區中,不見得能有機會發生環境重大事件,受到全 國注意。社區經營是 一點一滴,必須靠社區人一起來做些環境維護,讓社區越來越優質,居民越來越幸福。

近幾年,有機會深入社區觀摩,發現社區生活環境是否良好,從大街小巷,家戶門口,是否亂置垃圾包、塑膠袋、廣告紙、雜物,可見端倪。這些雜亂東西,如果社區人視而不見,社區環境要變好,很難!

有時,我看到很熱心盡責的里長,邀請居民組織志工一起來清掃街道,維護環境整潔。但是,有些里長從來不做這些環境清潔的工作,讓社區一 直髒亂下去。有些大樓設有社區管理委員會,由社區人自行管理,住戶繳費共同雇用管理人員,維護居住品質。而在沒有社區管理委員會的地區,里長的角色變得非常重要,里長有能力,社區就會面目不同。

台灣社區遵行環保政策規範,垃圾強制分三類,清潔隊的車子來的時候,如果沒有將廢棄物分為「資源回收類」、「廚餘類」、「一般垃圾類」,清潔隊員可以拒收,好心一點的清潔隊員會在現場指導民眾分類。

環境與健康: 

萊克多巴胺–培林–瘦肉精

作者:周晉澄/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教授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商品名為培林,是腎上腺乙型受體作用劑的一種,俗稱受體素,具有類交感神經興奮作用,原本是開發 為氣喘治療用藥。培林與其他相關藥物,如克崙特羅(Clenbu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濟帕特羅(Zipaterol)等,添加於飼料,具有蛋白質合成功能,增加瘦肉的比例,因此通稱為瘦肉精。

培林的使用方式是動物在最後的肥育階段,大約使用一個月左右即上市。培林在動物體內代謝很快,六小時即可排出約一半,但殘留於屠宰後肌 肉或內臟的瘦肉精不易消失,加熱烹煮亦不易破壞。使用瘦肉精飼養動物後如無適當停藥期而殘留於肉品,即可能為消費者所食入。過去有相關毒性較高瘦肉精經食入後,發生人類急性中毒報告,出現心血管不適等症狀,因此限制使用,以避免吃入含大量瘦肉精的肉品與內臟,造成不利健康的效應。

環境與健康: 
經濟: 
社會: 

建構台灣九孔海洋保護區

台灣的九孔(Haliotis diversicolor)養殖是道地的台灣在地產業(種 貝、育苗、龍鬚菜餌料、人工合成飼料、養殖設備等都是本土產業),全國產量在1976年為38公噸,產值約為1.4億元;1995~2000年代更達到最 高產量2,500公噸,產值突破13.5億元,是台灣九孔養殖的全盛時期。但自2001年,爆發九孔幼苗由附著基脫落死亡(脫板症);出現成貝大量死亡, 引發全面性大規模死亡潮,2009年至今全台的九孔幾乎全軍覆沒。九孔產業由漁村如日中天的股王,一夕跌停為夕陽產業。台灣九孔又步入台灣草蝦、海鱺養殖的覆轍和魔咒。

2003年漁業署責成學術單位組成專案調查小 組,試圖找出問題原因並研擬解決對策。嫌犯由溶藻弧菌、皰疹樣病毒、20面體球型病毒;演變到氣候變遷,亦即大環境――全球暖化改變洋流引起藻相丕變,導 致九孔營養不良抗病力減弱。連主管台灣水產的相關專家都宣稱台灣是九孔疫區,無藥可救,建議九孔業者轉型養海膽、海參。總之政府主管機關至今仍無法提出一 個完整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山林水土: 
氣候與能源: 
經濟: 
社會: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